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跌纷纭——一周大科技表现
本周宏观主线:
指数再创新高,但波动加剧。本周三大股指屡创收盘新高,其中纳斯达克在科技股带动下表现尤为强劲。不过,由于通胀(CPI 年率上涨至 2.9%,7 月为 2.7%)与就业数据(新增就业约 22000 个偏低,失业率上升至约 4.3%,初请失业救济人数飙升至 263000)不佳,市场情绪开始出现分歧,滞胀(stagnation + inflation)忧虑升温
Oracle 急涨引发 AI 概念炒作争议。AI 叙事在 $ 甲骨文 ( ORCL ) $ 财报及云服务合同利好推动下一日大涨约 36%,此举再次强调了市场对 AI 基础设施需求的强烈预期,但也引起 "AI 泡沫 " 的担忧,尤其是当估值不断被推高且盈利增长未必全面持续时。
市场普遍预期在 9 月 FOMC 会议上将出现第一次降息,预计幅度为 25 个基点。不过,由于通胀(尤其是服务类与住房)仍显坚韧,Fed 仍面临 " 放松政策 " 与 " 不破坏抗通胀信誉 " 的两难。数据呈现出就业松动 + 通胀回升的混合模式,这令 Fed 必须小心处理:如果降息太快或幅度太大,可能让通胀难以被遏制;如果不降则可能让经济增长和就业进一步承压。
大科技本周继续保持稳定上行,至 9 月 11 日收盘,过去一周 $ 苹果 ( AAPL ) $ -4.07%, $ 微软 ( MSFT ) $ -1.37%, $ 英伟达 ( NVDA ) $ +3.21%, $ 亚马逊 ( AMZN ) $ -2.43%, $ 谷歌 ( GOOG ) $ $ 谷歌 A ( GOOGL ) $ +3.47%, $Meta Platforms, Inc. ( META ) $ +0.3%, $ 特斯拉 ( TSLA ) $ +8.94%。
今年以来回报,仅 AAPL 和 TSLA 还在水下,但仍有可能回正。
影响资产组合的核心交易策略——一周大科技核心观点
甲骨文的 AI 订单,到底有没有 Bluffing?
$ 甲骨文 ( ORCL ) $ 这次财报后,最大的看点是它和 OpenAI 签下了一份为期 5 年、价值 3000 亿美元的 AI 云计算协议。换句话说,从现在起,ORCL 可能会成为和 OpenAI 新闻关联度最高的大型科技股,取代之前市场惯性里对应的 MSFT 和 AMZN。目前的核心问题是 ORCL 是否能从 " 云公司 " 转型为 " 超大规模者 "(Hyperscaler),这将决定其估值和增长路径。
投资者目前给出的估值逻辑是:看好 2029 财年 EPS 在 14~17 美元之间(市场一致预期大约 13.5 美元),部分更乐观的投资人甚至看到了 19~20 美元。如果按 30 倍市盈率去推算,股价区间大概落在 420~510 美元。至于 2030 年的预测,普遍落在 17~20+ 美元之间。
不过,真正决定 ORCL 估值天花板的,其实是 OCI(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的利润率。Safra 在投资者日已经给过 2030 年的收入指引,但市场更关心的是,未来增长如何落到经营利润率上。如果 OCI 利润率能和并购整合后的整体业务利润率持平(约 35%),那就能得出一组 " 炸裂 " 的每股收益数字。但不少投资人,包括机构自己,也承认没人真正看清楚 OCI 利润率到底能走到哪一步。换句话说,预测 2029/2030 财年的 EPS,基本等于是在赌 OCI 毛利率到底能跑到 20% 还是 35%。这两种假设之间差距极大。
不同投行的观点中,除了对巨额订单的惊讶(已知)之外,更关注其落地的可能性以及方式。
乐观方( $ 花旗 ( C ) $ 、 $ 高盛 ( GS ) $ ) 更关注增长故事的潜力和市场的低估。
