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 科技】9 月 10 日,备受瞩目的 iPhone 17 系列手机正式发布,其中,iPhone 17 标准版今年带来了许多的升级。起售价 5999 元,却直接 256GB 存储起步,还配备了 120Hz 高刷屏,可以说是牙膏 " 挤爆了 "。可随着苹果率先发布新款旗舰手机,小米、OPPO 等国产手机厂商也将于九、十月发布新款旗舰手机。按照以往的定价来看,国产旗舰如小米 16 Pro 起售价可能在 5000 元左右,16GB+512GB 版本价格可能在 5500 元左右。与国补后的 iPhone 17 差不多在同一价位。那么,以小米 16 Pro 为例的国产旗舰手机和 iPhone 17 应该选哪个?
iPhone 17
如果仔细比对 iPhone 17 与国产新款旗舰的优劣势,会发现有多方爆料称下代国产旗舰的屏幕将支持 Real RGB OLED 技术。据 CNMO 了解,Real RGB OLED 显示技术将于今年正式投产,且由国内供应商独立研发。Real RGB OLED 技术是什么?这项技术有什么优势?
除了新款旗舰手机外,各家新款耳机也都开始提上日程了。近日,华为新款耳夹式耳机 Freeclip 2 外观图片被曝光了。自 2023 年 12 月华为发布旗下首款耳夹式耳机以来,耳夹式耳机市场越来越热闹,相继有漫步者、倍思等厂家推出耳夹式耳机。作为完全不同的一种形态,耳夹式耳机对比传统入耳式耳机有什么优势呢?
本期机情问答预告:
1. 同样是 6000 元价位,买 iPhone 17 入门版还是等国产大杯 512GB 版?
2. 有爆料称国产新旗舰将配备采 Real RGB 技术的屏幕,什么是 Real RGB?
3. 最近想尝试耳夹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比有啥优势吗?
自 2018 年年末,机情问答栏目便计划脱离 CNMO 栏目矩阵,准备向互动产品的方向延伸。依托于 2018 年 CNMO 内容 + 战略的成功,在内容宽度及互动形式上,我们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为了引爆这种想象力,CNMO 机情问答栏目将升级成为第一片探索试验田,让用户的声音通过手机中国微博微信、手机中国论坛导入,形成由用户主导的内容 + 互动闭环。机情问答栏目组将会以更专业、有趣的形式对网友们的问题进行定期反馈。
站在 5000-6000 元档位的价格十字路口上, 一边是科技巨头苹果的新款手机—— iPhone 17 256GB 版本;另一边则是国产的顶配旗舰——以小米 16 Pro 为代表的新款 512GB 大杯机型,它提供了近乎翻倍的存储空间和堆料到极致的硬件。从纸面参数上,这两款手机各有优势。
iPhone 17
据 CNMO 了解,iPhone 17 搭载了 A19 芯片,性能较上一代提升约 20%,能够流畅运行大型游戏和应用。屏幕方面,iPhone 17 终于补足了高刷新率的遗憾,支持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户外峰值亮度达 3000 尼特。影像系统也有显著升级:4800 万像素主摄 +4800 万像素超广角组合,显著提升了超广角片的成像质量,弥补了前代产品的短板。续航方面,iPhone 17 视频播放最长可达 30 小时,支持 40W 有线快充和 15W 无线充电。
结合多方爆料,小米 16 Pro 作为国产旗舰的代表之一,搭载高通第二代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散热方面,小米 16 Pro 采用了 3D 打印镂空金属中框的散热黑科技,比传统中框散热效率提升 35%。屏幕方面,小米 16 Pro 将采用 2K 纯直屏设计。此外,该屏幕采用 LIPO 立体屏封装技术,屏幕边框有望进一步缩减。
影像系统是小米 16 Pro 的一大亮点。后置莱卡三摄系统包含 5000 万像素主摄、5000 万像素超广角以及 5000 万像素潜望长焦镜头。主摄搭载定制版 OV50Q 传感器,1/1.3 英寸大底,采用 LOFIC 技术,动态范围提升 300%。
小米 16 Pro 猜想图
系统方面,iPhone 17 运行最新的 iOS 26 系统,提供流畅、安全且生态整合度高的体验。苹果生态系统的一致性是其核心优势,特别是对于已经拥有其他苹果设备的用户。小米 16 Pro 则预装基于 Android 16 深度定制的澎湃 OS 3.0 系统。新系统针对大屏设备进行了全面优化,AI 助手、跨设备协同和隐私保护功能等进行了全面升级。此外,澎湃 OS 3 在 " 人 - 车 - 家 " 方面的优势也十分明显。
