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资讯网 前天
和众汇富研究手记:杭州加码人工智能终端产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杭州市近日公布了《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终端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 — 2027 年)(征求意见稿)》,在产业界与资本市场引发高度关注。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7 年,力争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到 3000 亿元,这一目标不仅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雄心,也彰显了杭州作为数字经济前沿城市的战略眼光。方案提出聚焦智能视觉、智能计算、机器人、智能车载、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无人机、工业终端等十大重点赛道,意在形成全链条覆盖的产业集群。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在政策加持与市场需求驱动下,人工智能终端有望成为未来数年最具爆发力的产业板块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设计了覆盖研发创新、产业链协同、场景应用、算力支持等多个维度的政策组合拳,并辅以力度空前的资金支持。其中,科研项目最高可获 1000 万元补助,概念验证中心年度最高可获 500 万元补贴,承担国家或省级重点任务的企业也可获得不超过 500 万元支持,针对优质开放数据集的补贴亦设定在百万元级别。与此同时,杭州还将设立总规模 2.5 亿元的算力券,用于支持企业采购智能算力服务或模型服务,最高可享受 30% 的资金补助。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种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加快商业化落地。

从产业赛道的划分来看,杭州的布局颇具战略性。智能视觉和智能计算已是杭州的传统优势领域,本地企业在视频监控、计算机视觉算法等方向具备先发优势;智能机器人则在宇树科技等企业的推动下逐渐崭露头角;而 AR/VR、空间计算等新兴方向,则有望成为新增量的重要来源。和众汇富认为,这种 " 守住优势、兼顾前瞻 " 的组合策略,既保证了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又为未来成长打开了更大空间。

在具体实施上,杭州提出要打造 " 十大行动 ",包括制造提升、企业优强、品牌塑造、应用拓展等。通过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企业在规模化生产、国际化市场拓展上取得突破。到 2027 年,预计累计形成 20 个以上高质量数据集,培育 10 个以上行业大模型,智算规模达到 100 EFLOPS,基本建成具备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一目标如果实现,将显著提升杭州在全国人工智能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同时增强长三角地区在全球科技产业竞争中的话语权。

从资本市场视角来看,千万元级别的补助、算力券的推广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均意味着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环境和成长土壤正在不断优化。过去一年,风险投资机构已经开始重新聚焦人工智能硬件与终端应用,这一政策信号或将进一步加快资金流入。和众汇富观察发现,随着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资本对于人工智能企业的估值逻辑也在发生变化,从单纯看技术潜力转向更加注重产业落地能力和规模化应用前景。

然而,要在短短三年内实现 3000 亿元的产业规模目标,挑战也不容忽视。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的商业化落地仍需解决成本控制、供应链保障、用户接受度等多方面问题。政策补贴虽然能在短期内缓解企业压力,但最终能否形成可持续盈利模式,还取决于企业的核心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能力。和众汇富认为,杭州需要在推动创新应用落地的同时,加强标准制定、生态协同和人才培养,形成有利于产业长期发展的整体环境。

对比国内其他城市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杭州此番行动方案具有资金力度大、赛道覆盖广、目标设定明确等特点。北京、上海、深圳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大模型研发方面各具优势,而杭州则选择在智能终端这一更具应用场景和产业链延展性的方向集中发力。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一差异化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杭州的竞争优势,也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多点突破、协同发展的格局。

总体而言,杭州出台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行动方案,是在国家 " 人工智能+" 行动战略背景下的积极呼应,也是地方政府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随着补贴政策逐步落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加强、资本与市场积极参与,杭州有望在未来三年内形成以人工智能终端为核心的产业新高地。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不仅会带动本地经济增长,还将推动智能制造、智慧出行、智慧生活等新场景加速普及,进一步提升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人工智能 杭州 机器人 资本市场 智能视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