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财经 前天
罗永浩炮轰,西贝却有中产家庭撑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作者 | 李含章、简洋洋(实习生)

编辑 | 江江

视觉 | 顾芗

" 西贝全是预制菜,还贵!"

9 月 10 日,罗永浩炮轰西贝登上热搜。

罗永浩发文表示,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西贝:" 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9 月 10 日,罗永浩发文表示,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

" 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9 月 11 日晚间,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西贝北京门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罗永浩点的 13 道菜里,没有一道是预制菜," 我们每一道菜都有制作标准和工艺 "。

一边是贾国龙要起诉罗永浩,一边是罗永浩悬赏 10 万元,公开向外界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事件持续发酵。

罗永浩悬赏 10 万元公开向外界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9 月 12 日,西贝更是上线了 " 罗永浩菜单 ",承诺 " 不好吃不要钱 ",并从这天起,全国 370 家西贝门店允许消费者在符合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参观任何一道菜的制作过程。

在餐饮行业资深分析师、红餐产业研究院院长唐欣看来,中餐做中央厨房是行业大趋势," 不仅可以更省时省力,更重要的是预制过程在中央厨房的工厂进行,更安全、更好监管 "。

但在目前的消费语境中,消费者无法理解预制菜的预制程度,是即食、即热、即烹还是即配。

唐欣对盐财经表示,罗永浩本质上并不知道西贝的菜是怎么做的,他指控西贝是预制菜的话 " 翻译 " 过来,是指这些菜不合胃口。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很难了解自己在餐厅吃的菜品多大程度上使用了预制食材。而为了照顾消费者情绪,餐饮行业尽可能避免跟 " 预制菜 " 沾边,很多自称为 " 加工食品 " 或 " 深加工食品 "。

西贝是否为预制菜的争议还在继续,大众对西贝的讨论却并不止于此。

各大社交平台上搜索西贝莜面村,类似 " 贵 "" 性价比低 " 的吐槽屡见不鲜。

39 元一份的素面筋、16.9 元一个的大花卷 …… 有人大呼 " 进店前是西北菜扛把子,吃完后扛的是我的血压 ",也有人疑惑," 普通且自信,西贝是咋做到的 "。

西贝的大花卷

在近些年餐饮消费价格明显下滑,同行们普遍水深火热时,西贝偏偏活得毫不费力。

红餐大数据最新数据显示,西贝目前在全国共开出 382 家门店。同在西北菜品类里,门店数量排名第二的百姓厨房,现有门店只有 153 家;而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西北菜品牌九毛九,现有门店数量仅 70 家。

另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人均价格。根据红餐大数据,目前西贝人均价格达到 83.66 元,虽然相比去年的人均 98 元有所下滑,但对比九毛九的人均 54.96 元、百姓厨房的 50.82 元,西贝的人均价超出同行 50% 左右,仍显得有些令人意外。

因此,人们想知道,全世界都在消费降级,到底是谁给了西贝的勇气?

西贝盯上中产家长的钱包

吐槽归吐槽,该吃还得吃。哪怕家长再抱怨,也架不住自己孩子的一句喜欢。有人调侃,西贝的门店可能是都市内除学校外儿童密度最高的地方。

"2 个家长 +1 个小孩 " 的组合,几乎成为了红白格桌布前的标配——事实上,西贝瞄准的用户群体正是 0 — 8 岁的儿童。而抓住了孩子,也就抓住了孩子身后心甘情愿为贵价儿童餐买单的家长群体。

西贝儿童餐

广州宝妈李丹告诉盐财经记者,自己的女儿特别爱吃西贝的儿童餐,之前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次," 我光会员充值就充了好几千块钱 "。

事实上,西贝的杀手锏绝非简单一套儿童餐,而是把 " 儿童友好型服务 " 做到极致。

儿童餐食对于卫生、营养、配比等方面要求更加严苛,对于盐、糖、油脂等的添加量也更为敏感。很多时候,面向成人的餐食无法满足这样细致的要求,西贝则瞄准了带娃家庭外出就餐需求这一市场空缺。

依靠西北菜起家的西贝,可以说是 " 天选 " 儿童餐选手——不同于川湘菜系的重辣、粤菜的清淡,西北菜口味体系以咸鲜微香为主,并不过分刺激;同时,西北菜的主要食材为牛羊肉、米面馍馍等,从元素搭配与营养丰富上也更适合无肉不欢的 " 神兽们 "。

