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电子领域的系统级芯片(SoC)设计企业,杰理科技的上市之路可谓坎坷不断,自 2017 年首次申报至今已历经 8 年。
在经历了三次 IPO 失败后,杰理科技又将目标转向了北交所。近期在交易所的第三轮审核问询中,业绩下滑、商标商号、资金流水及收入真实性等被重点提及。
01
三次 IPO 折戟
合规问题是老大难
多年来,杰理科技的 " 带病上市 " 一直是 IPO 未果的重要因素。
杰理科技于 2010 年成立,于 2017 年便递表上交所开启了上市之路,但由于与珠海建荣的知识产权纠纷而宣告终止。
杰理科技与珠海建荣的纠纷最早可追溯到公司创立之时,创始人王艺辉作为前珠海建荣副总裁,在其离职创业时曾带领多名前东家员工出走。在杰理科技的创始团队中王艺辉、张启明、张锦华、胡向军均是前珠海建荣员工。
据 2021 年杰理科技的问询函披露,杰理科技员工中有 33 名来自珠海建荣及其关联方,包括 5 名核心技术人员。
而珠海建荣也对杰理技发起了专利侵权诉讼,此后经调解珠海建荣选择撤诉。
首次 IPO 失败后,2018 年 11 月杰理科技再次冲击上交所主板,但此次又因内控问题铩羽而归,比如使用个人银行账户收支货款,与公司的控股股东、实控人及关联方存在资金来往等。杰理科技还被证监会现场检查,并于 2020 年初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2021 年 9 月,杰理科技第三次发起 IPO,这一次将目标转向了深交所创业板,此次深交所对杰理科技共发起了三轮问询,具体包括收入与客户真实性、诉讼纠纷、专利来源等,其中合规性管理是重要一项。
2022 年 7 月,深交所还对杰理科技开展了现场督导,认为发行人没有吸取前两次 IPO 失败的教训,仍存在使用个人银行账户大额收取、支付货款的情况,未能就资金往来提供充分证据和合理解释。同年 10 月深交所也向杰理科技下发了监管函,第三次上市也宣告失败。
但杰理科技并未就此放弃,2024 年底再次向北交所发起上市冲击,至今同样经历了三轮问询。内控合规性、收入真实性以及业绩稳定性等被重点关注。
就比如在第三轮问询中,交易所仍然提出了资金流水及收入真实性核查等相关内控疑问,要求发行人说明董监高、关键管理和销售人员大额资金流水的资金来源及去向。
纵观杰理科技此前 IPO 的失败历程,内控问题始终是需要迈过的一道坎。但除了内控方面,杰理科技的业绩下滑也本次问询的重要一项。
02
毛利率下滑
业绩变脸逊于同业
杰理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系统级芯片(SoC)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品主要面向蓝牙音视频、智能穿戴、智能物联终端等消费电子领域,蓝牙耳机芯片和蓝牙音箱芯片是两大主营产品,收入占比超过了 7 成。
在 2022 年至 2024 年间杰理科技的业绩增长尚属良好,营业收入分别为 22.67 亿、29.31 亿、31.2 亿,归母净利润为 3.36 亿、6.23 亿和 7.91 亿,期间净利润已经翻倍。
但步入 2025 年后,杰理科技的业绩便开始变脸。上半年杰理科技实现收入 13.73 亿,同比下降了 4.58%;归母净利润为 2.93 亿,同比下滑 22.89%,明显逊于可比公司。
在营收对比上,刨除杰理科技外其余公司均实现了正增长,且恒玄科技、泰凌微增速较快,炬芯科技增幅甚至超过了 60%。净利润包括恒玄科技、泰凌微等均实现了翻倍。
杰理科技的业绩下降也受到了监管层关注。对此杰理科技解释主要受行业竞争、客户采购需求波动、供应链价格上涨以及中低端产品销售下滑等影响。
比如在产品单价上,近年来杰理科技包括蓝牙耳机、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产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以蓝牙耳机和蓝牙音箱芯片为例,2022 年销售单价尚在 1.28 元 / 颗、1.25 元 / 颗,到 2024 年便降至 1.19 元 / 颗和 1.09 元 / 颗。
受产品单价下滑影响,杰理科技的毛利率也出现了明显波动。2022 年至 2024 年,其毛利率分别为 28.35%、33.10%、35.77%,但到了 2025 年上半年便降至 30.32%,而翻阅其他同行数据,恒玄科技、炬芯科技、泰凌微多在 40% 左右。
