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出游高峰期,腾易研究院的周丽君老师发布了一份关于暑期自驾游的报告,通过探讨中国家庭的自驾市场变化和不同品牌车辆的用户消费情况会反映出怎样的汽车市场呢?本期节目我们就来一起讨聊聊!
以下为本期视频文字版:
旅游业发展下
「无大不欢」
从疫情之后快速复苏的旅游业调研发现,疫情之后旅游业蓬勃发展,且中国拥有私家车的家庭每年在旅游方面的支出,平均每户接近 2 万元(此调研仅针对与车辆相关的家庭)。同时,自驾游与汽车使用紧密相连,像国庆、春节等假期,许多人选择旅游,其中约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会采用自驾游的方式,自驾游无疑与汽车直接相关。
所以,疫情之后旅游消费需求的快速复苏,直接促使中国自驾游车市蓬勃发展,间接推动了与自驾游相关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这对汽车产品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影响,并且目前这种影响已较为显著。
如今,大车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例如,大家常提及的 7 系车、9 系车,像 M9、L9 等,相比原来的进口 Q7、X7 更大,且通常为三排座,具备大容量和零重力座椅。自理想、蔚来开拓市场后,这两年大车愈发受到青睐。今年上海车展上,几乎每个新能源品牌都推出了三排座的 SUV 车型,近期乐道 L90 的销量也相当不错。可以说,当前整个车市,尤其是车企的产品布局,呈现出 " 无大不欢 " 的态势。
从现实角度看,新势力造车企业为了生存,在车辆成本方面,大车与小车相差不大,但售价却有较大差距,所以车企倾向于生产大车以增加利润。从每个季度汽车的平均价格数据来看,其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原因就在于大车的生产比例不断提高,特别是价格在 35 万以上的车型。
而且,如今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例如过去国内引进福特探险者时,因其尺寸较大,在上海停车较为困难而销量并不理想。但现在由于智能停车功能的出现,谁都可以能轻松操作停车,所以停车不再是困扰人们购买大车的难题。
不同品牌用户的
「两极分化」
整体而言,一个购车家庭一年在旅游上的花费接近 2 万元,但不同品牌车主的花费存在较大差异。
购买奥迪、奔驰、宝马、理想、蔚来等高端品牌(35 万以上)的家庭,一年平均花费五六万元;而购买吉利、哈弗、起亚、现代等普通或入门级品牌的家庭,每年旅游花费可能不到 1 万元,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态势。
这意味着中国自驾游市场尚未真正普及,市场潜力巨大,车企应坚定发展自驾游市场的信心。通过高端用户的消费情况,车企能够了解中国人对自驾游产品的需求,为产品研发提供方向,毕竟真正的市场主力还未大规模进入该领域。
从出游次数来看,路虎车主一年出游可达十几次,坦克车主出游次数更多,北京越野等硬派产品的用户出游频率也较高。整体而言,价格在 20 万以上的中高端产品用户,出游次数远多于 10-15 万价位的主流及入门产品用户,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例如路虎、坦克等品牌的用户近乎每月出游,普通入门家庭可能一年仅出游一两次,且多在长假期间用于探亲。
每次出游的成本,平均约四五千块;保时捷单次出游花费超过一万块钱,奥迪、奔驰、宝马等高端品牌每次出游花费五六千;而埃安以及捷达、起亚等,单次出游花费可能仅一两千或两三千块钱。
还有一个有趣的数据是旅收比,即旅游花销占一年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基于易车所有购车用户数据统计,大盘平均水平接近 9%。与欧美国家相比,这一数据偏低,但相较于过去国人较少出游的情况,如今人们愿意拿出十分之一的收入用于旅游,这得益于国家鼓励消费、推动文旅活动的政策。在旅收比方面,同样呈现两极分化。
高端品牌旅收比能超过 13%,部分甚至达到 20%。旅收比高的人群注重及时行乐,例如北京越野的旅收比超过 20%,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其用户多为越野老炮,像退休老干部群体,退休金较为可观。其次是坦克品牌,旅收比也接近 20%。而主流品牌和入门品牌的旅收比下滑明显,部分不足 6%,对于这些用户而言,汽车更多只是交通工具。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从一年的旅游花费、出游次数、每次出游花费以及旅收比这四个数据,可以总结出几个特点。
其一,高端品牌在自驾游消费方面遥遥领先,先富起来的这部分群体引领着中国自驾游车市消费,因为自驾游与购车目的紧密相关。
其二,市场差异化和两极化严重,说明真正的购车主力尚未大规模进入自驾游消费阶段。虽然高端品牌的自驾游消费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但仍有潜力可挖,而大众、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主流家庭用户还未真正参与进来,市场空间广阔。
此外,中国乘用车中 SUV 占比极高,这与自驾游需求密切相关。全家自驾出行时,SUV 因空间大、坐姿高、应对户外路况方便等优势,成为主流车型,牢牢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