除了菜品本身,西贝对孩子注意力的争夺,从孩子踏进门店大门前就开始了。

对于商场里带娃的家长们来说,找到一家适合孩子吃饭的餐厅并不容易。李丹在发现,很多餐厅连儿童餐具都没有,西贝的儿童餐不仅可选择性比较多,而且餐具也很可爱。

另一位宝妈林欣也向盐财经记者表示,目前餐厅仍以成人导向为主,提供儿童餐的餐厅较少,儿童友好型餐厅也比较少,而 " 我在西贝门店见过有小孩在里面聚会办生日宴 "。

盐财经记者注意到,西贝门店的门口常年都有捏成各种各样的气球和风车。李丹提到,女儿每次都要去拿气球,即便不去吃饭只是路过,也会向店员讨要气球。

网友发帖称自家孩子外食吃的最多的就是西贝,图为西贝门店赠送给孩子的气球

除了门口的气球与风车,进门上桌后,店员会给孩子拿一张可以涂色的图画和彩笔,供孩子在等餐时玩耍。此外,点餐时还会赠送各种小玩具吸引小朋友注意。有家长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孩子每月吃西北吃成黑卡会员。问孩子为什么喜欢西贝,孩子说 " 西贝会提供画画的纸笔,也会用小朋友喜欢的餐具 "。

早在 2017 年,西贝就喊出了 " 家有宝贝,就吃西贝 " 的口号,推出第一套儿童餐;2022 年," 西贝儿童美食研究所 " 成立,携手中国营养学会研发专业儿童餐;2025 年,西贝推出了亲子食育课堂 ……

尊重孩子,或许在餐厅的细节中就能发现——盐财经记者看到,在餐厅的洗手池,西贝专门配备了一个儿童可以爬上去的一个小梯凳,这是被很多餐厅忽视的。

事实上,当友商们还在价格战的红海里厮杀,西贝早已凭借一套专业儿童餐与极致的儿童友好型服务赚得盆满钵满。

西贝还有独特设计的儿童菜单

在 2019 年淡出西贝核心业务后,贾国龙于 2024 年 11 月重回西贝做 CEO。创始人亲自下场效果也很明显—— 2025 年这个暑期,西贝家庭带娃就餐客流突破 230 万,同比 2024 年上涨 25%,累计售出儿童餐超过 400 万份。

" 应该说这个策略是比较成功的 ",唐欣向盐财经总结道。

有趣的是,西贝儿童餐除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捕获了很多成年人的芳心。

" 几百个月大的宝宝也是宝宝 " ——小红书上 " 成人儿童餐 " 早已火成热门话题。不少网友表示:儿童餐才是最适合打工人的减肥餐。

如果 " 儿童餐 " 与 " 预制菜 " 摆在一起

虽然儿童餐业务卖得风生水起,但热度的背后,西贝的日子并非像表面那般风光。

《2025 年中国餐饮产业生态白皮书》显示,2024 年新注册餐饮企业 357.4 万家,餐饮企业存量达 1680.6 万家;主要餐饮品类在营门店数在 2024 年均呈现上涨,其中中式正餐门店数上涨约 17.4%。

同时,市场需求趋弱,国内商务活动减少,工作宴请类餐饮需求大幅下降。严重的供过于求下,餐饮行业凛冬已至,身处时代洪流中的西贝当然也无法独善其身。

最明显的迹象是,相比 2023 年的亮眼业绩,2024 年西贝交出的成绩单却显得有些惨淡。

公开数据显示,2023 年西贝集团营收突破 62 亿元,是历史最高水平,仅次于海底捞,力压九毛九同期的 59.86 亿元。

一年后,2024 年 9 月,贾国龙在 2024 年餐饮产业大会上表示,西贝销售额全国平均下降差不多 10%。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贾国龙将此形容为 " 暴击 "。

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

对于一家成熟的企业而言,跨越行业周期的核心逻辑,在于拓展新的增长极以构建第二增长曲线。但西贝的这条破局之路,此前却陷入了 " 屡试屡败,屡败屡试 " 的困境。

2016 年,西贝推出副品牌西贝燕麦面,两三个月后主动叫停;2017 年,西贝麦香村诞生,3 个月后停止运营。

此后,从肉夹馍到酸奶屋,从功夫菜到小锅牛肉,近十年间,西贝折腾出了 9 个副线品牌。但很遗憾,它们均在成立一年半载后 " 中道崩殂 "。

第二曲线发展不顺," 贵而不值 " 的印象与预制菜标签同样是平静水面下的暗礁。

连锁餐饮广泛使用预制菜,早已是公开的秘密。《2022 年中国连锁餐饮报告》明确指出,我国预制菜最大的需求来自餐饮行业,销售渠道 85% 以上集中于 B 端;连锁餐饮店是预制菜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部分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已经较高。

2024 年 1 月,# 西贝莜面村预制菜占比超 85%# 的话题甚至还冲上过微博热搜,继 " 月薪 5000 不配吃西贝 ""3 只蒸饺 29 元 " 后,引发了又一轮舆论争议。

可以看出,西贝频频被指 " 贵而不值 ",核心在于价值感知与价格定位的失衡。

而且,当今天的西贝将新的增长点锚定为儿童与家庭消费市场时,如果 " 儿童餐 " 与罗永浩口中的 " 预制菜 " 摆在一起,就显得太过扎眼。

那么,西贝到底是不是预制菜呢?

