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2 日,天津师范大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记者 张立 姜宝成 摄
9 月 12 日,我市市属高校中的首个文物类博物馆——天津师范大学博物馆开馆,百余名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见证了这座由该校历史系文物室蝶变归来的高校博物馆焕新启航。
天津师范大学博物馆毗邻该校校史馆和生态记忆展馆,三馆形成展陈矩阵,共同搭建起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综合育人平台。
" 天津师范大学博物馆的前身,是 1959 年成立的我市高校首家文物室——我校历史系文物室。时任我校历史系主任张贻宝受命负责选购、收集历史文物,建立历史系文物室,即现在的历史文化学院文物室。此后数载,诸多先生不辞辛劳遍寻全国各地,征集青铜器、陶瓷、书画、玉石、杂项等 1800 余件,精心构建起了以教学、科研为核心的文物藏品体系,奠定馆藏基石。经过 66 年来的积淀,今年学校对原展陈空间进行系统性提升改造,建成如今建筑面积 500 多平方米的新馆。"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系副教授陈晨告诉记者,学校从文物藏品中甄选了 600 多件(套)精品,在博物馆文物展区进行集中展出。
步入馆中,便可见作为常设展览的 " 古物记——天津师范大学博物馆馆藏文物通识展 "。该展设置 " 金辉隐 "" 泥火幻 "" 笔底春 "" 昆山璞 "" 百工宝 " 五大特色展区,分别展出了器型完整美观的商代青铜提梁卣、清代乾隆时期青花六方瓶等多件重要藏品,配合翻板图文、可触摸仿真文物、动态书画长廊等互动体验,让历史变得生动有趣,使参观者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发展脉络。临时展览则聚焦学术前沿与社会关切,实行季度更新机制,构建 " 文物 + 史料 + 科技 + 互动 " 的立体展示生态,可让学生按照文化主题自己策划展览并展示、为其提供沉浸式实践平台,还能开展疗愈项目、美育项目、艺术沙龙、文创展示等各种社交活动,打造高校博物馆特色育人新平台。
据了解,该博物馆除了具备文物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展示展览等基本功能外,还重点突出高校博物馆以学术为核心的教育属性,着力搭建文化传承协同育人平台,服务大中小学一体化人才培养。博物馆不仅为专业教学提供了 " 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 " 的 " 活教材 ",还构建起 " 收藏—研究—展览—教学 " 的完整闭环,让文物资源始终与学术研究、课程教学紧密联动,帮助学生全方位掌握专业技能,为不同专业、不同学段的师生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高效传播弘扬。博物馆美学工作室中还有一整面墙放置 " 每日文物明信片 ",通过 360 多张明信片展现馆藏文物,兼具打卡和纪念双重功能,让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温度的文创产品,成为人们传递情感、弘扬传统文化的新方式。
开馆仪式上,天津师范大学 " 文化传承青年实践团 " 成立,以推动该校博物馆从静态展示空间转型为沉浸式、体验式的动态育人场景。(记者 姜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