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第一媒体。产业家
如果说一年前的 IPD 是飞书项目对制造业的首次交卷,那么一年之后的如今,飞书项目交出的是一张产品力更强、需求满足度更高、对产业场景 know-how 理解更深的全新平台型项目管理产品答卷。
这些水面之上的能力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从薄到厚,从产品到平台,从 IPD 刚起步到不断涌来的 " 自来水 " 认可,再到对超级工业难题的拆解回答,飞书项目在过去 400 多天内到底走了一条怎样的路?
作者 | 皮爷
出品 | 产业家
2024 年 7 月,王琛的心情可谓既兴奋又 " 忐忑 "。
兴奋是肯定的。作为飞书产品研发的一员,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飞书项目发布了面向制造行业的 "IPD 产品解决方案 ",这也意味着飞书可以在制造企业内部发挥更大的价值。
但随之而来的还有 " 忐忑 "。一个插曲是,就在飞书项目的 IPD 方案发布后,几位新能源汽车主机厂负责人找到了他,开门见山地表达了想把飞书项目 IPD 用在整车研发上的想法。
如果说工业是中国庞大产业分布的首块拼图,那么汽车则可以称得上是这块拼图上最亮的明珠。同样的,基于主机厂整车研发的数智化进阶是当代工业转型的最难挑战。
对 2024 年的王琛和飞书项目而言,这个难题仍处于攻克阶段。
但在这之后,这种 " 忐忑 " 被迅速转化为飞书项目产品持续迭代的加速度,即向最难的整车研发 IPD 方案进发。变化不仅在产品和平台底层一个个组件的升级和 AI 化改造,也更在外部——越来越多主机厂开始加入飞书整车研发解决方案的共创中。
这些来自内外部的全部尝试恰恰构成了飞书在 2025 年的又一次交卷。在刚刚召开的飞书项目年度发布会中,一系列更强大、更智能、更灵活松耦合的组件和底层的平台架构都被重磅放到台前,和它们一起出现的还有外界期待已久的飞书项目整车研发解决方案。
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的标志性符号是产业链优势,是丰沃的人力、劳动力,而如今,这个民生产业正在有愈发复杂、多元、多样的新叙事,但伴随着飞书等一个个企业的 " 智造 " 交卷,这种足够庞大、复杂的叙事正在有更加清晰、简单的进一步阐释。
" 当今,‘中国智造’的背后支撑,正是一套套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工具。未来,飞书项目要做的不只是让复杂变简单,更是让简单创造不凡,和中国制造业一起走向世界。" 飞书 CEO 谢欣表示。
从无序到有序,从复杂线下交互到数字规则设定,以流程可视化和高可配置化繁为简,驱动增长。2025 年,一个智能化、科技化、数据化的新制造时代正加速到来。
一
飞书项目,365 天后再交卷
整车交付物审签流提效 30%,软件功能拆解人均减少 70%,项目功能清单对齐时间减少 50%——这是阿维塔给出的一组数据,这组数据的底层驱动基点,正是飞书项目的整车研发解决方案。
这是飞书项目在今年的一大亮眼交卷。对整车研发解决方案的一个介绍是,其是专门为现代汽车行业设计的 IPD 解决方案,相较于互联网、零售甚至消费电子赛道的企业而言,其具备更强的代码处理和纳管能力,能真正适配汽车企业的全链条研发流程。
这种适配对应着对行业的专属设计,比如 " 万行计划表 ",这个在消费电子行业往往最多几千行就达上限的要素在飞书项目整车制造方案中放大到上万行,支持车企把软硬全部流程在飞书项目上进行集中表达。
再比如支持设置 " 质量阀点 ",其专门面向的是由于汽车行业的长研发链条而导致的中间验收无法完全对齐等特点,基于一个个阀门的设置,通过对阶段性结果的正确性验证,进而保证全部长研发链条不出错。
以及 " 全局作战地图 ",其更等同于为车企提供一个集合人员、工作流、研发进度、资源配置等全部要素的大屏视野,车企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不同资源和人员进行最大程度的调用和价值发挥。
一个被飞书披露的成绩单是,截止目前,全国 TOP30 新能源车企,60% 都在用飞书。
如果说整车研发解决方案是飞书项目在产业深度上的一个交卷,那么在产品本身,今年的飞书项目也更给出一些足够亮眼且具备独特性的答案。
在此之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恰是飞书项目正式披露了自身的平台底层架构,即把从最底层的 Infra 基建层到中间的能力层,再到上层的应用层的全部平台架构图都向外界进行了展示。
这个动作背后,对应的是飞书项目对自身更加清晰的定位。" 之前更多展示出来的是一个项目管理产品,但现在向外界展示是我们基于平台产品的定位。" 飞书产品副总裁洪涛表示," 这也是飞书项目如今可以做到化繁为简的原因。"
此外,基于平台定位的更具体表达也被一一释放。