对于杰理科技业绩和盈利能力表现,就不得不说其所处赛道和产品定位。
近年来,消费电子行业虽处在温和复苏中,但上游蓝牙耳机及音响芯片细分领域的竞争依旧激烈,尤其是杰理科技所处的低档及白牌赛道。
以蓝牙耳机芯片为例,据东吴证券研究,目前杰理科技和中科蓝讯产品主要布局在中低端,产品单价尚不足 2 元,而包括恒玄科技、炬芯科技和中感微主要布局中高端赛道,其中中感微和恒玄科技的高端智能芯片已经在 10 元以上。
数据显示,2024 年杰理科技中低端蓝牙耳机芯片的销售金额为 10.43 亿,同比下滑了 27.7%,虽然出现滑落,但占比仍然达到了 72.33%。
对于当下蓝牙耳机赛道的竞争,随着白牌产品价格的一再下探,产业链利润势必也在压缩,只有技术壁垒较高的中高端市场才有更大的议价空间。
尽管杰理科技秉持着 " 中高端和中低端市场双核心 " 的战略,中高端产品增长也较为迅速,2024 年销售金额为 3.99 亿,同比增长翻倍,但由于发展较晚规模较小,尚无法完全带动产品销售均价提升。
对此杰理科技表示,由于中高端市场客户验证及推广周期较长,大规模销售仍需时间,随着新产品放量未来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但也提示道,若不能及时培育竞争力更强产品开拓新市场,供应端价格持续上涨不能有效向下游传导,则将可能导致业绩面临波动或持续下滑风险。
同时,杰理科技 IPO 前大额分红、收入区域集中度高等问题也存在争议。
03
账上 16 亿分红 4 亿
募资必要性引质疑
相比于杰理科技业绩下滑,募资的必要性更加引发了市场的质疑。
在前三次 IPO 过程中,杰理科技的募资金额多在 10 亿以上,甚至在 2022 年冲击创业板时一度达到了 25 亿,本次冲击北交所计划募资 10.8 亿,主要用于智能无线音频技术和智能穿戴芯片升级及产业化、研发中心建设等 4 项。
但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一方面杰理科技账面上的现金流比较健康。2025 年上半年货币资金 7.73 亿,并且还在进行大额理财投资,债权投资达 8.7 亿,主要为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两项合计达16.43亿。
在负债端,杰理科技债务情况也实属良好,上半年不仅没有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仅 208.09 万。
此外,在本次 IPO 之前杰理科技曾多次派发分红,2022 年和 2023 年分别分红了 9962.55 万和 2 亿,2024 年 9 月再次派发现金 9998.88 万,三次合计近 4 亿。
账上资金充沛还大额分红,为何还要去上市募资?
与此同时,杰理科技对头部供应商的依赖程度也很深。近年来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一直在九成左右,第一大供应商更是独占鳌头,采购占比由 2021 年的 60.91% 提升到 2024 年上半年的 66.69%。
除了供应商问题,杰理科技下游终端客户集中度较高也值得重视,仅深圳地区一地便贡献了 90% 以上的主营收入。考虑到杰理科技白牌客户的超高占比,也是华强北的重要芯片供应商。对于收入集中度风险其在招股书中也做了说明。
作为消费电子上游芯片赛道,研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 1.15 亿,占营收比重 8.38%,而恒玄科技、炬芯科技、泰凌微分别为 20.37%、27.58% 和 23.14%,明显高于杰理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杰理科技的研发开支还出现了明显下滑,相比去年同期的 1.5 亿下降了 23.41%。
杰理科技借着国产消费电子和移动穿戴发展东风快速崛起,但在产业逐步迈向成熟,向规模和高端要利润的今天,也面临转型的挑战。
随着中低端赛道越发内卷,摆脱低价竞争泥潭向高端进军可能是杰理科技的一个天然选择,这一点或许比上市更重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