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者留学 前天
本科211,均分87,36天申到南洋理工!她说:“考研落榜天也不会塌,但转战留学真的会幸运拉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学员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X 同学

北京工业大学 英语专业

GPA:87.31 雅思:7.0

主要经历

科研项目

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 青力冬奥 " 专项赛

城市流浪动物救助的 xxxx 分析

教师书面反馈对二语写作 xxx 的影响研究

对话型信息化大学英语课堂 xxx 的构建与实践

实习经历

北京市 XX 幼儿园实习教师

ICJA 国际志愿者

学生工作

21xxxx 班班长

小动物观赏协会社长

录取学校

24 年考研的一年是我经历的压力最大最痛苦最焦虑的一年,然而从考研失利转战留学开始,好像所有的幸运开始降临到我身上,留学这条路真的没有辜负我的任何努力,也让我重新开始欣赏我自己!

1

" 考研哪有不疯的?"  

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大一入学时,学长学姐的留学经历让我觉得,英语专业留学像是学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加上高中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交换,对国外教学与生活的向往,更让我认定留学是我的必然选择。

为了丰富履历、提升申请竞争力,我从入学就开始准备:大一参加挑战杯 " 青力冬奥 " 专项赛,同年寒假参与南洋理工大学冬季交流项目并获教授推荐信;大二暑假加入国际志愿者项目,还参与了校内科研项目组。我始终想为申请提早铺路,争取心动的 offer。

可这份 " 顺理成章 " 在大三被打破,我决定转战考研。纠结的根源,是想填补人生中 " 大考 " 的空白,我没经历过中考,高中想走自主招生却因高考失利、分数不足,最终错失名额。

大三开学前,站在选择的分岔口," 用大考证明自己 " 的念头使得我认真考虑考研,而另外两个转折点彻底推动了我的决定:

一是科研项目期间,我十分尊敬的系主任(项目导师)曾问我们未来规划,在多数人说 " 读研后工作 " 时,她提到 " 女孩压力没那么大,为什么不读博多读书?" 这句话戳中了我,毕竟家里从小就教我 " 多读书、开眼界 ",我也坚信读书能改变认知,这时便萌生了读博的念头。

二是大二时,女性 65 岁退休的政策出台。一想到出国读研 1-1.5 年后,23 岁的我要工作五十多年,我顿感压力:还在大学的我,根本没准备好选择未来的行业;想到再无寒暑假周游世界,余生都要投入工作,更觉失落。

然而,这场 " 选择大于努力的豪赌 " 没能如愿!考研的过程就像 " 一个人的朝圣 ",我考的专业三科自命题,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往届真题,不知道对手水平,也难衡量自己的进度,全靠摸索。迷茫中我常常内耗,错几道题就会在图书馆流泪,擦完眼泪继续又刷题。

为求稳妥,我没挑战梦想院校,只为普通目标背水一战。看着同学陆续被名校录取,内心的煎熬和质疑一日日萌芽。

2

指南者给了我冲刺的底气

决定转战留学,已经是 25 年的春天,连续一年连轴转的高强度备考,真的耗尽了我的所有力气。

还有两个月就要毕业,实在没劲儿再逼自己猛啃雅思、赶申请材料了。我太想穿着考研前一年买的、一直没机会穿的那条漂亮裙子美美出游,太想好好歇一歇了。

同学跟我说,要是不想这么累,可以找个靠谱的机构帮忙申请。我琢磨着对比了很多机构,大品牌的集团公司也有,小品牌的个人工作室也有,走访沟通过程中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想法。

首先是个人工作室,一般都会强调自己有超强的文书能力,沟通中一再向我传输文科专业申请中,文书质量的重要性。以及他们能顺着我的兴趣做个性化培养和规划。

但其实,我觉得缺点也挺突出的,作为个人工作室,一个老师要带那么多学生,沟通、写文书、做规划、提交申请啥都得管。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老师很难再分出时间督促我学习,而且一般这类机构的申请进度都是老师自己把握,学生是无法第一时间了解一手进度的。

我自己本就不算自控力强的,好多材料怕是会拖着拖着就耽误了,正需要人盯着才行。而且考研后我处于 Gap 期,没法像其他同学那样清楚自己的进度,肯定会焦虑,怕一不小心就错过了重要的时间点。

所以这类工作室更适合 " 大二就开始规划、需要顺着兴趣发展的学生 ",像我这种 " 拖到最后的急行军 ",就不太合适了。

大品牌的机构我也陆续了解过一些,大多在定校的时候就给我大泼冷水,给的冲刺院校太少,为了稳妥设一堆保底的,申请规划我并不满意。

经历过考研的我,早就不想妥协讲究了,选择留学就是为了 " 向上走 ",有限的申请机会我肯定是要多试试自己喜欢、真正想去的学校呀。

后来,同学推荐我去指南者的软件或者小程序上参考往届案例,找感兴趣的专业,给自己定位。

那时候我身边同学都陆续收到 offer 了,而我才开始规划,因为进度落后心里一直乱糟糟的,想着还有两个月的在校生身份,不知道是应该抓紧去实习,还是先考雅思?是余老师的一个电话,把我从焦虑里拉了出来。

那是我们第一次沟通,20 分钟,整个申请的时间线被理得明明白白:" 实习肯定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过往你已经有很多实习经历足够作为软背景递交了。现阶段你就得专心考雅思,别的啥都不用想,考完雅思即刻准备简历和文书!" 这通电话真的闯进了我焦虑、内耗、混沌的世界。

