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9 月 14 日讯(记者 吴蔚玲)近日,有消息称,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行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分析称,当前消费者对预制菜进餐厅的争议焦点在于知情权和选择权。国标草案的推出,有望打消消费者疑虑,倒逼预制菜企业研发升级,推动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与现行 141 项团体、地方标准相比,国标条款更聚焦 " 安全底线 ",为监管执法提供直接依据。国标草案对预制菜的分类、原料、加工工艺、贮存运输及检验方法作出了统一规定,并首次提出 " 不添加防腐剂 " 等强制性指标。届时,预制菜 " 身份 " 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望推动我国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产业来说,可以倒逼企业加强研发,在营养和口味上下功夫,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让菜品还原度不断提高;对消费者而言,有了知情权,打消了能不能吃、值不值得吃的疑虑,能够更好地选择。这是有利于产业发展和消费者的好事。" 湖南省食品行业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陈赛对财联社记者说。
当下,虽然预制菜在 B 端和 C 端均有广泛应用,但依然面临不小的争议。近日,罗永浩与头部餐饮品牌 " 西贝 " 之间的争端,再次将 " 预制菜 " 推上风口浪尖。不过,伴随《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专家审查,这场争端也迎来转机。
罗永浩在微博上转发了预制菜国标草案的相关消息后,发文称," 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 他同时通过微博再次强调其立场:并不反对预制菜,餐馆有权使用预制菜,但消费者也有权知道餐馆是否使用了预制菜。
在业内人士看来,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是当前预制菜进餐厅争议的焦点。" 预制菜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一直以来名不正言不顺。这次风波,引发消费者争议的焦点依然在于到底什么是预制菜、在高端餐厅吃预制菜值不值,以及消费者的知情权如何满足。" 陈赛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艾媒咨询 CEO 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预制菜品类繁多,当前大部分餐厅都在使用预制菜,但消费者和餐厅对预制菜的定义并不同频," 预制菜的定义需要有清晰的国家标准,与此同时,消费者要有知情权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虽然当前消费者对预制菜褒贬不一,但其市场空间不容小觑。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 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24 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 4850 亿元,同比增长 33.8%,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预制菜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扶持政策的落实,预计到 2026 年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7490 亿元。
从细分市场来看,前述报告提到,目前我国预制菜市场以 B 端为主,主要面向餐饮企业,随着预制菜产业标准的制定和落实、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未来 C 端将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预制菜市场空间广阔,但从上市公司来看,伴随预制菜玩家入局者众,C 端正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头部公司已将目光瞄向了海外。
安井食品(603345.SH)日前在互动易中回复,今年上半年,因行业竞争,公司加大了促销力度以巩固市场地位、提升市场份额,叠加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制造费用上涨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 20.52%。其中,二季度毛利率 18%,同比下降了 3.29 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以 2024 年收入计算,安井食品在国内速冻菜肴制品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占率 5%,约等于行业第二名至第四名的总和。
面对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惠发食品(603536.SH)董事长、总经理惠增玉在本月举行的公司业绩说明会上称,公司计划在巩固原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印尼的清真认证正在稳步推进中。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