比如 " 飞书项目轻应用 " 被全新发布,对企业而言,其可以像搭建乐高一样,无代码搭建业务应用模块。
此外,飞书项目也更启动了 "Project 4K" 计划,和前文提到的整车研发解决方案相对应的是,接下来飞书项目单工作项类型存储将扩展到 1000 字段、1000 节点、1000 万实例、单空间支持 1000 条自动化规则四个硬性工程指标,系统承载力与性能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AI 能力也更被进一步加码到产品上,即飞书项目发布了 MCP Server,其可以作为 " 超级连接器 " 帮助企业实现第三方 AI Agent 能力的打通接入,同时,基于飞书自带的各项 AI 能力,飞书项目可以实现各个环节和节点的智能化配置。
从更大的角度来看,如果说一年前的 IPD 是飞书项目对制造业的首次交卷,那么一年之后的如今,飞书项目交出的是一张产品力更强、需求满足度更高、对产业场景 know-how 理解更深的全新平台型项目管理产品答卷。
那么,这些水面之上的能力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从薄到厚,从产品到平台,从 IPD 刚起步到不断涌来的 " 自来水 " 认可,再到对超级工业难题的拆解回答,飞书项目在过去 400 多天内到底走了一条怎样的路?
二
什么是 AI 智能化时代的 IPD?
在回顾这条路之前,一个命题需要被更前置了解,即 " 中国制造行业的 IPD,到底走到哪了?"
如果在知乎或者搜索引擎上搜索 IPD 等关键词,则是不难对中国制造行业的项目管理有一个相对真实的了解,即制造行业的企业为了实现不同项目的推进,将全部资源要素、项目进度等用一个软件产品进行集中纳管,以更好地实现不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
但实际上,这些并不是全部,或者说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持续深入,对越来越多的企业而言,产品的研发管理难度呈现的是几何级上升趋势。
比如需求的变化,对不少消费电子等制造企业而言,相较于之前较为固定的 " 需求—产品 " 链路,如今企业如果想要在市场赢得先机,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感知终端用户需求,同时基于需求迅速倒推前端的产品革新,由此带来的是对 IPD 流程敏捷性和灵活性的更强需求。
再比如流程和协作环节的增多。尤其是以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代表的高科技制造企业,如果说之前的 IPD 对应的更多是工业流程化的协同调配,那么如今作为超大型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需要将软硬件进行协同一体的研发配置,由此对应的是远超之前的流程管道管理、人员和部门参与和更为交错复杂的项目排期等等。
以及智能化要求。即对越来越多的企业而言,其对于 IPD 的需求不再是单纯的项目管理定位,而更多希望把 IPD 作为一个驱动企业效率提升的智能引擎,把其中的一个个流程规划、资源调配、人员安排等等进行 AI 化管理,辅以智能体或智能终端实现真正的智造驱动。
" 很多这种头部企业的复杂需求,在过去多年里,都是客观存在的,但都没有被很好地解决。"洪涛表示。
诚然如此。如果从供给侧来看,在过往的 IPD 服务商名单里,尽管不乏国际巨头企业,但若企业需要其满足上述对应的敏捷性、灵活性、复杂性甚至智能性的需求,其通常做法是基于封装好的 IPD 产品进行二次开发,但这种二次开发在后续同样不具备成长性和持续地适配性。
这些真实的水温,也或者说新需求恰是飞书项目在过去一年需要全力瞄准的新靶纸。
" 我们几乎也是从头开始,之前飞书项目服务的更多是消费电子企业,最多的代码量可能就几百行,但汽车行业仅仅二级项目就达到几万行。" 如今已经是飞书项目整车研发解决方案负责人的王琛告诉产业家。
" 很多都需要从零开始摸索,包括我们要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是流程?’以及企业内部不一样的分级节点,不同的知识资料模板沉淀等等,我们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
洪涛告诉我们,在飞书项目的升级过程中,最难的环节莫过于共创,比如和阿维塔等企业,在共创过程中飞书要直面这些车企企业的核心软件系统,对飞书团队而言,这是一个真正 " 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其中不少环节更是需要和企业客户一起打磨测试。
但也恰是这一个个从最复杂工业场景中的摸爬滚打,推动了飞书项目在产品侧肉眼可见的飞速升级,比如更坚实的产品平台体系,比如适配更多场景的更强大个性化配置,再比如纳管内外部智能体的 " 智能引擎 " 构建等等,都被以足够简介、清晰的产品化规则嵌入到飞书项目中,构成着如今站在台前化繁为简的新面貌。
