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星球News 前天
Model YL 产能「售罄」,「苹果车」大获全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Wallace

8 月份抢先见到特斯拉 Model YL 的真车时,说实话,我们的心情有点复杂。

在电动星球看来,Model YL 加入到「纯电大六座」的竞争中似乎优势并不明显,二排坐感不算舒服、三排空间相当勉强,配置上,也缺少中国市场中主流的「彩电冰箱」。

但就这这样一台不怎么被电动星球看好的新车,9 月 12 日早上传来消息:2025 年 10 月的产能已经饱和,特斯拉官网显示,提车时间已经排期到 11 月。

也可以说,特斯拉 Model YL 「阶段性售罄」了。

自 8 月底上市后就不断有消息传出,其订单数字一路走高。到 9 月 3 日(上市 16 天)订单数已累计达到 12 万辆。

Model Y 全系车型今年的最高月销量是 4.8 万台,仍未必是「产能售罄」状态;常态月销量在 2 万~4 万台之间。

假设特斯拉将产线的全部产能来生产 Model YL,则意味着其 10 月销量很可能突破 4 万台,是目前上市的「纯电大六座 SUV」中的销量冠军。

即使将其销量减半,到 2 万台,这样的成绩,也依然压过舆论占上风的国产「纯电大六座 SUV」一头。

这样的「反差」,自然会带出一些疑问。比如,「Model YL 是怎么赢的?」

或许我们可以先看看,下订 Model YL 的准车主有何高见。

本周福利:对话框回复【电机】

可以参与现金红包的抽奖活动。

Model YL 凭什么吸引人?

曾是 Model Y 车主,但短暂投入国产新能源车怀抱的刘先生,已经下订了特斯拉 Model YL。

从 Model YL 亮相起,刘先生就与本人持有不同意见,相信 Model YL 一定会大卖。而如今事实胜于雄辩,刘先生对 Model YL 的判断,放在当下来看也更有代表性。

「Model YL 肯定会大卖的,简直就是长续航版本的上位替代。加两万多点钱,配置高了不少,空间也大了,还有 6 座布局,这不卖爆还有道理?」

如他所说,Model YL 的最终定价是 33.9 万元,能提供 751km 的续航;长续航四驱的 Model Y,则是 31.35 万元,续航 750km。

配置的差异,其实就是 Model YL 的主要升级点。包括,16 英寸且更高清的中控大屏(Model Y 是 15.4 英寸),且首发搭载更智能的语音助手,可通过「你好,特斯拉」提示词唤醒;扬声器矩阵也有升级,从 16 个升级至 19 个。

座椅配置方面,Model YL 前排、二排均支持通风 / 加热,而 Model Y 仅前排支持通风 / 加热,二排就只有加热功能。

不过在刘先生看来,更重要的升级其实是底盘。Model YL 加入了 CDC 可调阻尼减振器,使得新车的行驶风格更加多变,而极限情况下,能有更强的操控感受。

「本来特斯拉的优势就是好开,现在底盘升级了,无疑是一个加分点。我敢说,在这些 6 座纯电 SUV 里,特斯拉是最好开的。」

刘先生能有如此判断自然有其底气所在,作为一位刚入门的泛科技自媒体,他也到门店试驾过不少车。对比过理想 i8、乐道 L90、问界 M8 纯电等热门的纯电 6 座 SUV 后,Model YL 的驾驶体验的确更胜一筹。

不过说到这里,非特斯拉的受众们可能满头疑问:他们关注的点,好像有些「不主流」?

「对的,其实我也发现了。真正想买特斯拉的人,和想买国产车的人真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简单来说,刘先生总结,选择国产新能源车的消费者,会花非常多的精力在配置的对比上,且比得非常细;特斯拉的用户关注的,一是品牌,二是基础品质(三电稳定性、能耗表现等),舒适性配置和娱乐配置的关注度反倒不是那么高。

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数据告诉我们,这「两类人」各自的占比如何。但显然,目前市场中更接近「特斯拉目标群体」,也就是关注品牌和基础能力的消费者,仍大有人在。

说到这里,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近期的一个网络热梗:国产新能源车是「安卓车」;而特斯拉,则是「苹果车」。

「安卓车」,「苹果车」?

