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简财经 前天
专访百亿私募玄元投资:主观+量化超融合发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A 股市场稳步回升,私募证券产品表现出较强的赚钱效应。近期,易简财经邀请了玄元投资董事长陈阳聊聊私募创业、量化投资策略发展的那些事儿。

玄元投资成立于 2015 年,凭借 " 主观 + 量化 " 双轮驱动策略、顶尖的投研团队,以及亮眼的市场表现,已成为华南地区的头部私募机构,管理规模超百亿。玄元董事长陈阳,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EMBA 毕业,是广发资管老将,具备 20 余年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经验。

专访人:易简传媒胡衍军、张威

以下是采访全文。

张威:陈总好,最近好像牛市又来了,玄元从成立以来已经走完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想问一下陈总当时是怎么想到从广发证券出来的?因为当时广发好像收入也很高。

陈阳:受到当时 "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 的氛围影响,我产生了创业的冲动。当时广发也有不少团队出来创业,我就从广发资管带了一个团队出来闯荡,广发信德也成为我们第一大股东,广发的支持是一个挺重要的因素。

张威:我们现在回头来看好像感觉量化特别主流,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好像就有量化的人跟着出来了?

陈阳:没有,我们创始团队主要是从广发资管出来的。当时在广发资管有个结构金融部,主要做定增等资本市场业务,发行的定增产品规模很大,反响也不错。2015 年我们创办玄元投资时,A 股已经是进入暴跌阶段了,在这个时点主做二级市场投资不太具备条件,风险也比较大。考虑到我们在定增业务积累深厚,创始团队中的郭琰、宋之国、杨夏、张诗韵等同事都有非常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市场人脉,所以我们一开始还是定增业务作为切入口,拿到不少银行委外资金,依靠定增业务度过了股市单边下跌的几年。做企业,先找到一个能够让自己活下去的业务是最关键的,然后再审时度势,积极地去找市场的风口。我们最早做定增,后面做过港股锚定,也抓住了注册制改革的风口,再逐步布局主观和量化,就像搭积木一样,一步步把我们的业务板块给搭建起来。

张威:就量化这一块,现在好像就成为一个市场的主流了,但我感觉 5 年前可能都没有这么主流,那我们是什么时候判断量化就这么准的,而且敢于在这个板块去做布局,因为广州好像这样做的基金是比较少的,像九坤和那几家我都聊过,但是他们主要还是在北京、上海。

陈阳:量化团队的核心班底也是广发出来的,包括几位核心骨干,都有着深厚的广发证券和海外从业背景。当我们的管理规模达到一定量级之后,仅靠主观策略已经很难承接客户更多资金,还得有更多元的业务板块去吸纳资金、满足多元需求。所以在深耕二级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寻求更丰富的策略和产品品类以完善服务体系。基于这个规划我们诚挚邀请孔镇宁博士加盟,基于这个规划我们诚挚邀请孔镇宁博士加盟,牵头把整个量化团队给组建起来了。

张威:我们如何看待现在量化的前景,我感觉量化的规模好像是越来越大,然后主观,包括像公募,好像都有点没有量化的收益稳定或者高。

陈阳:对,这确实是,我们和销售渠道沟通时也明显感受到,大家普遍认可量化这些年业绩很稳定,当前的市场环境可能也更适合量化策略发挥。而对主观策略,市场普遍反馈波动性太大,哪怕我们的主观产品已经很注重控制回撤,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客户还是更偏向于选择量化产品。

张威:您今年整个周期从上一个牛市到现在的这一个牛市,这一波牛市你觉得跟上一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或者一致的地方?

陈阳:这个其实很难对比,总体上来说都是有一些行业板块形成了很强的市场预期,成为拉动行情的核心力量,带动了整个市场。要说差异,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一轮牛市里明显看到了量化的力量,无论从资金规模、交易占比,量化都逐步成为了股市的重要参与主体了。

张威:我们现在主观和量化哪一块的规模大?

陈阳:差不多,量化规模近两年增长速度比较快,主要是因为我们量化迭代非常快,从最开始的基本面为主,到逐步纳入价量、另类信息,结合机器学习,形成人机互补、动态优化,迭代效果非常显著。同时,我们也是私募行业中少有的有主观和量化两个投资团队的管理人,并且各自都有相对亮眼的成绩,我们目前还有个探索方向,就是推动主观和量化策略的融合,让主观的行业洞察和判断力,和量化的数据处理能力形成互补增强,探索更适配当前市场的主观 + 量化超融合策略。

张威:比如说我们主观判断的量化也不一致的时候,我不太理解他应该是怎么来决策的。

陈阳:不太会出现不一致的时候,我们从一开始就做了两者的融合设计,这更像是一种分工协作的模式。我们目前是在量化选股里面去做融合的尝试,就是重点打造的 " 超融合 " 产品,它的底子是量化选股,但是在行业的配重,包括概念题材的选择把握上,会融入主观团队的研究判断,相当于用主观的产业洞察去优化量化模型的输出。简单讲就是没有选股的对立,大家是分工协作的,不存在冲突。

张威:就是说我们主观只做行业决策,量化主要还是做个股的决策。

陈阳:量化是通过模型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个股并持有和交易,始终满仓运作,也不做择时操作。主观更多是在行业配置层面提供判断和优化。分工明晰就不存在矛盾。

张威:这种量化的比较,我看现在就是说模型之间的比拼未来会是一种什么?我看 Deepseek 好像现在也不太做了,北京和上海做的还挺大的,对吧?以后我们最终竞争的是什么?是算力吗?还是我们模型构筑的这种?