在本次飞书项目发布会上,谢欣也更公布了最新的成绩单,即从去年正式发布 IPD 产品解决方案到如今,飞书项目已经获得了超过 100 家客户的认可,如理想汽车、公牛、亚朵、双汇等;此外,飞书项目在软件项目管理场景的 SaaS 工具占有率达 37%,位列行业第一。
三
中国制造,底层叙事已变
如果说中国制造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最大的优势是廉价的人力、丰富的资源以及富有潜力的市场,那么在如今全球化智能化加速涌动的新时代,这种优势正在被重构——更适配产品研发和流程协作的开发形态,更能推动产品进化的组织形态,以及能时刻适应市场的底层架构,这些都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的新优势。
在这种驱动背后,对应的正是飞书项目等一个个具备现代化、智能化、产业化理解的 " 以简驭繁 " 生产力工具加持。这个脱胎于字节抖音内部的产品,如今正在成为一个又一个新能源车企、复杂新消费企业、电子制造企业的底层创新引擎。
并且,也更能看到的是,伴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共创,这个工具也更在把最先进的产业 know-how 和产业知识内化成最简洁的产品组件,让先进的知识通过产品在产业链间流转,反向成为一个个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研发 " 指引 ",通过更为简洁化、敏捷化和数字化的企业研发底层加持,推动先进制造理念的普及。
也恰如谢欣的观点所言," 现在这个时代,工具选择正在决定企业转型成败。这不仅是软件采购,更是关乎未来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选对工具就可能获得优势,选错则有可能错失窗口期。"
这样的情况已经在发生。
比如全球领先的智能驾驶公司 Momenta,其基于飞书项目构建了一套覆盖全链路的汽车软件研发协作平台,在公司人员几乎没有太大增长的前提下,撬动了从 26 款到 130 款的车型项目增长所带来的开发工作量。
再如元气森林依托飞书项目,解决了创意立项分散、研发协同困难、营销执行复杂等固有痛点,打造出 " 决策引擎 "" 研发引擎 " 和 " 营销引擎 ",三种引擎飞轮使得创意、口味与市场实现同步升级,为消费者带来好产品。
同样还有上述基于飞书项目整车研发解决方案落地的阿维塔,包括其在内的越来越多新能源车企,如今都已经开始基于飞书项目实现整车全研发链条的提效提速。
飞书项目生态与商业化负责人杨波告诉我们,如今这套复杂的整车解决方案接下来会陆续开放给消费电子、智能硬件等企业,尽管当下可能不会触达这个方案的边界,但企业在未来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调用。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恰推动的是中国制造业新的 IT 智造范式。
新的叙事主线也更有 AI。在被放到台前的智能化升级更底层,洪涛也和我们分享了对于飞书项目的新智能化思考,即基于如今更智能化的模块配置,飞书项目一方面可以持续帮助企业固化大量来自项目研发中的结构化数据,另一方面基于 " 连接器 " 的 MCP 开放属性,未来的飞书项目可以从静态升级为一个真正的行为系统,以更智能的形态帮助企业进行 IPD 纳管。
过去的两年里,伴随着 ChatGPT 的发布,人们往往会说时代已经发生变化,新的智能化、AGI 时代已经在向我们招手;如今,在这个前进的时代轨迹上,中国最庞大的制造业集群和工业化血液,恰在为这个新时代的故事线提供最真实的注脚。
2001 年 7 月,央视七套发布了一个名为《强国智造》的纪录片,主角是钢铁、汽车、电子、化工等一众中国制造企业,纪录片记录了它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工匠的特质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工业项目的攻艰克难。
在当下的 AI 智能化时代,这样的工匠创新精神仍在延续。
" 假如说,我们飞书项目这个团队,或者飞书这个团队没有把这件事情解决好的话,那其实我觉得整个市面上就没有另外一个团队会做,现在唯一投入的是我们团队,那唯一能做好的也是我们团队,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使命。"洪涛表示。
以简驭繁,数智进化。这是飞书在中国这片土壤中的新交卷和新落脚点,也更是中国制造在未来十年正在上演的又一个强国智造叙事。
最新视频号内容推荐
产业 AI 大模型
产业数字化
产业 SaaS
产业供应链
产业硬科技
© 往期回顾
产业家网全新上线
© THE END
/
欢迎爆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