有网友发帖称西贝的预制菜敢做不敢当

小红书某条评论超过五百的 " 避雷帖 " 下,多位家长提到西贝儿童餐大量使用预制菜,甚至当着家长的面放进微波炉加热。" 以后说什么也不能再给孩子吃了 ",评论区里一位家长写道。

尝过西贝儿童餐后,林欣也对盐财经表示,预制的味道特别明显,套餐里的餐食并不像西贝官方标榜的那般儿童友好。

在西式快餐领域,标准化生产早已司空见惯。肯德基、麦当劳以及萨莉亚等餐厅,很多食材都是按照标准化预制的,只是在端给顾客时,餐厅员工炸一下或预热会儿。可是,中餐从菜品风味到烹饪手段,都复杂多样。尤其是中国消费者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饮食观念:" 预制的,肯定不如现炒的好。"

进一步讲,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隐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一些餐饮门店存在虚假宣传,将即热型预制菜标为 " 现炒 ",让消费者感到被欺骗;

另一方面是预制菜行业规范尚未完善,导致消费者担忧防腐剂超标、贮存不规范等食品安全问题。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国内有超过 74% 的连锁餐企自建中央厨房。其中,超 50% 餐企研发标准化成品及半成品。

预制菜的形式已经十分普遍,并且一些预制菜的口味与现做也无区别 / 顾芗 AI 制图

行业人士表示,中央厨房的 " 预制菜模式 " 对企业供应链要求不低,一些中小企业无力承担前期庞大的投资,很多时候只有大型餐饮企业才有能力做中央厨房的 " 预制菜 "。

值得一提的是,从法律角度看,罗永浩与贾国龙的争论涉及企业名誉权保护与消费者评价权的边界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五条也明确规定:"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而站在消费者角度,也许,我们不是不接受预制菜,而是无法接受 " 花着买现做菜的钱,吃着预制菜 "。

在中国消费者心里,预制菜的价格应该是亲民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人调侃——如果价格打到与蜜雪冰城一样,也就没有这么多吐槽了。

儿童餐,是一张好牌吗?

西贝 " 押宝 " 儿童餐,本质上是为了拓展新的消费群体,即家庭群体带来的客流。

但一个反直觉的现实是,西贝动辄几十元一份的儿童餐,实际毛利率比成人餐还要低。

唐欣向盐财经分析,儿童餐成本用料讲究,需要单独的一套供应链,同时非标准化下,规模化相对较小,因此相对来说儿童餐基本不赚钱。" 儿童餐的重要作用是引流,靠儿童餐吸引带着儿童的大人前来用餐才是重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末全国 0 — 15 岁人口为 23999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17.1%。

2024 年末全国 0 — 15 岁人口为 23999 万人 / 图源:国家统计局

近 2.4 亿的儿童数量,以及随之带来的多层次的家庭消费场景,使得儿童餐食成为了千亿级别的庞大市场。

盈石集团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儿童餐饮消费市场规模已达 4500 亿元;《2023 年中国儿童餐食行业研究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我国儿童食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5000 亿元,行业增长势头显著。

唐欣认为,国内儿童餐市场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因为其实这个市场原来是个空白,现在等于说中餐品牌把儿童餐的概念给打起来了 "。

2024 年,我国餐饮企业存量达到历史新高。存量竞争时代下,儿童餐这个为数不多的增量市场,自然就成了各大品牌 " 兵家必争之地 "。

为 " 增量焦虑 " 绞尽脑汁的企业们,纷纷开始布局儿童餐。比如:

九毛九于 2024 年 1 月在广州开设了全国首家儿童体验店,公开报道显示总 SKU 在 60 款左右;

海底捞于今年 5 月上线 " 海底小纵队联名套餐 ",并推出了三大沉浸式体验专区;探鱼 " 超营养哒儿童餐 ",官方小程序显示售价 12.9 元一份;

鲜谭则直接打出 " 向 3-12 岁儿童免费赠送儿童餐 " 的招牌,广州正佳门店就开在西贝隔壁。

从价格到服务体验,竞品们拿出了誓要卷死西贝的势头。

西贝虽凭借先发优势成功占据了当前大部分市场份额,获得了 " 中国儿童餐第一品牌 " 认证,但随着越来越多品牌加码儿童餐,西贝的领先能保持多久,仍然需要打个问号。

不过,虽然儿童餐赛道不断内卷,给西贝带来了紧迫感,但对家长们来说,却不失为一件好事。林欣留意到,今年,许多广州的餐厅都有同步推出儿童餐。" 我希望更多餐饮企业加入到这里来,为家长提供更多的选择。"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欣、李丹为化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罗永浩 元公 社交平台 创始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