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正站在 AI 变现的新起点,微信生态的社交 - 交易 -AI 深度融合,有望为公司带来千亿级别的增量收入和盈利空间。
据追风交易台最新消息,摩根大通最新研报显示,随着微信将交易功能与 AI 智能体和消费者洞察深度结合,腾讯有望在 2030 年实现高达 4,260 亿元的 AI 相关增量收入,带来 10%-56% 的盈利上行空间。
这一评估基于社交、交易和生成式 AI 融合所形成的三个层次价值创造模式。核心逻辑在于,AI 将极大提升微信生态内的流量转化效率,使腾讯在电商和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议价能力显著增强,进而占据商家线索生成预算的更大份额。
该投行维持腾讯 " 增持 " 评级,将目标价上调至 685 港元,基于 19 倍的 2026 年预期市盈率。分析师认为,社交应用引入生成式 AI 将进一步强化其在网络活动中的流量来源角色。
微信生态的交易基础:流量与支付闭环
微信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交与交易平台。2024 年,微信电商及本地生活服务的 GMV(成交总额)约为 3 万亿元,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6%。
摩根大通认为,这一规模尚未充分反映 AI 赋能的增量空间。微信小程序、支付体系和高频社交互动,构建了天然的流量与交易闭环,为 AI 变现奠定坚实基础。
摩根大通预计,2030 年这一渗透率将提升至 8%,可变现 GMV 达到 5.4 万亿元(基准情景),在乐观情景下甚至可达 18.1 万亿元。
在变现机制方面,腾讯主要通过三大经济杠杆实现收入增长:提高分成率、交易渠道的增值变现以及 AI 赋能的推送带来的增量 ARPU。
三层价值创造模式,重塑变现逻辑
摩根大通将腾讯 AI 变现潜力分为三级情景,分别对应不同的业务协同深度和市场渗透率:
一级价值创造:AI 提升推荐与用户意图的相关性,使腾讯成为更高效的线索生成平台。2030 年,腾讯可实现 690 亿元增量收入,主要来自支付和广告变现,可变现 GMV 总额为 5.4 万亿元。
该情景假设支付变现率 0.6%,电商线索生成变现率 1%,本地生活服务线索生成变现率 0.5%。
二级价值创造:AI 推动电商品类扩张与供应优化,微信在电商市场的角色由流量入口向平台运营商转变。GMV 在基准情景基础上增长 50%,佣金率提升至 1.5%。2030 年,腾讯 AI 相关收入可达 1,140 亿元,可变现 GMV 总额 6.9 万亿元。
三级价值创造:AI 将微信推至线上消费流量漏斗顶端,主导大部分电商平台 GMV。假设 2030 年 60% 的京东、拼多多、唯品会 GMV 来自微信,腾讯在商家线索生成预算中占据主导地位。此情景下,腾讯 AI 相关收入高达 4,260 亿元,可变现 GMV 18.1 万亿元,利润率假设为 70%,对应公司整体盈利 56% 的上行空间。
AI 智能体重塑流量分发格局
摩根大通认为,AI 智能体的引入将从根本上改变微信的商业模式。通过更快推断用户意图、提取正确分类和锚定漏斗顶部,AI 将显著提高小程序的转化率和平均订单价值。
分析显示,AI 智能体对不同交易类别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对于发现和搜索摩擦较高的类别,如本地生活服务、长尾电商和个性化推荐,AI 带来的增量 GMV 上行空间最大。而对于纯交易性质的支付,AI 智能体带来的上行空间相对有限。
摩根大通指出,一旦微信将交易功能与 AI 智能体和消费者洞察相结合,大多数用户消费活动将在平台内进行。这将让腾讯在面对电商运营商时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并占据商家线索生成预算的大量份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