老师一方面迅速帮我梳理时间线,一方面根据我的背景,在数据库里找了往届的案例,帮我定位选校。

根据老师的建议,4 月 5 月准备资料→ 6 月提交新加坡春季项目→ 9 月申请香港→ 10 月等新加坡的 offer →之后再申请英国,一步步特别清楚。

那一刻,真是给我吃了颗定心丸,真难怪我朋友说 " 签了靠谱中介留学申请就踏实了 "。

指南者还有一个点也非常契合我的需求,因为启动的晚,对申请存在很多的信息差。但指南者留学的信息功能特别全面,案例库的数据全到想找哪个学校、哪个地区、哪个专业方向的,都能快速筛出来。

像南洋理工春季项目,往届的录取数据——加权成绩、雅思要求、实习条件啥的,都能很快匹配上。让我心里有个数,不会再瞎焦虑,也能在 Gap 期有针对性地补一补自己的背景。

而且,在指南者我不止有规划老师,还有文书老师和主申请导师,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老师负责,中间还有检察人员盯着,这让即将进入 Gap 期的我觉得特别有底——只要跟着他们走,至少肯定能有个不错的学上。

3

只要有结果我就不怕等

话虽如此,我启动留学申请的时间确实太晚了。25fall 不少地区的申请通道已关闭,即便是还在末班车阶段的好学校,机会也已十分渺茫。我不想为了赶时间就压缩选择范围,降低录取的成色,既然考研没能如愿,留学这条路,我一定要选一所自己真正喜欢的学校。

我了解到,国外院校并不卡 " 应届生身份 "。以我现有的成绩和背景来看,申请 26 年的项目,结果至少不会比 25 年更差。既然有机会冲击更好的学校,我想再拼一把:说不定能攒下更优质的实习经历,甚至有机会发表论文呢?

身边 " 慢下来 " 的不止我一个。室友同样在考研后放弃了 25fall,选择瞄准 26fall。这是我们很多人认真权衡后达成的共识:出国读书,本就不必急于一时。

爸爸妈妈的全力支持,也给了我莫大的底气。当身边人陆续有了好出路时,他们只是笑着说没关系,让我在 Gap 期间在家休息休息,做他们养在家里的 " 小猪 ",他们每天给我 " 饲料钱 " 就好。

这段时间里,室友和指南者都向我推荐了新加坡的春季项目,这可真是个宝藏选择,完美契合了我的需求。

春季项目的 " 隐藏优势 " 真的很突出,1 月即可入学,能缩短半年的 Gap 期相比秋季申请的 " 扎堆 " 盛况,春季项目的申请人数更少,上岸概率更大。而且时间适配度高,春季项目来年 1 月毕业,既不耽误参加国内大规模招聘,又能避开 " 秋季入学即赶秋招 " 的仓促。

我记得非常清楚,6 月 7 日提交了南洋理工春季项目的申请,这是我申请的第一个项目,申请网页上所有内容我都谨慎检查,申请之后终于可以放松一阵了!

7 月 7 日我收到 NTU 招生办给我发来的邮件,希望我当天就补齐毕业材料,我当时正在旅游呢,抓紧找主申请导师和爸妈求助,连夜补交所有材料。

7 月 8 日收到荣誉学士学位缺翻译件的消息,但是学校已经放暑假了!

甚至学校不提供官方翻译版本,只能等开学以后层层审批,我抓紧写信说明情况,整个邮件过程中我每个词都谨慎推敲,甚至引用哪篇邮件回复,标题写成什么,结束语用哪个词全部都纠结很久,生怕说错一句话。

7 月 9 日就收到了招生办活人感满满的回件,她正在外出,会尽快回复我。后续回复说 9 月份再提交也没问题。

7 月 23 日等再收到邮件的时候,我以为又有材料不达标了,结果点开一看是推研信!我看完以后有点不敢相信,我甚至材料还没交全!

我以为我看错了,截屏去翻译软件里看了一遍。翻译之后还是有点不相信,发在群里问我的主导老师," 这是好的意思吧 ",收到的全是群里各个老师的祝贺,我这个时候才开始相信事件的真实性。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一切快得让我至今想起都觉得不可思议。最新的消息是9 月 3 号,我已经收到了新国立的正式 offer。

当然,我也同步投递了秋季项目,我的申请原则就是" 冲刺更好的学校,绝不降级 ",虽然当下我拿到了南洋理工春季的应用语言学 offer,但如果中国香港、新加坡、英国的秋季项目能拿到更好的,那当然往高处走。

我想,这才是多地联申最大的意义所在!

回想起来,从决定留学开始,好运似乎真的接踵而至。

5 月,我在两周内极限准备雅思,定在 5 月 27 日考试,没想到偏偏撞上了 5 月 28 日的毕业答辩,两件大事挤在了一起。我只能突击两天口语,刷了 5 套阅读、7 套听力,连作文都没来得及准备就走上了考场。好在考研时刷过一本专八阅读,雅思阅读竟考到了 8.5,总分 7.0。

更意外的是,28 日的答辩中,或许是雅思口语训练让大脑保持着活跃,我成了全组最高分,还成了组里唯一一个有机会申请优秀毕业论文的人。

考研落榜时,我曾一度觉得努力未必有结果。但留学这条路,却让我感受到所有付出都在发光发热。也让我慢慢读懂:人生从没有统一的时刻表。不必羡慕别人的 " 无缝衔接 ",所谓先后,不过是 " 闻道有先后 "。

偶尔慢一步,不必为了追赶所谓的 " 进度条 " 而仓促妥协。要知道,人生从不是非此即彼的单行道。

那些在从容中沉淀的思考、在等待里积蓄的力量,往往能让我们更清醒地看见岔路口的微光,最终抓住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考研 高中 志愿者 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