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 09-12
闯入BBA腹地,中国智驾厂商为何集体“瞄准”德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这条汽车产业转型的路径也同样受用于中国汽车产业出海。

9 月 9 日,2025 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正式开启。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此次共有 748 家展商参展。其中 325 家来自德国本土,423 家来自其他国家。具体来看,中国展商数量排第一位,共 116 家整车、零部件以及相关企业参展,几乎占了海外参展商的三分之一。

盖世汽车观察到,在本届车展,中国汽车产业的海外输出正呈现更为吸睛的智能化趋势。

一直以来,德国凭借深厚的汽车工业底蕴、严苛的技术标准与成熟的市场生态,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 " 高地 ",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进程中公认的 " 最难攻克的市场之一 "。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这一格局正被中国企业的 " 系统性进攻 " 所打破。

在慕尼黑车展开启前后,地平线、轻舟智航、小鹏汽车、卓驭科技、Momenta、百度等一批中国汽车科技企业密集在德国 " 落子 ":从慕尼黑设立欧洲总部、研发中心,到不伦瑞克构建本地化运营团队;从与大众、博世、高通等国际巨头达成战略合作,到宣布 2026 年在慕尼黑启动 L4 级 Robotaxi 运营服务,中国企业正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布局,深度融入德国汽车产业生态。

这不仅是中国汽车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更是全球汽车产业重心从传统制造向智能科技转移的重要信号。

在德国,为欧洲?

随着中国新能源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迭代,不少以德国为首的欧洲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逐渐开启战略转型,它们无一不高喊 " 在中国,为中国 " 的口号,试图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等向中国本土转移,以更契合中国本土汽车市场的需求。

与此同时,当前中国智驾企业对德国市场的 " 进攻 ",也早已超越单纯的产品出口,而是通过在德国设立实体机构、组建本地化团队、适配欧洲法规与用户需求,构建起 " 能接单、能落地、能闭环 " 的完整作战体系。

这其中,最为受到关注的无疑是地平线和轻舟智航欧洲总部的成立。

9 月 8 日,地平线于 IAA 展会期间宣布,其位于慕尼黑的欧洲总部正式成立。以构建面向欧洲市场的本土化运营能力,为中国及全球车企在欧洲市场提供技术支持,并加速智能驾驶技术的全球化落地。

这意味着,它不再只是 " 国内设计,出口交付 ",而是真正在欧洲构建 " 能接单、能落地、能闭环 " 的作战阵地。

图片来源:地平线官网截图

无独有偶,9 月 8 日,轻舟智航也正式宣布启动全球化战略,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于德国设立 QCraft 欧洲总部,负责开展产品技术研发、安全 & 认证 & 测试及运营等核心工作,同时开启欧洲本地化团队招聘,加速产品方案的合规落地与场景适配,标志着轻舟智航正式进军欧洲及全球市场。

仍然是在同一日,卓驭科技于 IAA 迎来欧洲首次亮相,并正式发布其欧洲市场战略。

据悉,卓驭科技将以德国为支点,在不伦瑞克设立德国分公司。该分公司启动涵盖研发、测试、商务等多职能的团队组建,以实现对欧洲区域需求的快速响应与深度支持;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分阶段部署可扩展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覆盖 L2 级辅助驾驶至 L3 / L4 级自动驾驶),并着重构建冗余安全架构,确保技术体系符合欧盟法规要求。

卓驭科技还将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多模态交互平台及新一代感知模块(如激光雷达 - 摄像头融合系统),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

卓驭科技研发副总裁马陆在高通与英伟达技术对谈中表示,该公司已实现基于高通 SA8650P 平台的规模化量产,并推出基于 SA8775P 的首个无图城市领航方案。此外,搭载该平台的红旗天工 05 车型在慕尼黑完成复杂道路验证,成功应对环岛、窄路及有轨电车混行等典型欧洲场景,体现出系统的全球适应性与部署能力。

预计明年,卓驭科技测试车辆与场景将覆盖德国全境,算力及基础设施投入也将持续扩大。

在智驾厂商之外,以 " 智能化 " 为标签的小鹏汽车,也在 9 月 10 日宣布作为全球第九大、欧洲首个研发中心,小鹏汽车德国慕尼黑研发中心正式启用。

据悉,这是小鹏在欧洲落地的首个研发中心,亦是继美国硅谷、圣地亚哥研发中心之后,小鹏汽车在全球版图上的第 9 大研发站点,标志着小鹏全球化研发网络向欧洲市场深度延伸。以 "In Europe, With Europe" 为核心战略,小鹏德国慕尼黑研发中心将与硅谷、圣地亚哥研发中心形成协同。