综合来看,iPhone 17 与小米 16 Pro 各有明显的优势。iPhone 17 拥有更加成熟稳定的系统生态、更高的二手残值以及更好的录像能力等,小米 16 Pro 同样拥有出色的游戏性能、丰富的生态连接以及优秀的影像能力等。所以说,纸面的参数并不能直接确定哪款手机的优劣,而是要结合自身需求来看,这样才能买到适合自己的手机。
如果近期比较关注国产下一代旗舰手机的爆料信息,那么大家一定见到过 "Real RGB OLED" 技术。CNMO 了解到,TCL 华星已顺利出样 Real-RGB OLED 面板,预计搭载相应面板的新机今年上市。
Real-RGB OLED 技术示意图
据 CNMO 了解,传统 OLED 屏幕采用 PenTile 排列,通过共享子像素的方式来减少像素数量,降低成本。但这种方式会导致实际分辨率降低,文字和图像边缘容易出现锯齿感。Real RGB OLED 采用了与 LCD 类似的完整 RGB 子像素排列,每个像素都包含标准红、绿、蓝三原色子像素,每个子像素都能独立自发光。这使得它在同等分辨率下清晰度可媲美 LCD,同时保持了 OLED 屏幕高对比度、高亮度和广色域的优势。
众所周知,OLED 屏幕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缺点,那便是烧屏。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寿命差异,蓝色衰减得最快,导致屏幕容易出现残影和烧屏现象。Real RGB OLED 通过改进蓝色子像素的发光效率,延长了屏幕的整体寿命,从根源上缓解了烧屏问题。这一技术突破大大提升了 OLED 屏幕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为用户提供更稳定的显示体验。
Real RGB OLED 技术的量产,将首先在高端旗舰机上得到应用。随后逐渐普及到中端机型,让更多用户能够享受到这项技术带来的优质显示体验。随着 Real RGB OLED 技术的普及,用户在选择手机时可能会更加关注屏幕的显示效果和技术特点,屏幕素质将成为手机的核心卖点之一。
据 CNMO 了解,早在今年六月,就有数码博主爆料称,华星光电 2K Real RGB OLED 面板将于 9 月开启批量供货。并且有望由小米 16 系列以及 REDMI K90 Pro 手机搭载。
近年来,佩戴耳夹式耳机的人越来越多。市面上,耳夹式耳机也开始逐渐实现了从百元价位到千元价位的全覆盖。那么耳夹式对比入耳式有什么优势呢?
耳夹式耳机
在讲述优势之前,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耳夹式耳机。耳夹式耳机是一种通过柔性耳夹结构固定在耳廓上的开放式音频设备。它不像传统入耳式耳机那样需要将耳塞深入耳道,而是采用 " 耳廓外夹 + 耳道轻支撑 " 的双重固定方案。这种设计避免了直接堵塞耳道,实现既舒适又稳定的佩戴体验。
相比于耳夹式耳机,传统入耳式耳机虽然提供良好的隔音效果,但也可能会带来耳道胀痛、听力安全隐患以及卫生问题。耳夹式耳机成功解决了这些痛点,特别适合运动爱好者、耳道敏感人群以及需要长时间佩戴耳机的用户。
近年来,耳夹式耳机发展迅速,比如虹觅 Air2 单耳机仅重 4.5 克,结合人体工学设计如 2.5mm 前后错位设计 69 和 12 ° 弧面耳托,能分散压力并贴合耳廓曲线,实现真正的 " 无感佩戴 "。音质方面,漫步者 Comfo Clip Q 搭载 12mm 大尺寸镀钛动圈单元和微米级定向音频 3.0 投送技术,能实现 1 米距离内 99.5% 的防漏音效果。
入耳式耳机
从卫生角度考虑,耳夹式耳机相比入耳式产品具有明显优势。传统入耳式耳机需要插入耳道,容易积累耳垢和细菌,需频繁清洁且可能引发交叉感染。而耳夹式耳机仅与耳廓外部接触,大大减少了细菌滋生和传播的风险。
随着近年来长跑等户外运动越来越火热,消费市场对耳夹式耳机的需求越来越大。多数耳夹式耳机都具备防水防汗功能,防水等级从 IPX4 到 IPX7 不等,如倍思 MC1 达到 IPX7 级别防水,足以应对大雨和大量汗水侵袭。此外,开放式设计还避免了入耳式耳机常见的 " 听诊器效应 "(运动时耳内摩擦噪声),使运动体验更加纯净。
耳夹式耳机凭借独特优势,已成为音频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品类。从舒适度、安全性、卫生性和场景适应性四个方面,它都展现出相比传统入耳式耳机的明显优势。随着华为、漫步者、倍思等品牌持续投入研发,耳夹式耳机的性能还将不断提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