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焱淼 摄影
甜瓜
今年第一次自己种瓜,种过才知道,处理甜瓜和西瓜的手势不一样的——甜瓜是摘头,西瓜是理藤。
" 甜瓜不摘头,多长叶子少生瓜。" 面对甜瓜苗儿,母亲断语,又像是特意授我经验。我望望母亲,母亲看出了我的不相信,不再说话,弯下腰,左手反转搭在背部,身体前倾,伸长右手,对着眼前的甜瓜苗藤儿,两手指轻轻一掐,嫩嫩的藤头儿就到了母亲手里。母亲扬扬手,让我看,摘下的嫩头寸把长,青绿色,缩成一个小团,那是还没长开的藤叶。
甜瓜的培育、移栽,和母亲同住时,我们一起做过,算是学了点经验。但后来的管理,一直是母亲自己在做,我也没多留意,不晓得甜瓜在开花、生瓜之前,还有这个关键的摘头步骤。直到某天我和母亲抱怨,我种的甜瓜,藤都有一丈多长了,就是不开花。母亲闻言便抬脚,来了我家的菜园。
" 摘头要及时,摘晚了瓜藤只长藤叶不开花,就像人光吃饭不做活,浪费肥料,瓜的数量也不会多…… " 母亲一说就说个没完。我弯下腰,一伸手就摘下了一个藤儿的头,却看见藤儿的断口处,马上渗出汁液来,半透明,有点黏手。我迟疑了,不忍再摘第二个,生怕伤到了瓜藤。母亲看出我心思,扑哧一笑:" 甜瓜藤不是你想象的样子,不怕摘头的。"
我终于晓得了甜瓜的摘头,看似简单,却非常重要:甜瓜秧的主藤侧藤都要用来生瓜,藤多瓜就多。甜瓜藤不摘头,会只晓得一味地爬藤,速度奇快,导致侧藤的生长受限,影响甜瓜的产量,也影响品质。摘了头,就能很快长出侧芽,侧芽又很快伸出新藤。伸出的侧藤也要摘头,摘了后再会伸侧藤……人要跟着甜瓜藤的长势随时摘头,这样才能多结瓜。一棵甜瓜苗,让人有瓜吃,最起码要摘五六次。
" 记着,摘头一定要在有阳光的时间段。" 母亲又特别叮嘱。原来雨天摘头,断口处的汁液一时干不了,伤口愈合慢,会增加瓜藤生病的风险。阳光能治愈伤口,我明白了。母亲还说:" 地里的东西,每一样有每一样的生长规律,你晓得了,做对了,就能有种有收,甜瓜这样,别的也这样。"
西瓜
西瓜的伸蔓期是西瓜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除了水分、肥料的管理,理藤是最重要的环节。
下午四点去瓜田,我看见西瓜秧全部出藤了,藤蔓长短不一,短的一虎口,多数一尺多,最长的有两尺了。藤蔓根数也不同,一棵苗有两三根的,也有四五根的。放眼看,瓜田像一张超大的彩色地图,藤儿们横七竖八地趴伏着,有的朝后爬,藤头耷在畦沟沿了;有的横着爬,左边的藤头,爬向了右边的秧根;有的藤茎扭转、翘起,想要往上长了。
父亲来了,来给我示范怎么理藤,父亲说:" 早上露水未干,瓜藤脆,容易碰伤,现在这个时候,是理藤的最佳时间。" 他两脚在瓜藤的空档间踏稳了,然后半蹲下身体,先将最长最粗的一根藤,两手一前一后握住,朝着畦的正中央慢慢拉直,在脚边挑一块拳头大的泥块,轻轻压在藤蔓上。随即又起身,左右看了看,再蹲身——这棵瓜秧有五根藤,我以为父亲接下去要理的,是排名第二长的那根。我想错了:只见父亲左手拎起那根藤,右手从腰间拿出剪刀,对着藤的根部就咔嚓,藤应声离开瓜秧,被父亲弃在畦沟里。
这是为什么呢?不是藤越长越早结出西瓜吗?我问父亲,父亲摇摇头,第三次蹲下身,在余下的三根藤里,挑了根叶子肥厚、藤茎粗、尺把长、横向爬的藤,朝畦中央方向轻轻地牵过来,然后在离开藤头一虎口处,压上了泥块。父亲的这一连串动作都很轻柔,像生怕弄痛了藤似的。还有两根藤,他随手就剪掉了,不带一点儿犹豫。
我看得有点呆。父亲起身,笑了笑,告诉我,第一根藤粗、长,是瓜秧最先长出的藤,这根藤不需要考虑,肯定留下。第二根藤,长是长了一点,但藤细,叶子小,看着就不够健壮。选第三根,是因藤明显粗壮,叶子肥厚、直立,看得出其长势正在风头上,是根好藤。最后剪掉的两根,是不需要了,这棵西瓜苗的两边都是健壮的苗儿,留两根藤足够了,藤留多了,一是争吃肥料,二是将来会影响坐瓜、影响通风。理藤的目的,是为了藤的去差留好、布排均匀,理好藤,西瓜才能早生、早大、早熟。
我有点明白了:西瓜藤长的方向、爬的方向错了,西瓜田就会杂乱无章;藤留多了,费了养料,没了通风,就生不出好的西瓜。西瓜藤,一定要由人来引导和取舍——种好西瓜,人是关键。
后来,我家的一田西瓜又大又甜,我对父亲的理藤经验很佩服。
丝瓜
与甜瓜、西瓜比较,处理丝瓜藤又是完全不同的做法。
丝瓜生得多,先要搭好棚。我家的丝瓜,是种在场地角落里的,丝瓜棚,在丝瓜刚长出真叶时就先要搭好。我家的丝瓜棚,是我们夫妻俩一起搭的。
我们搭的丝瓜棚是井字形,材料取自自家竹园里的竹竿。
搭棚,先用根部粗的竹竿做立柱。立柱是基础,要多立几根而且必须牢固。" 桩头 " 打好,才是正式搭棚。拿来稍细的竹竿,先横向再纵向,捆绑在立柱的顶部。绑好了使劲推推,竖的横的竹竿都一动不动了,再用稻柴绳,在竹竿间东绕西缠,织成一张密集牢固的绳网。
棚搭好,丝瓜苗也长出藤了。到藤半尺长了,我用布条子,将藤轻轻绑在立柱上。与藤差不多时间长出的,还有藤上的触须,触须有点像弹簧,盘曲着,根部如鞋底线粗,越到顶部越细,最后细如发丝。细细的触须像是生了眼睛的,碰到竹竿就上去缠绕,还要绕上好几圈,这样的绕法,风再吹也不会脱落,太有智慧啦!
几次将藤与竹竿捆绑后,丝瓜藤顺了,顺着棚架一天天地往上攀,每长一段,就会生出一条触须,触须牵着藤,藤贴紧棚架,它们像是早就定好了契约的,一个不断长,一个不断绕,一起向上攀爬。丝瓜棚上,藤和触须相互交织,随着藤儿长的,还有丝瓜的叶子,老的碧绿,新的嫩绿,整个棚架爬满了丝瓜的藤儿、长满了丝瓜的叶子,成了一个绿色的凉亭。
盛夏里,我时常站在丝瓜棚下,享受忙中偷闲的荫凉舒适。看着这一片葱绿中,丝瓜花无声无息地绽放,灿灿的黄色,好看、亮眼。再看着一条条嫩绿的丝瓜垂挂下来,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怡心、养眼,也满意——满意丝瓜的长势,满意自己的劳动。夏天了,丝瓜不管是做汤还是加了鸡蛋炒,都很清爽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