陈阳:我觉得不能用单一的维度来定义未来的竞争,大家都在模型迭代、算力升级等方向上同步发力。也有不少机构在尝试主观和量化深度融合,我们自己在实践也有明显感受,  " 超融合 " 策略的收益比纯主观、纯量化的更优。我们需要不断的总结,看看怎么样把这种模式复制、推广到更多产品系列里面。

张威:未来量化这一块是不是我们的重点,我们如何把量化模型搞成第一阵营?

陈阳:未来的目标我们会聚焦在 " 超融合 " 策略上。相比起单纯发力做量化,我们更希望在 " 超融合 " 上面形成很突出的特点,打造差异化优势。

胡衍军:融合是指量化和主观 ?

陈阳:对,量化和主观的深度超融合。目前的私募里面,像我们这样同时具备成熟的主观和量化团队的比较稀缺,从实际运作来看,主观团队对超融合策略的贡献是挺显著的。

张威:目前产品取得的收益,您觉得满意吗?以后还是不是一个长期稳定的或者还有增长空间。

陈阳:单纯看收益意义不大,毕竟牛市里收益能冲高,熊市也可能大幅回撤,太大的波动也不符合我们给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定位。更关键的是尽可能获得更高的夏普值:在控制回撤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的收益。

张威:今年我们的发行规模应该也是超过过去的?

陈阳:是的,由于今年的市场环境整体向好,客户切实感受到持续的赚钱效应,今年的募集规模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胡衍军:陈总,你公司到今年是 10 年了,这 10 年你觉得整个公司发展迭代过程中,对你来讲说,公司发展比较关键性的几个节点是什么?

陈阳:我觉得公司在战略决策上抓住了这几个核心节点:首先以定增业务稳健起步。我们目睹了 2015 年市场的剧烈波动,有些比我们早出来的同行刚募了一笔钱就遭遇了一波大跌,即使是名声再好的投资经理单干之后,市场给的机会最多就两次。只要有一次重大失误,以前所有的光环就全都没了,所以要稳健的起步,避免冒进。其次,把握注册制改革的机会,到发展主观和量化是第二阶段的核心。最后是我们现在强调的 " 超融合 "。我觉得每一个关键节点的突破对于我们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选对方向,然后把相应的人员配备齐了,两者缺一不可。

胡衍军:我还有一个问题,目前你未来是想把公司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一个状态?

陈阳:随着市场不断演化,我们希望打造出一个有突出特色的产品矩阵,并且形成相应的品牌,最终成为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我先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我现在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 " 超融合 " 策略的深化和落地上面,我们希望把它做到极致,形成口碑,然后快速复制。

胡衍军:目前比如说国外这种资管或者投资机构里面,哪个是你比较理想的对标?

陈阳:在对标方向上,我们更倾向于从底层逻辑而非具体机构中汲取灵感,我觉得互联网的思维对我们有挺大的影响,尤其是 " 第一性原理 ",帮我们重构了私募业务的本质,就是 " 客户、资产、管理、业务 "8 个字。

首先要确定谁是核心客户,我认为有两类:一是具备专业研究能力的机构客户,第二类是中国高净值群体的代表: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只要我们业绩做的好,这些客户就会不断追加资金。

确定了客户之后,他们的资产就很明确了:现金、股票、他们的企业。每一类资产我们可以提供对应的业务去服务。现金资产我们可以通过主观和量化策略实现稳健增值。我们通过网下配售帮客户盘活股票资产、增厚收益。企业这块我们之前做过定增业务。

要怎么管理呢?也是借鉴咱们互联网的漏斗模型,把这些业务分为几层:哪些业务是引流的,哪些是可以做起量来的,哪些是最终出利润的。引流的业务肯定就是风险越小越好,以此建立初步信任。随着能力的积累,品牌的建立,客户的信任加深,慢慢再延伸到我们的权益投资业务,以及波动更高一点的定制化策略。总之,专注于某项业务,把它做到极致,形成口碑,快速复制。

张威:好,非常感谢陈总接受我们的访问,谢谢陈总。

• END •

易简传媒为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 ( 股票代码 :834498 ) ,旗下新媒体微信粉丝 2500 万 +,讲述各行业的精彩故事,欢迎大家关注以下账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