指南者留学 前天
“均分86,雅思6.5,拿下港大港中文,还带4万奖学金!”硬件不够软件凑,985学长弯道超车收获5个提前批offer!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学员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F 同学

中国人民大学 会计

GPA:3.51 雅思:6.5

主要经历

科研竞赛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创新杯学术科研竞赛

YSI 创业训练营

GEA 行研训练营

实习经历

某集团管理咨询实习生

某咨询公司 ESG 事业部咨询实习生

某创新研究院项目咨询实习生

某证券公司市场部实习生

录取学校

" 均分 86,雅思 6.5,这样的成绩能申上港三的商科提前批吗?"

面对这样的标化成绩,好多次内心深处都涌现了自卑和迷茫的情绪,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在 26fall 的提前批,我竟然顺利拿到了六申五中的好成绩!

"

我这样的成绩,也能申请留学吗

"

上大学之初,我从未把留学纳入未来的升学计划——我天生害怕变动和未知的环境,甚至高考志愿也只报了家乡的城市,只想在熟悉的圈子里稳步前进。

起初想着保研,但没想到大一结束后,一连串的打击彻底让我断送了保研的可能性。

作为一个文科生,数学课程本就学得吃力。更让我绝望的是,占据了整整 9 学分的思政课,却只考了 3.3,直接拉低了整体的绩点。再加上大二上学期时,我们专业始终没有开设正式的专业课,培养方案里全是上不完的空乏 " 商科通识 " 课,既学不到扎实的内容,也让我对本科阶段的学习颇为失望。

但好在,我对于商科知识的兴趣并未被磨灭。在专业分流时,选择了会计专业,希望在本科阶段打好财务知识基础,在研究生阶段则希望学习更多金融方面的知识,帮我搭建起完整的商科思维,在职业选择方面也有更宽广的道路。 

跨保和跨考的难度让我对未来升学的计划重新考量,在这样的节点和心境下我也开始正式考虑留学的路径。 

大二上学期结束的那个寒假,我开始真正把留学提上日程。可刚梳理完自身情况,新的挫败感就来了:

三个学期下来,我的绩点只有 3.42,既达不到保研水准,也不确定能不能满足留学申请的要求,想起自己之前松散的学习状态,心里满是惭愧。

更让我担心的是,留学申请的时间线复杂、材料准备繁琐,因此和家里沟通后决定找一家留学机构更好地规划一下。 

会接触到指南者,是源于学校论坛里的留学帖,我们本校签约指南者的案例非常多,往届的师兄师姐也多次肯定了指南者的规划和申请服务,后面我发现指南者在北京的办公地点就在中关村,离学校非常近,便约了个线下会谈,希望能了解一下留学流程,也看看这家机构到底靠不靠谱。

接待我的刘老师非常健谈,他用指南者自研的平台详细地向我展示了商科领域的申请学校和具体专业方向。而最戳中我的,是老师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 " 不自信 "。

那时的我一片迷茫,对于什么样的成绩和背景,能成功申请到怎样的学校和专业一无所知,所以我非常希望能看到直观的参考对比,最好有一些量化的参考数据,例如和我接近的均分以及专业背景,包括软背景方面的实习科研等经历。

刘老师直接在 APP 上展示了非常丰富的案例,不仅有和我差不多学校、专业背景、均分成绩的同学成功申请的记录,甚至还有商学院过往直系师兄姐的申请轨迹,这让我对留学申请这条路径逐渐有了信心。

正是因为指南者特色的平台和案例参考,指南者老师们展现出的清晰规划和真诚的态度,让我痛快地选择了指南者签约。

标化成绩一般,就凭软背景

在和指南者签约后,我和老师确定了最初的申请方案,主要申请港新这边的学校,专业也主要聚焦在金融和会计方面。

奔着这个申请方案,规划老师帮我定下了将绩点提升到 86/3.5 以及雅思成绩 7 以上的目标。

1

绩点提升

在提升绩点方面,我首先调整的是我的学习态度。此前对于空泛的商科通识课的不满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学习的积极性。现在有了明确的目标,我逐渐摆正了学习的心态,也慢慢发现了很多专业课的魅力。

在选课方面,我总结了此前的误区:一开始我也像身边很多同学一样,为了拿到更好的成绩,选课时总是优先考虑那些给分好、课水、事少的课程,但这样的恶性后果是在真正学习时,我又不满于有些老师不稳定的教学质量,兴趣淡然,最后给分时反倒竞争更加激烈,也并未拿到好的成绩。

现在,我选择回归学习的初心,在专业课选择时,转而考虑那些教学口碑更好的老师,哪怕这些老师是所谓的 " 硬课 " 硬骨头,但我发现这些老师更高的教学质量让我重拾了对专业的信心以及学习的兴趣。而且从结果,我的绩点也在稳步上升。

到申请前,我终于将绩点提升到了 86.2,虽然仍旧不算太高,但相比大一的低谷,我已经付出了全部努力。 

2

语言考试

在语言成绩方面并不顺利,我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在大三上学期第一次首考雅思只有 6.5 的成绩,有点哭笑不得是我的口语倒是有 6.5,反倒是听力和阅读拉了后腿。

