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前天
海信系光通信浮出水面:纳真科技赴港补位A股光模块三巨头?800G已批量出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港股研究社

AI 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从大模型训练到智能驾驶,从云计算到工业互联网,算力已成为数字时代的 " 石油 "。

而在算力基础设施的大规模落地构建中,光通信技术正扮演着关键角色——高速率光模块、光芯片、光网络终端……这些 " 看不见的硬件 " 支撑着全球数据的秒级传输,更在 AI 服务器的集群互联中成为 " 刚需 "。

近日,海信集团控股的纳真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引发市场关注。据公开资料,纳真科技是一家光通信与光连接解决方案的全栈式供应商,为 AI 算力网络提供最关键的光通信产品。

光模块光芯片全栈稀有玩家:800G 批量出货,1.6T 交样

在 AI 算力时代," 连接 " 的效率直接决定了模型的训练与推理速度。而光芯片,正是这场 " 连接革命 " 的核心组件。

作为光模块的核心组件,光芯片负责光电信号的转换,直接影响光模块的速率、功耗和成本。根据行业数据,光芯片在高速光模块(如 200G、400G、800G)中的成本占比可达 30%-70%,其性能直接决定了 AI 服务器集群的互联效率。

市场研究机构 C&C 预测,2024 年全球光芯片市场将强势反弹,增速超 50%;未来五年(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达 14.86%,其中高速率光芯片增速将远超中低速率产品。

需求前景十分可观,但供给端,高速光芯片研发门槛极高,美日技术领跑,我国 25G 以上高速激光器芯片国产化率偏低,中美贸易摩擦反而倒逼国产替代提速。

纳真科技作为全球少数同时具备光模块与光芯片研发量产能力的全栈式光通信供应商,深耕 AI 算力网络需求,用硬核产品赋能全球云服务商、电信设备商及运营商。

在数通领域,纳真科技是国内首批批量生产 800G 光模块、交付 1.6T 样品验证的厂商,更前瞻布局研究下一代 3.2T 光模块;电信领域其产业业覆盖 FTTx、传输网络、无线应用等全场景。

面对 AI 算力、云计算、AI 训练推理等高性能需求,纳真科技已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基于 LPO 的光模块,并正在开发基于 LRO 的光模块,NPO、CPO 技术攻关也在积极推进,旨在推出支持 3.2T 甚至 6.4T 的超高速产品。

光芯片端,其开发的 75mW 大功率 CW-DFB 激光芯片已批量生产,100G/200G EML、100mW+ 大功率 CW-DFB 芯片在研;同样开发并批量量产的还有 10G EML 激光芯片,开发中的 50G EML 芯片瞄准 FTTx PON 市场。

光网络终端方面,纳真科技着眼于宽带接入及无线覆盖产品,其所有主流和常规速率的宽带接入产品均按最新标准量产,更在研发嵌入边缘计算的 FTTR+X 网关等下一代产品。

海信系玩家,上半年收入直逼 2023 全年

作为一家光通信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厂商,对多数人而言,纳真科技或许稍显陌生,但提到其背后的海信集团,几乎是家喻户晓。IPO 前,海信集团通过控股及子公司间接持有纳真近半数股份,达 48.61%,是其控股股东。

股权关系之外,纳真科技还是海信系产业大蓝图中不可忽视的一角。2003 年海信集团入局光通信赛道,其全资控股的外商独资企业海信宽带正式成立,该公司专业从事高性能光通信产品和家庭多媒体产品研产销及服务。据百度搜索,目前海信宽带的官网已经显示为纳真科技官网。

依托海信深厚的产业根基与终端应用优势,海信宽带跻身光通信行业市场研究机构 LightCounting 披露的 2024 年全球光模块 TOP10,位列第七名。纳真科技已成长为全球前列的有源光通信器件制造商,在全球设立 3 大研发中心、4 座生产工厂,技术实力与制造能力双轮驱动。

值得一提的是,为辅助其产业集群,海信集团一直以来坚持加码半导体赛道布局,至今已覆盖显示芯片、LED 芯片以及功率半导体等细分领域。结合其庞大的终端品牌矩阵,海信集团背后的制造链集群效应不容小觑。

据公开资料,全产业巨头海信集团目前旗下已拥有海信视像、海信家电、三电控股、乾照光电、科林电气五家分别在沪、深、港、日四地上市的公司,同时持有海信(Hisense)、科龙(Kelon)和容声(Ronshen)、古洛尼(Gorenje)、东芝电视(TOSHIBA)等多个品牌。