谨慎方(如 $ 摩根大通 ( JPM ) $ 、 $ 摩根士丹利 ( MS ) $ ) 深入地剖析了潜在的巨大风险,包括客户高度集中(依赖 OpenAI 等少数巨头)、客户自身长期支付能力存疑、巨额资本开支和融资需求对财务状况的压力(自由现金流为负、净债务高企)。
而 ORCL 财报后意外大涨,其实可以看作资金 " 新欢 " 的一次换挡。过去几年,市场的 AI 共识是 " 英伟达为王 ",因其 GPU 是算力核心。但当 Oracle 披露与 OpenAI 的 3000 亿美金大单、并释放出 OCI 利润率潜在的重估空间后,市场开始意识到:AI 产业链的价值捕捉不会只停留在芯片环节。资金从 NVDA 这位 " 旧爱 ",开始部分流向 ORCL、AVGO(博通)等 " 新欢 "。 $ 博通 ( AVGO ) $ 靠网络与定制芯片切入 AI 基建,ORCL 则靠数据库 + 云服务承接增量需求。投资者的偏好从 " 押注硬件龙头一家独大 ",逐渐转向 " 寻找多点开花的基础设施提供商 "。
AI 的故事正在从 GPU 单核驱动走向云、数据、网络的多核驱动。资金也开始偏爱能与 AI 需求直接挂钩、具备确定性订单的 " 第二梯队巨头 ",而不是继续 all in NVDA。
期权观察家——大科技期权策略
本周我们关注:当 Tesla 的叙事变成 "Optimus 为市值增长的引擎 "
9 月初,TSLA 董事会给 Elon Musk 提出了企业史上最激进的激励计划方案,可能会在 11 月 6 日的股东大会上通过,若马斯克达成所有目标,其潜在价值将高达 1 万亿美元,远超当前全球任何高管薪酬。而这一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将 Tesla 市值在十年内从 1.3 万亿美元提升至 8.5 万亿美元,相当于再造六个英伟达,其实现路径高度依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颠覆性突破。
那要如何实现?
Optimus 的战略中枢地位。公司计划 2026 年量产 Optimus,当年产量达 100 万台时,边际成本可降至 2-2.5 万美元,仅为波士顿动力 Atlas 机器人的 1/6,将为市值增长的核心引擎,可能贡献特斯拉 80% 的长期价值。第三代 Optimus 已完成设计
Robotaxi 与 FSD 的协同效应,100 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投入运营,其调度系统复用 FSD 的占用网络模型(Occupancy Network),通过多摄像头融合实现三维环境重建,年收入可达 9510 亿美元,远超 Uber 当前规模,且特斯拉可通过分成模式获得 40-60% 的收益
xAI 的 " 暗牌 " 价值。Grok 模型已集成至特斯拉车辆,其多模态交互能力可提升 FSD 的复杂场景决策效率。若特斯拉收购 xAI(估值 1750-2000 亿美元),双方可共享算力资源 —— xAI 的 Colossus 超算拥有 10 万块英伟达 H100 芯片。
此外,还有可能 SpaceX.
TSLA 在过去 5 个交易日中表现较其他 Mag7 公司更强,单日 +6%,这一波有望再冲 400。从期权方面看,9 月 19 日(月期权)押注 Call 的比例并不低。
给个持仓大科技股的理由——为何 "TANMAMG" 组合总超大盘?
七巨头(Magnificent Seven)组成一个投资组合 ( "TANMAMG" 组合 ) ,等权重、每季度重新调整权重。回测结果从 2015 年以来表现是远超 $ 标普 500 ( .SPX ) $ 的,总回报达到了 2867.47%,同期 $ 标普 500ETF ( SPY ) $ 回报 283.65%,超额收益 2583.81%,再次创下新高。
今年以来大科技收益再创新高,回报为 15.66%,超过 SPY 的 12.88%。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