从 L2 到 L4,从 " 落户 " 到交叉合作

正如前文所述,卓驭科技计划分阶段部署可扩展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及自动驾驶系统,涵盖 L2 级辅助驾驶至 L3/L4 级自动驾驶功能;地平线本次展出的核心产品包括征程 ® 6 系列计算方案及 HSD 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德赛西威展示了包括第五代智能座舱平台 G10PH、车身域控制器 iBCM2.0、48.2 寸远端屏、双 15.6 寸 mini LED Local Dimming 显示屏、3D   AR-HUD、全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在内的多款极具创新性的产品。

此外,爱芯元智也在本届 IAA 首度展出联手行业领先的 AI 视觉感知技术公司 STRADVISION 打造的基于 M57 芯片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DEMO,该方案适配全球化辅助驾驶系统开发;黑芝麻智能武当系列芯片专注于跨域计算,武当 C1200 家族中的 C1236 是本土首款单颗支持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芯片,C1296 是行业首颗支持多域融合计算的芯片。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部分厂商表示公司提供 " 涵盖 L2 级辅助驾驶至 L3/L4 级自动驾驶功能 " 的产品。

如果说,其 L2 级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面向主机厂,那么其 L3/L4 级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面向德国以及欧洲的哪一目标市场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 IAA 开启前期,我国的 L4 级自动驾驶厂商,提前开启了进入的德国的进程。

8 月 4 日,有报道称其从百度处获悉,萝卜快跑与 Lyft 达成战略合作,将于 2026 年通过 Lyft 平台率先登陆英国、德国市场。根据规划,双方将在欧洲市场逐步扩大规模至数千辆,实现无人驾驶的规模化落地。

该消息发布后,百度、Lyft 美股双双上涨。截至彼时收盘,百度涨 1.75%;Lyft 涨 3.38%,市值超 59 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 2012 年的 Lyft 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是美国网约车第二大平台,截至 2024 年,占据美国约 39% 的市场份额。2019 年 3 月,Lyft 登陆纳斯达克,成为 " 全球网约车第一股 "。

图片来源:萝卜快跑官网截图

在百度之后,9 月 8 日,与中国智能驾驶公司 Momenta 与 Uber 宣布,双方将于 2026 年在德国慕尼黑联合启动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服务。与此同时,Momenta 还与法雷奥签约,将共同开发适配中国与全球市场的中高阶 ADAS 系统。

实际上,早在今年 5 月,Uber 与 Momenta 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美国和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将自动驾驶汽车引入 Uber 平台。Momenta 与 Uber 在慕尼黑的 Robotaxi 服务上线后,当地市民可通过 Uber 平台呼叫到 Momenta 提供的 Robotaxi 车辆,体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Momenta CEO 曹旭东表示,在慕尼黑开展 L4 级自动驾驶,将有机会展示 Momenta 以 AI 驱动的 Robotaxi 技术如何变革城市出行方式。目前 Momenta 已与梅赛德斯 - 奔驰、宝马等德国豪华汽车品牌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图片来源:Momenta 官网截图

据了解,Momenta 自创立之初提出了 " 一个飞轮两条腿 " 战略,实现 L2 级智能辅助驾驶和 L4 级自动驾驶 Robotaxi" 两条腿 " 相互打通、协同和快速迭代。相较于行业内其他 Robotaxi 方案,其复用量产车型开展 Robotaxi 业务,L2 和 L4 采用统一的软件算法架构、统一的传感器方案,能够更早实现 Robotaxi 的规模化落地和商业闭环。目前,搭载 Momenta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量产规模已超 40 万辆。

显然,在智驾上游,自动驾驶厂商更侧重于在德国本土建立 " 大本营 ",在以 L4 级为主导的智驾下游,自动驾驶厂商采取以 " 交叉合作 " 的形式渗透德国乃至欧洲本土市场。

纵观上述企业在欧洲市场的落脚点,无论是设立总部及研发中心,还是商业化市场拓展,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德国。

此前曾长期被视作 " 难以攻克 " 的汽车市场腹地,为什么突然间涌入了这么多中国的智驾队伍?

是德国市场变得 " 简单 " 了?还是中国智驾厂商变得 " 更大胆 " 了?

电动化带动智能化,德国正成为智驾 " 沃土 "?

实际上,在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出海德国的背后,正是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趋势的推动。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 308.3 万辆,同比增长 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 106 万辆,同比增长 75.2%。另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方面预测,若按照 10% 的增长速度,今年下半年汽车出口有望达到 400 万辆,全年出口量或将突破 700 万辆。

具体到欧洲汽车市场,央视新闻报道称,根据欧洲一家知名汽车市场数据分析机构的数据,今年 7 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销量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其中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份额达到 9.9%。

这家机构的数据同时显示,中国品牌在欧洲整个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已达 5.3%,连续三个月突破 5% 大关。

图片来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使领馆官网截图

业内分析报告预计,到 2030 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年产量将增加 80 万辆,而欧洲本土车企则可能会关闭相当于 1.5 家工厂,约 40 万辆的产能,中国汽车制造商正从 " 运营模式 " 和 " 市场格局 " 两方面改造全球汽车业,至 2030 年,欧洲市场 10% 的份额将归于中国汽车制造商。

