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2 日,去年的大牛股川发龙蟒(SZ002312,股价 11.65 元,市值 220.11 亿元)披露了 2025 年半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情况,其中提到磷酸铁锂可用于生产固态电池。
去年至今,川发龙蟒对固态电池的态度较为谨慎,屡次提及不涉及固态电池业务。不过,公司多次提到磷酸铁锂可用于生产固态电池。一般而言,固态电池的上游材料中被提及较多的是硫化锂。而在一些专利和学者投稿中,记者找到了涉及磷酸铁锂和固态电池之间的研究。
公司曾多次否认涉及固态电池业务
9 月 12 日晚间,川发龙蟒披露了半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情况,公告显示,有投资者询问固态锂电池正极材料方面的内容。
川发龙蟒回复称,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级磷酸一铵、肥料系列产品、饲料级磷酸氢钙、磷酸铁锂、磷酸铁等。根据公开资料,工业级磷酸一铵可用于磷酸铁锂生产,磷酸铁锂可用于生产固态电池。
去年 6 月到 11 月,川发龙蟒股价处于走牛阶段,彼时也有投资者通过互动平台询问固态电池情况。当时川发龙蟒表示,公司无固态电池概念。记者注意到,对于固态电池,川发龙蟒的态度较为谨慎,在去年年报和今年半年报中均未提及。
在 2024 年 9 月举行的 2024 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司明确表示:" 川发龙蟒研究院高度关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关于适用于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研发工作。"
今年 8 月 29 日,川发龙蟒又表示,公司并未暂停新增的新能源材料项目,目前也无转向钠电池或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计划。
而在其他的互动平台交流中,川发龙蟒引用公开资料称,磷酸铁锂可用于生产固态电池。
去年 11 月 22 日和今年 3 月 25 日,川发龙蟒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 根据公开资料,工业级磷酸一铵可用于磷酸铁锂生产,磷酸铁锂可用于生产固态电池。目前公司未涉及固态电池相关业务。"
记者注意到,川发龙蟒在 2025 年半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和上述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基本一致,只是少了 " 目前公司未涉及固态电池相关业务 " 这句话。
相关研究成果提到磷酸铁锂和硫化物结合
究竟有哪些公开资料提及磷酸铁锂可用于生产固态电池?
现在的全固态电池路线主要分为聚合物、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四种,外界比较熟知的上游材料为硫化锂。当前固态电池的发展以 " 半固态电池 "(含少量液态电解液,固态电解质占比 50% 以上)为量产过渡期,磷酸铁锂已在半固态电池中实现落地应用。然而,磷酸铁锂在全固态电池的 " 渗透 " 还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发现,长期研究固态电池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曾参与发表论文《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发展研究》,提到从液态到全固态电池的技术发展路线,其中,混合固液电解质的时间表是 2020 年到 2025 年,其中提到磷酸铁锂技术路线。但在 2030 年到 2035 年,全固态电解质预期中没有看到磷酸铁锂技术的身影,对应的是高镍固化技术路线。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去年 2 月披露的一则投稿提到,磷酸铁锂是目前最优的商业化正极材料;另一方面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优异锂离子电导率,是目前最优的固态电解质材料之一。因此将磷酸铁锂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结合,发展新体系是一项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道路。内文提到,为解决硫化物 - 磷酸铁锂界面稳定性问题,上述研究中心表面 10 组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团队从材料电子电导率、热力学稳定性、电化学窗口、界面化学稳定性以及锂离子电导率五个维度出发,最终从某数据库中的 5.4 万个具体材料中筛选得到了 41 种有应用前景的镀层材料。这些镀层材料不仅有效避免了硫化物电解质和磷酸铁锂间的直接接触,而且由于其本身的优秀锂离子电导率,不会过度影响界面处的锂离子传输性能。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基于硫化物电解质的磷酸铁锂全固态电池的性能提供了指导。
另外,去年 9 月 12 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公布了一项专利:磷酸铁锂正极、其制备方法及固态电池。根据专利说明书摘要,该磷酸铁锂正极构建了 LFP 正极内部导电子离子通道以匹配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制备的全固态电池室温循环提升显著。且该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运用。所制备的改性磷酸铁锂正极,在 PVDF 基固态锂金属电池体系中首次实现了室温运行,且具有优异的循环容量与循环稳定性,为储能体系全固态电池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