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 09-12
AI数据库时代,谁能成为中国版Oracle?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近日,OpenAI 与甲骨文签署的巨额算力合作协议引发全球市场关注。该笔订单规模据称高达数百亿美元,直接推动甲骨文股价单日涨幅超 30%,其创始人拉里 · 埃里森也一度重登全球首富宝座。

这一事件不仅体现出 AI 算力资源的战略价值,更揭示出底层数据基础设施正在成为大模型竞争中的关键环节。而在中国市场,一个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在 AI 与数据深度融合的浪潮下,谁能成为 " 中国的 Oracle"?

一、Oracle 股价暴涨背后:从数据库巨头到 AI 基础设施重构者

Oracle 本轮股价飙升,表面是由大模型算力订单驱动,深层则反映了其从传统数据库厂商向 "AI Ready" 数据平台战略转型的成功。

在 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IDC 分析师指出,40% 的企业高管认为搭建 AI-Ready 的数据架构是 2025 年的重点工作,包括数据治理、数据智能平台开发以及面向生成式 AI 的全流程追踪。IDC 测算,到 2025 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 213.56ZB,中国市场将贡献 51.78ZB,并在未来五年保持近 27% 的复合增长率。在这样快速膨胀的数据环境下,企业对统一、智能、实时的数据架构需求迫切。

在最新财报电话会上,甲骨文 CEO 萨弗拉 · 卡茨(Safra Catz)与 CTO 拉里 · 埃里森(Lawrence Ellison)明确传递了 "AI 数据库 " 的战略方向。根据 Lawrence Ellison 的阐述,甲骨文推出了 AI 数据库,使企业所有数据可被 AI 模型理解,并与 ChatGPT、Gemini、Llama 等大模型无缝衔接。这种设计让企业能够提出复杂问题并获得有充分论据的答案,而无需担心私有数据的安全性问题。Ellison 特别强调:"AI 推理市场比训练市场大得多,甲骨文的独特优势是全球最大的高价值私有企业数据托管方。"

具体来看,Oracle 从关系型数据库起家,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Oracle Database)奠定了企业级市场的领先地位。随后,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并购整合,逐步扩展到云计算、AI 等领域。真正的转折发生在 2023 年后。面对大模型浪潮,Oracle 做对了两件事:技术上将传统数据库升级为支持向量检索、图计算的多模态引擎,实现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治理;商业上绑定 OpenAI、Meta 等巨头承接千亿级算力订单。这使其从单纯的数据存储商蜕变为 AI 推理生态的底层基础设施提供商。

该战略显然击中了市场痛点。截至目前,Oracle 的剩余履约义务(RPO)规模已超 450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9%。

二、AI 数据库时代,谁能成为中国版 Oracle?

在中国,由于数据合规政策、信创要求和行业特性,企业落地 AI 的过程中更需要本土化、全栈化、合规化的数据基础平台,因此需要更具备中国特色的 Oracle。投资者开始发问:谁将成为 " 中国的甲骨文 "?

对于这一问题,多个大模型给出的回答高度相似:

资料来源:Deepseek

市场反应也趋于一致。在甲骨文股价大涨的隔日,A 股市场中的科创 AI   ETF(588790)强势翻红,星环科技、寒武纪等个股领涨。

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星环科技的发展轨迹与中国数据产业的演进深度耦合,又与 Oracle 展现出一定的相似性。2013 年成立之初,其以自研多模型数据平台 TDH 打破 Hadoop/Oracle 的垄断,在金融等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并逐步构建行业影响力。这一阶段的核心突破在于用分布式架构满足银行、证券等场景的高并发事务需求,建立起 " 安全可控 " 的信任基石。面对生成式 AI 浪潮,星环科技正式推出 "AI-Ready Data Platform",标志着其进入新阶段。

IDC 的评估结果显示,星环科技在产品规划和行业应用方面优势显著,位列中国市场 AI-Ready 数据基础设施厂商的领导者位置。换言之,星环科技不仅仅是 " 国产替代 ",更是得到了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 AI 数据平台领导者。

星环科技与 Oracle 在技术架构和商业逻辑上的相似性,验证了全球 AI 基础设施进化的共同方向。

首先,在架构理念上,Oracle 强调 "All Data for AI",而星环科技 "AI-Ready Data Platform",主张通过统一的数据治理和多模型融合处理(关系型、向量、图、文本等),帮助企业构建可直接支撑 AI 应用的数据基座。

其次,二者均重视 " 数据 +AI" 闭环。Oracle 通过 OCI(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与 AI 数据库无缝集成,支持从数据处理到模型推理的全流程;星环则以 TDH(Transwarp Data Hub)为基础,结合自研的 Sophon LLMOps 平台和 Knowledge Hub,形成 " 数据 - 知识 - 推理 " 一体化能力,其 AI 数据分析工具问数可以和分布式数据库 ArgoDB 结合,通过自然语言调取数据进行分析。

然而,星环的差异化在于更强调复杂合规环境中的落地能力。其平台支持私有化部署、混合云架构、国产芯片适配,并已应用于金融、政务、能源等强监管行业,能在 " 数据不出域 " 前提下实现 AI 赋能。

三、并非终局:从 " 国产替代 " 到 " 全球竞争力 " 的挑战

尽管业务逻辑与 Oracle 存在可比性,但星环科技仍面临多方面挑战。

其最新财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1.53 亿元,AI 类订单约 3000 万元,保持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公司第二季度毛利率回升至 52%,上半年经营亏损同比大幅收窄,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

浙商证券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国内信创政策持续落地与大模型应用爆发,星环科技在金融、政务等领域具备较强卡位优势,预计 2025-2027 年营收有望实现年均 26% 以上增长。

但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中国企业服务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星环目前虽具备与 Oracle 类似的平台化架构理念,但在生态建设、开源影响力、全球标准参与等方面,仍有较长路径要走。

Oracle 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其构建了从数据库到云服务、从企业资源管理到 AI 基础设施的完整生态。中国是否能够诞生真正意义上的 "Oracle",不仅取决于技术或产品,更取决于能否形成健康、开放、可持续的软件生态和商业模式。

结语

Oracle 的股价奇迹,本质上是对 AI 时代数据基础设施核心价值的一次重新定价。在中国,由于政策、市场和行业环境的差异,可能不会出现完全相同的复制体,但一定会诞生真正解决中国企业 AI 落地问题的平台厂商。

星环科技在理念、架构与行业解决方案中展现出了与 Oracle 一定的相似性,尤其在多模型数据处理、AI Ready 平台构建等方面已形成自身特色。但其能否真正承担起 " 中国 Oracle" 之名,还要取决于它能否在生态构建、全球化扩张与可持续商业模式上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甲骨文 数据库 oracle 基础设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