庞大的产业网络相辅相成,纳真科技极可能在就近原则中长期周期享受大量的同链条资源。

这家海信系的财务数据整体来说,也非常值得一看。

财报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其营收分别为 50.43 亿元、42.39 亿元、50.87 亿元;同期毛利分别为 11.17 亿元、8.74 亿元、8.83 亿元,毛利率则从 22.1% 降至 20.6%,2024 年进一步降至 17.4%。

盈利表现同步承压,期内利润从 2022 年的 4.3 亿元下滑至 2023 年的 2.16 亿元,2024 年仅为 8949 万元;对应利润率也从 8.5% 降至 5.1%,2024 年进一步收窄至 1.8%。整体似乎正在陷入增长困境。

但实际上,进入 2025 年后,纳真科技业绩出现明显的 "V 型反弹 ":上半年收入规模同比增长 124% 至 42.16 亿元,几乎赶超 2023 年全年水平;毛利 7.88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3.26 亿元大幅增长;毛利率回升至 18.7%。

盈利指标也同步显著改。上半年其期内利润扭亏为盈,达 5.09 亿元,对应利润率从 2024 年同期 -0.4% 大幅提升至 12.1%;整个上半年净利润 5.1 亿元,彻底扭转了此前的亏损局面。

这一轮收入与盈利的双重爆发,核心驱动力来自 AI 时代激增的连接需求。上半年,纳真科技数通光模块解决方案表现尤为亮眼,收入 27.41 亿元,同比暴增 237.15%,占总营收的 65%,成为绝对 " 主引擎 ";电信光模块解决方案收入 5.41 亿元,占比 12.8%;此外,光芯片业务收入 1620 万元,光网络终端收入 9.17 亿元,共同构成多元增长拼图。

A 股光模块三巨头暴涨,纳真赴港 IPO 补位?

站在行业视角,当前,全球 AI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 " 抢工期 ",云厂商、运营商对光模块的订单排期已至 2026 年。

为了最大程度收割新技术产品的爆发红利,纳真科技决定加快产品和产能扩张布局,赴港上市成为选择。

据招股书披露,纳真科技此次 IPO 募集资金将用于持续投入新产品与技术研发、扩大光模块及光芯片的产能,以及提升整个产品线的自动化程度、加强业务推广及海外市场扩张、开展国内及海外市场的战略投资及收购、补充营运资金等。

纳真科技选择此时赴港 IPO,既是 AI 算力红利下的 " 顺势而为 ",也是其冲击全球高端市场的 " 关键一步 "。

一旦上市成功,这意味着港股也有自己的国产光模块 / 光芯片科技股选择了。目前光模块三巨头,独供英伟达 1.6T 光模块的中际旭创、拿下硅光引擎全球 70% 份额的天孚通信以及央企背景且连续十八年位列中国光器件竞争力榜首的光迅科技,都聚集在 A 股市场,其中前两者今年股价累计都翻了 2 倍以上,后者也在持续补涨中。

行情集体爆发背后,AI 驱动的光模块需求订单规模释放和交付,使得这些企业上半年业绩都出现了明显的爆发,预计未来仍可延续。

参考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连创新高且重点砸向 AI 基建,三大运营商更成为算力产业建设的 " 主力军 ",便可知接下来的需求爆发将会愈发之多,而零部件供应厂商的新产品也将随着产能扩建和爬坡加速交付。

之于纳真科技选择港股的原因,大概与海信宽带自创立初便自带全球化基因的有关。早在 2002 年,海信集团就成立美国宽带(Hisense Broadband)和青岛宽带(Qingdao Haisi Broadband),依托美国的市场洞察与中国的制造优势,逐步成长为全球光模块 TOP10 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3 月,纳真科技进一步整合北美与泰国业务,成立 Ligent Inc.,计划通过 " 泰国制造 + 北美研发 + 全球销售 " 的模式,强化对欧美客户的本地化服务能力。这种全球化布局使其在 AI 算力的全球需求中占据了先发位置。

目前,此次业务整合已完成首阶段工作,后续整合计划将在未来几个季度有序推进。纳真科技 CEO 洪进表示,"Ligent 的成立将助力我们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加速业务增长,把握 AI 与加速计算新时代的发展机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海信 云计算 芯片 供应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