在欧洲市场上的强劲表现,使多家整车企业也加快了进军欧洲市场的步伐。这其中,德国汽车市场中中国车企的身影逐渐增多。

盖世全球汽车产业大数据系统显示,2025 年上半年,德国汽车市场呈现显著分化。

乘用车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 4.7% 至 140.3 万辆。在传统燃油车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新能源车成为核心增长引擎:纯电动车(BEV)销量为 24.9 万辆,同比激增 35.1%,市场份额提升至 18.4%;插混车型(PHEV)销量为 13.9 辆,同比暴涨 55.1%,两类车型合计占比达 28.6%,推动电动化转型加速。 

同期内,比亚迪销量飙升 426% 至 6,323 辆,小鹏暴涨 3335.5% 至 1,065 辆。

根据盖世汽车观察,目前有包括上汽名爵、比亚迪、蔚来、小鹏、领克、岚图等多家中国车企先后进入德国市场。

这些国内车企,为中国智驾厂商出海德国以及欧洲架好了坚固的桥梁。

例如,地平线已支持包括上汽、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岚图及蔚来在内的 7 家中国车企,覆盖超过 25 款出海车型。在此次地平线 IAA 展台上,蔚来旗下欧洲版 firefly 萤火虫车型的亮相,该车型标配地平线征程计算方案。

蔚来欧洲版 firefly 车型;图片来源:地平线

在外资车企方面,包括大众汽车、日本最大汽车集团在内,已有 9 家合资车企与地平线达成 30 款车型定点合作。

在车企之外,不少国内智驾厂商与德国本土零部件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源地,德国本身就拥有极其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包括博世、‌‌大陆‌、采埃孚、‌‌马勒、巴斯夫、英飞凌、蒂森克虏伯、德科斯米尔、‌克恩 - 里伯斯、‌通快、‌海瑞恩、‌托克斯、‌舍弗勒、博泽、科德宝、伟巴斯特、科世达‌等。‌

其中,今年 8 月,文远知行宣布推出与博世合作的一段式端到端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 WePilot AiDrive,距离双方合作的两段式端到端方案量产上车仅半年。据悉,目前,WePilot AiDrive 已完成核心功能验证,预计 2025 年内实现量产上车。

地平线也与多家国际供应商建立合作。包括基于征程 6B 的博世第四代多功能摄像头项目,预计于 2026 年 6 月交付;以及通过合资公司智驾大陆在欧洲开展全场景路测。

对于国内专注于 L4 级自动驾驶的企业来说,德国是全球首个为 L3 级自动驾驶制定详细法律并允许其上路的国家。

德国先后于 2017 年、2021 年两次修订《道路交通法》,并于 2022 年出台了配套的《自动驾驶条例》,成为世界上首个为 L3 和 L4 级自动驾驶汽车立法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建立了相对正式、完整的自动驾驶监管法律制度体系,消除了企业的法律风险。这种法律的确定性和前瞻性对企业极具吸引力。

尾声:

当自动驾驶的浪潮席卷全球,德国——这个曾经以机械精密定义汽车标准的国度,正成为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出海的 " 试金石 " 与 " 演武场 "。从 IAA 展会上的 116 家中国展商,到慕尼黑街头悄然驶过的智能测试车;从地平线、轻舟智航落子欧洲总部,到百度、Momenta 与 Uber、Lyft 携手布局 Robotaxi,中国智驾企业正在用技术实力书写一场深刻的产业变局。

这不再是一场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一次生态级的深度融合。中国企业带着电动化先发优势积累的数据迭代能力、算法工程化经验与跨界创新基因,直面全球最严苛的技术标准、最复杂的法规体系与最成熟的竞争对手。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每一家企业的 " 德国征程 " 都是一场淬炼——既要在合作中学习德国工程师的严谨与系统思维,也要在竞争中证明中国创新的速度与韧性。

更重要的是,中国智驾出海的深层意义远超商业本身。它标志着全球汽车产业正在从 " 西方技术 + 中国制造 " 的旧范式,转向 " 中国技术 + 全球市场 " 的新格局。当基于中国场景训练的算法开始理解欧洲的环岛与有轨电车,当中国芯片支撑起德国豪华车的智能驾驶系统,这场技术迁徙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创新网络的流动方向。

展望未来,中国智驾的 " 德国故事 " 仍面临诸多挑战:数据合规的复杂性、文化融合的长期性、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但正如所有伟大技术变革的规律——真正的创新终将跨越疆界。那些在德国扎下根的中国企业,不仅是在开拓市场,更是在参与构建智能出行的全球标准与未来图景。

在这场百年汽车工业的转型长征中,中国力量正从追随者变为并行者,并向着引领者的方向加速驶去。而德国,正是这条赛道上最值得征服、也最能证明价值的关键一站。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德国 慕尼黑 全球化 中国企业 博览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