「安卓车」「苹果车」的梗来源于「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

如果将一款车称为「安卓车」,就表示该车型虽然配置丰富、性价比高,但基础体验不够稳定,可以说「花里胡哨」;而「苹果车」,则是指这一款车型类似于苹果 iPhone,虽然功能落后、体验不够丰富,但胜在「大品牌」且稳定性好,往往是「稳妥之选」。

插播一下,9 月 12 日晚新一代 iPhone 发售,消费市场反应热烈。仅开售半小时就显示需等待「3~4 周」。足以说明,在目前的语境中,是表现更好一方,才能冠以「苹果 X」之名。

「iPhone 对于我来说,就是质感、屏幕、软件流畅 ,其他的并没有很出色了。」刘先生自己也是 iPhone 用户,他对自己的需求非常明确,这样的思考角度,也可以平移到特斯拉上。

如上文所说,品牌、三电素质和稳定的质量,是刘先生选择特斯拉的主要原因。

他的购车思维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特斯拉目标群体的看法,至少特斯拉依然是纯电动车的第一品牌,拥有全球性的高口碑;舆论环境也普遍认为,特斯拉的综合质量更加稳定,而基于全球企业的品牌口碑,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更强。

不得不承认,这些「观点」之中或许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和「偏见」。就如手机圈中的「安卓手机用不了几年就会变卡,而 iPhone 能持久流畅」 一样,但短时间内这样的认知也难以逆转。

他认为,其实大多数买车的消费者,并没有那么「懂车」。

他对「懂车」的定义是,用户更能分辨出配置的体验价值、驾驶质感的优劣,能对一款新车作出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

头部新势力车企的用户群体,在他看来已经具备这样的素质。只可惜,他们还无法主导市场走势。

另一方面,刘先生毕竟是短暂体验过国产新能源车的用户,他不认为自己完全站在国产新能源行业的对立面,且毫不掩饰自己对「特斯拉顽固分子」的抨击。

当聊到某些「特粉」的极端言论时,他直接爆粗口:「说彩电冰箱大沙发没用的也是 **。」

在他看来,国产新能源车提供的丰富体验,现阶段 Model Y 的确无法企及是客观事实,不能说特斯拉没有,粉丝就能盲目地称这些功能多余。

这里还可以插播一下他换车的主要原因——由于嫌弃特斯拉的内饰过分「简洁」,他选择从 Model Y 换到极越 01。

然而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不得不再次换车。思来想去后,他觉得 Model YL 会是更好的选择。

正如前文所说,刘先生对驾驶体验相当重视,「6 座车中最好的驾驶感受」,让他无法拒绝 Model YL ——正如「iPhone 动画更线性」一样。

看来,在他口中「不多余」的「彩电冰箱大沙发」,最终也没有打动他。

「沉默大多数」的力量

「苹果车大胜利」,可能是本次与刘先生的交流中,得出的最有趣结论。

而这样的事实也说明,市场中仍存在不可小视的「沉默大多数」,他们或许不会主动在网络上发声,却会用实际行动改变市场的天平。

尤其在各大新能源车企纷纷发力「纯电大六座」的情况下,短期的「胜利果实」被特斯拉 Model YL 摘下,足以让这些车企陷入沉思。

比如说,卖好「纯电六座 SUV」这类车型,是否真的需要「彩电冰箱大沙发」?「绝对空间」又能不能转变成竞争优势?

如果以目前订单数量最出色的 Model YL 为参考,那么上述的观点就不成立,且大多数国产新能源车企的产品逻辑会被「证伪」。

但这只是针对某一细分品类的片面结论,如果放大到整个新能源行业中的其他细分市场来看,中国新能源车在面对特斯拉这等海外车企时,品牌力仍有不足是事实,但追赶的势头非常强劲。

比如说在纯电轿车领域,小米 SU7 就打破了 Model 3 的销量垄断;如今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单品是吉利星愿,而非特斯拉 Model Y。

回到「安卓机」「安卓车」的话题,可能令大多数人没想到的是,这一刻的中国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竟成了命运相似的两个个体。

如果借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的脉络,那么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技术的持续创新,总有一日,中国汽车行业中,也能诞生出一个口碑、用户忠诚度等多个品牌指标,都超过特斯拉的车企,进而扭转刻板印象。

从乐观的角度来看,Model YL 取得的也只是「短期胜利」,且靠的是「吃老本」(品牌口碑)。更重要的是,像刘先生这样的「特斯拉铁粉」也有「觉醒」的趋势,而不是局限在信息茧房内。

当然这一次 Model YL 的热销也是「当头一棒」,中国新能源车企必须更深刻地认识到塑造品牌的重要性。尤其当市场竞争进入相持阶段,品牌的号召力会发挥出更大的威力,甚至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而构建品牌口碑,除了产品过硬之外,还包括售前接待、售后服务、用户关怀和用户承诺等多方面。在这些「软实力」层次,大多数车企仍有向全球车企学习的空间。

总而言之,中国新能源车企仍有机会与特斯拉抢夺「沉默的大多数」。在日拱一卒的努力下,或许一段时间后,针对「安卓车」「苹果车」的舆论风向出现反转,也不是没有可能。

(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特斯拉 model y 电大 suv 特斯拉model y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