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展 前天
职业兴趣与价值观的选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9 月 11 日,明星于朦胧坠楼身故。本来我对他不熟悉,只是看过一部古早的网剧《太子妃升职记》,他好像在里面饰演了一个男二的角色,从此一炮而红。一个 37 岁的男演员,就这样离去,确实让人很难受。

回顾于朦胧的经历

聊这个话题,是因为昨天有个家长跟我感慨:

孙老师,你看于朦胧的成长经历,88 年出生,从小喜欢拍摄、音乐、表演,他出生自一个普通家庭,父母也尽力托举他,他也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最后却是以这样的悲剧收场。

你常常说,找到孩子的兴趣就能过上安身立命、幸福自洽的生活。那你怎么看于朦胧的悲剧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为此我专门了解了于朦胧过去的经历(有可能有偏差):

他 1988 年出身自乌鲁木齐一个普通家庭。

他小时候喜欢拍摄,母亲就带着他各处旅游,还拉着外婆一起给儿子做模特。

他也喜欢音乐,学过钢琴,初中时开始学吉他,练到手起水泡,后来还自己组乐队当主唱,在校庆舞台上弹着吉他唱自创歌。

他曾就读于新疆艺术学院中专部影视戏剧表演班,中专毕业后在北京演艺专修学院表演系(非学历高等教育)继续深造。

从求学经历看,于朦胧出身普通,但有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家长也充分尊重了他的兴趣,也尽力托举他。

他的演艺生涯有几个重要的转折:

他参加过《我型我秀》、《快乐男声》,最为人知的是 2013 年《快乐男声》的第 10 名,他与冠军华晨宇是好友;当时他称自己是一个爱唱歌的 MV 导演,他从小就喜欢拍摄。

此后,由于音乐梦想无法实现,他转行做演员,2015 年参演的《太子妃升职记》一炮而红,2016 年饰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演杨幂的四哥,也算是大爆剧了。

前几年演艺事业有波折,据说因为各种原因被雪藏。他应该也在自救,例如去年底参演了话剧《寄生虫》,也有主演的网剧在平台上播出,应该演艺生涯也在复苏。

这次坠楼,虽然排除了刑事案件的可能,但网上也是众说纷纭。有一点应该是相对确定的,他有抑郁症,长期失眠,坠楼时也是醉酒状态,内心应该是极度痛苦的。

他的痛苦与失落背后

其实这段时间,各行业的 ZS 事件都很多:高校老师、商界老板(家居大佬几连跳)都是大新闻。演员抑郁、坠楼,也与这个大环境密切相关。经济下午,投资少了,开拍的长剧少了,演员的机会自然也少了。

任何一个人的离世都是令人惋惜的,尤其是那么年轻的演员。但是,我们也需要进行一些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他的离世。我声明,我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生者总要前行,则需要反思。

于朦胧虽然不是一线演员,但他是红过的。如今他的失落,肯定是因为原先想要追求的东西,追求不到了。娱乐圈是个名利场,你必须出名,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才能被人记住,由此获得更多的利。

希望获得名利,这是一种价值观。

你对音乐、对表演感兴趣,这是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与价值观,两者是相关的不同维度,不要混为一谈。

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里,有一个奠基人物,名叫唐纳德・E・舒伯(Donald E. Super,1910 — 1994)被誉为 " 生涯发展理论之父 "。

他的职业价值观分类理论(1970 年代)将职业选择视为个人内在价值体系与外部职业环境的匹配过程,归纳出15 种核心职业价值观

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不同,职业倾向也是不一样的:

兴趣与价值观要尽可能协调统一

当我们做生涯设计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

职业兴趣、技能自信度、价值观

找到职业兴趣后,你还要提升能力,要建构自洽的价值观。

以于朦胧为例,他的职业兴趣是音乐、拍摄、表演,这在中学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也有一定的才华,否则也没法进入《快乐男声》的全国十强。

同样的职业兴趣,职业选择也可能不同。如果你的职业兴趣是表演,很多喜欢表演的人,是呆在话剧院的,他们喜欢表演带来的快感,而不是当明星带来的声望。

美的追求、安全稳定、工作环境,可能就是很多话剧大拿选择呆在话剧院,而不是影视行业的背后价值取向。

兴趣是没有黑暗面的,你喜欢做手工,户外活动;他喜欢表演,唱歌;有人喜欢帮助人,当老师做咨询;也有人喜欢说服别人,做销售创业。。。。;还有人喜欢按步就班按流程办事(会计、公务员、行政等)。

这些兴趣因人而异。只要你充满激情,投入到你喜欢的事情上,你快乐。

这就是我们常讲的霍兰德职业兴趣:

但是价值观是有黑暗面的。

如果要追求名利,你可能要在社交场合,做一定的妥协;

如果追求的是学术上的思维乐趣(智慧激发),你可能要承受自己才华有限带来的苦闷,还有研究过程中的孤独寂寞冷;

你追求休闲的生活,你可能就要接受物质生活上不太宽裕

有人听到 " 名利 " 二字,可能会觉得不太舒服。实际上,我们没有什么可避讳的。

过去几十年,我们 70 后 80 后 90 后这一代人所经历的几十年,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我们不可避免地在价值观上都去追求名利,这很正常。

那个时候世界就是个大的名利场,在很短的时间里,很多人从温饱都不能解决,到很多人发家致富、功成名就。

大家很容易把价值观都聚集到 " 名利 "(经济报酬、声望地位),但是未来呢?我们的孩子,他面临的不再是充满红利的时代。如果此时你还追求名利,你为了这个价值观,要付出的代价就高。你可能就要接受一些潜规则。

说到于朦胧,他的痛苦可能就在于这种价值观的不自洽。不是说他不喜欢表演和音乐了,娱乐圈的大起大落,资源的得而复失,让他在两种价值观之间反复横跳,想找回初心,又放不下名利,从而无法自洽。

尽可能多尝试多了解

回到我们的孩子。职业的黑暗面,孩子必须体验得多才能知道。在这个时代,ZS 率这么高,孩子更应该早点去尝试,了解职业的黑暗面。

为什么我要做这么多各行各业的职业访谈?

他们不仅会分享自己在职业中获得的幸福感,还会告诉你,这个职业你需要承受的 " 痛 "。这个职业本身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是不是真的跟你的价值观匹配呢?为了追求这个价值,你要牺牲别的价值,你是不是能够承受,这就是黑暗面。

前几天采访一位音乐治疗师时静洁,她的职业兴趣代码是 A(艺术型)S(社会型) 为主。

这反映出她的职业兴趣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去帮助人。这个职业在中国尚属于起步阶段,不可能带来很高的收入,也不可能带来巨大的声望。

如果你的价值追求是钱和名利,做这个职业你就会很痛苦;如果你的价值观是 " 利他助人 ",你就会感觉到职业带来的幸福感。

小时老师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是统一的,所以她觉得 " 痛并快乐着 "。

当下及未来经济转型的时代,是价值观巨幅切换的时代,这种因为 " 不自洽 " 带来的悲剧肯定会越来越多。

我们原先追求的价值,再也追求不到。

我们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好的时代,过去由于经济发展太好,每个人都被 " 成功学 " 裹挟,价值观被迫趋同。如今价值观可以更加多元。

让孩子除了兴趣之外,慢慢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了解价值观背后他要丧失的别的价值,只要他做到自洽,就能最大概率地让孩子避免这种悲剧。

希望进一步了解如何寻找孩子的职业兴趣,建构更自洽的价值观,欢迎来听我的读书会。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于朦胧 音乐 中专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