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各位,我是魏 sir
最近,长城汽车和央视新闻在都江堰开了一场直播,用自家混动技术 Hi4 致敬都江堰。一个两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一个最新的混动技术,这俩到底是真有关系,还是强行致敬?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先简单理解一下都江堰。都江堰的终极奥义,就俩字:分流!用 " 鱼嘴 " 分水坝,把岷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
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所以,当岷江水到达鱼嘴时,会因为 " 水往低处流 " 的原理,先进入内江,用于下游的农田灌溉。当水量到达内江上限时,就会流向外江泄洪。说白了,它不靠人力硬控,而是借地势、顺势而为,这叫 " 因势利导 "。
再来看 Hi4,长城 Hi4 是一整套技术体系,有适合城市通勤人群的 Hi4,有适合通勤越野五五开人群的 Hi4-Z,有更擅长越野的 Hi4-T,还有专为重卡研发的 Hi4-G。这里,和都江堰最 " 心有灵犀 " 的,就是 Hi4-Z 了。
长城 Hi4-Z 的核心:功率分流装置,确实是个 " 赛博鱼嘴 "。发动机输出的能量,会通过它分成两条,一条涌向 " 内江 " 驱动系统,另一条则涌向 " 外江 " 用于发电。
这还只是表面,往深了看,你会发现 Hi4-Z 的分流逻辑和都江堰一样,也是 " 因势利导 "。发动机的能量流,会优先用于直驱车轮。如果你不需要这么多动力,也就是 " 内江 " 满了。它再用于发电,这里的电,可以给后驱动电机,保持四驱能力;也可以储存到电池里,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相比普通混动,Hi4-Z 更不容易馈电。普通的混动,发动机只能干一件事,比如,驱动的时候就不能发电。而 Hi4-Z 可以让发动机同时干两件事,一边驱动、一边发电,加速不耽误,电量稳得住,不光充分利用了了每一份能量,体验上也不会因为 " 馈电 " 而打折。
在以前的燃油车时代,发动机动力输出,就像是筑坝、设闸,多大动力,多少油耗,取决于你脚底下那个 " 闸门 ",人工调控,难免浪费。但新能源时代,长城 Hi4-Z 这样的技术更像是都江堰,能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地引导每一份能量。你只管踩,剩下的交给系统。
说到这,不得不感叹,中国人千年来解决问题讲 " 顺势 ",真的是被刻在了骨子里。你们觉得还有哪些古人的智慧,运用到了现代科技里?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还想让我玩坏谁?还希望我预测什么新车?
长按下方添加课代表微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