在今年 5 月,我考了第二次雅思,这一次成绩仍旧只有 6.5,两次的成绩都是总分再来 0.5 就能到 7。但略显可惜的是,由于今年提前批的时间开启的较早,我也没有时间再刷雅思,指南者老师建议我可以先用这个成绩试着在提前批里申请,我便也拿着这个勉强够用的雅思成绩走入了提前批申请。 

因此当我审视我的均分成绩和语言成绩时,真的是有些自愧不如,算不上不太有竞争力。如果说是什么让我能够在提前批顺利拿下 5 个 offer,我会认为自己走了一条非标准的曲线拯救道路,我选择用丰富的背景经历来弥补自己均分和语言成绩的不足。

3

在大学的这几年,我做了非常多课业外的努力,我也非常享受在这些经历里学到的独特且落地的实践经验。

大一大二,我热衷于参加各种商赛,前前后后忙碌地参加了美团、毕马威、贝恩杯等诸多商赛,一方面是培养商科兴趣,一方面也拓展了见识。

更大的收获是在这些商赛的经历后,我找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也都成了我后面大小创等经历的队友。

在我的经历里,有一类比较特殊的是协会经历,这可能是有别于其他同学的比较独特的背景,我加入了我们学校 GEA 和 SIA 证投两个商科协会,在这两个协会里我都切实地积累了许多项目经验,参加了创业训练营,学习了行研也写了真正的研报,向协会的师兄师姐请教也让我对职业规划和学业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在学术方面,我也比较积极地参加了我们学校大创和小创这些学术项目比赛,也拿到了挺好的成绩。这些学术研究经历可能也为我从会计跨申金融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在这些项目里我也遵循我的研究兴趣,研究了注册制和分析师准确性、跨境并购、年报延迟披露等领域,这些研究让我对金融市场有了更多了解,也真正将财会和金融知识有所实践研究,同时成了一个真正熟练掌握wind、csmar 和 stata 各种软件工具的牛马。

4

对于商科学生来说,实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我们学院同学们对实习卷得夸张,在这方面我倒没有任何排斥,我甚至有点喜欢实习和上班,天选打工人。

我认为在实习中可以真正接触到这个行业,真正去运用财会和商科知识,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是能有实际的观察。在申请前我也拿出了四段实习经历,全都是线下实习,除了第一段以外也都是三个月以上的实习经历。

可能出于我兴趣的考量,我在选择实习时有意将实习领域扩展的比较广,四段实习并没有很垂直地在一个领域深挖,而是涵盖了证券、咨询、ESG 等比较多元的范围。

丰富的实习经验可能让我在申请时弥补了一定程度课内成绩的劣势,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真实地享受了这些实习经历,并从其中收获了宝贵的项目经验。

提前批六申五中!

在提前批申请阶段,我主要将目标放在了金融和会计这两个专业上,在学校选择上我也更倾向于香港的学校,这样在未来研究生阶段的实习包括毕业后留港工作等方面都更加便利。

向指南者老师咨询后,我了解到港大有些项目的留位费是可以转的,如果提前批拿到 A 项目 offer,交了留位费以后如果正式批拿到了更心仪的港大其他项目 offer,留位费可以转接过去,出于这样的考量,我也额外申请了港大新开的财富管理两个新专业。指南者老师帮我定下的方向就是冲金融,保会计,财富管理兜底。

在材料准备这方面,我真的是很放心地交给了指南者老师们,文书包括英文简历,以及各种英文材料的写作,指南者老师们都展现出了非常好的写作素养和经验。在申请准备过程中,老师们也一直密切关注着各种时间节点。

其实我一直对自己的成绩很没底气,指南者的老师们也一直从精神上支持着我,有好几次那种自卑和迷茫的情绪控制整个人时,我就跑去刘老师办公室坐着聊一聊,再出来后我就会感觉放心很多,重拾信心。 

提交申请后,港大四个专业都收到了 video 面,港中文申请的两个项目也收到了面试通知。

在准备的过程中,指南者老师们帮我很认真地批改了逐字稿并改进了我的回答框架,并帮我安排了模拟面试,模拟面试的老师也给出了非常多面试的经验和回答技巧,让我能够把自己散乱的经历素材更有经验地回答出来。尽量融入过往真实的经历融,呈现一些更具体生动的回答,此时曾经的实习、科研等经历都成了我丰富的素材。

完成面试等待 offer 的过程还是挺焦急的,我经常一边上班一边偷偷点开邮箱疯狂刷新,甚至已经都做好了报第三次雅思的准备了。

但在周一,一个平静的下午,邮箱里一连串地收到了港大金融、会计、财富管理的三封 offer,几天后也收到了港中文的金融 offer。这个结果说真的很出乎我意料!

我对自己的成绩一直耿耿于怀,自卑和不自信的情绪是常有的,但 offer 滚滚而来,异常顺利的幸福让我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最新也拿到了港中文会计带奖学金的 offer,奖学金数额不算多 4w,所以最终更倾向于综合实力更好的港大金融项目。 

当我再次回看时,或许我的背景没有那么差,又或许是我不标准的背景用各种经验的多元丰富证明了自己。

我喜欢我这个不标准的大学经历,当不了学霸但从大学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汲取了成长的营养,最后养成了现在的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和你共勉。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指南者 雅思 硕士 实习生 香港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