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1 日,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式上,蚂蚁集团 CEO 韩歆毅、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张雷、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等对大模型应用问题展开讨论。蚂蚁集团 CEO 韩歆毅分享了蚂蚁在 AI 医疗健康领域的思考和实践,他指出,专业能力是垂类模型的核心竞争力,通用模型短期难以替代,蚂蚁将致力于解决数据、幻觉、伦理等核心问题,让 AI 成为医生的好助手。
谈及蚂蚁探索 AI 医疗健康领域的原因,韩歆毅强调了 " 刚需 + 中高频 " 的双重特性。他指出,医疗虽属低频行为,健康管理却是高频需求,两者结合可为 AI 深度服务提供土壤。
而在面对 " 通用 AI 与专业 AI 哪个更适合医疗健康领域 " 时,韩歆毅明确表示,医疗健康的特殊性决定了专业 AI 的不可替代性,"AI 医疗健康做到极致的话,用户不会走,他们在这里能解决问题。"
韩歆毅进一步解释,AI 医疗的终极目标在于能像专业医生一样,提供个性化、精准且可信的建议,包括了解用户身体状况、合理推荐用药、持续健康管理等。而要实现这一点,通用大模型在相当长时间内将难以替代垂类的专业大模型。" 专业能力强本身就是一条护城河,用得越多,越了解用户,这种深度认知恰恰是许多基础通用大模型很难做到的。"
"AI 会取代医生吗?" 面对这一行业焦点问题,韩歆毅的答案清晰而坚定:" 相当长的时间内,AI 都无法替代医生,更应该是医生的助手。"
他表示,蚂蚁致力于通过 AI 为医生提供重要支持:帮助专科医生拓展能力边界,向 " 全科医生 " 靠近;成立医疗健康实验室,进行 AI 赋能 MDT 多学科会诊等前沿探索。"AI 医疗唯一的出路就是人机结合 ",韩歆毅表示," 我们希望能让名医分身有术,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科研和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同时让大量的基层医生有很好的助手。"
韩歆毅也坦言,AI 医疗落地仍面临三大核心难题:高质量数据、抑制幻觉和医学伦理。
" 高质量的数据是基础,其投入远超想象。" 他透露,医疗数据的标注和训练门槛极高," 可能一条数据的成本不是几美元,而是上百美元甚至更贵,还需要副主任、主任医师级别的医学专家参与,才能保证训练质量。"
抑制幻觉则是另一挑战。韩歆毅指出关键在于 " 抑幻而不降能 " —— " 难的不是单纯抑制幻觉,而是在减少错误的同时,不降低模型的服务能力,这需要反复打磨平衡。"
最复杂的是医疗伦理。为此,蚂蚁专门成立了医疗伦理顾问委员会,邀请医疗界顶级专家共同探索规范," 这个问题是以前没有人碰到的,我们必须一起去摸索。"
尽管医疗健康已是一个十万亿级市场,韩歆毅却表示,蚂蚁在未来几年内并不急于推进商业化,而是更聚焦于解决专业数据积累、抑制模型幻觉与医学伦理建设等问题。他认为,只要服务足够专业可信,用户自然会留下。
据了解,蚂蚁集团自 2023 年起加速探索 AI 医疗,并今年 6 月推出了 AI 健康管家 AQ,目前全端服务用户已突破 1.4 亿,连接了全国超 5000 家医院、近 100 万真实医生,并帮助超 300 个名医打造 AI 分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