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场充满火药味的口水战。
9 月 10 日,知名企业家罗永浩发博吐槽知名连锁餐饮品牌西贝,称吃到的 " 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9 月 11 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第一时间进行公开回应称," 西贝的门店 100% 没有预制菜,西贝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 并表示,用 " 恶心 " 形容西贝,超出了普通消费者行为,之后将起诉罗永浩。
9 月 12 日晚 8 点 30 分,罗永浩在抖音、B 站、微博等平台开启直播,表示其诉求并非打击西贝,而是希望借此事件,推动中国预制菜行业透明化,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9 月 13 日深夜,罗永浩发文宣布西贝事件告一段落:" 我要忙正事了,已经耽误了一些工作。"
9 月 14 日晚间,一则贾国龙在行业群里的发言内容流出," 我应对方式有错,改。" 但依然坚持 " 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
对此,罗永浩发文表示:" 贾国龙,那这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在中间再劝我的朋友,我们一律绝交吧。"
从目前结果看,罗永浩总粉丝量因此次事件大涨数十万,并突破百万大关;西贝全国门店营业额则暴跌数百万,外卖订单锐减,还有部分门店被曝关闭。
预制菜有望成为万亿级大赛道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场 " 舆论战 " 是一场 " 糊涂官司 ",原因很简单,究竟什么是预制菜,尚无一个准确的定义。
公开资料显示,预制菜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速冻技术的提升满足终端多元化消费需求,而美式快餐的兴起也倒逼食材趋于标准化,为半成品菜发展带来契机。
相比于美日等预制菜行业成熟国家,中国预制菜起步较晚,2000 年开始逐步 涌现预制菜厂家,经历一段时间的粗放发展之后,国家及各级政府颁布一系列政策来规范 行业标准。
2024 年 3 月,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委,曾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但是,这份文件是用于指导各部门工作的,并不是严格的行业规范,对预制菜的定义十分笼统。
此外,在预制菜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愈发多元化和个性化。曾经,预制菜只是简单地满足了人们对于 " 快速吃饭 " 的需求,但如今,消费者开始对预制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预制菜的消费人群正在不断扩容,下沉市场的空间巨大。中年、本科学历、专业人士、已婚有孩家庭、二三线下沉市场人群的占比呈上涨趋势。预制菜不再仅仅是年轻人的 " 专利 ",它正在逐渐走进更多家庭的厨房,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一个好消息是,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预制菜 " 身份 " 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 4850 亿元,同比增长 33.8%。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6173 亿元,2026 年有望达到 7490 亿元。随着行业标准逐步明确,预制菜市场有望持续扩大,成为万亿级产业。
龙头概念股年内最高涨幅已超 300%
从行业整体情况看,预制菜上下产业链条交织,企业通过不同环节切入赛道且各有优劣。预制菜产业链条 复杂,处于第二产业,与第一、第三产业在生产、资源、交易等环节紧密交织,各企业通 过延伸供应链涉足预制菜产业。
在行业分析人士看来,预制菜新规在标准与工艺技术上对行业进行重构,在逐渐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中,产业竞争格局将面临洗牌,行业将结束粗放式发展,进入良性增长的阶段,利好具备规模、供应链、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集中度提升。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12 日收盘,A 股预制菜概念板块一共有 105 家上市公司。
从行业分布看,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农林牧渔 32 家,占比 30.5%;食品饮料 32 家,占比 30.5%;商贸零售 19 家,占比 18.1%;社会服务 7 家,占比 6.7%。
从地域分布看,根据省份划分,广东 14 家,占比 13.3%;山东 14 家,占比 13.3%;湖南 11 家,占比 10.5%;上海 10 家,占比 9.5%;江苏、浙江各有 9 家,占比 8.6%。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今年以来,预制菜概念板块有 70 家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上涨,其中,
浙江东日(600113.SH)、国光连锁(605188.SH)、道恩股份(002838.SZ)、一致魔芋(839273.BJ)、金字火腿(002515.SZ)、欧福蛋业(839371.BJ)、步步高(002251.SZ)、煌上煌(002695.SZ)、岭南控股(000524.SZ)、*ST 佳沃(300268.SZ)、三江购物(601116.SH)11 家公司年内涨幅超过 50%。
浙江东日、国光连锁、道恩股份 3 家公司表现尤为亮眼,年内涨幅分别高达 325.07%、173.95%、118.37%。
公开资料显示,浙江东日主营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运营、生鲜食材配送及豆制品加工,温州娄桥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园交易量占温州市区总供应量 90% 以上,该板块每年给公司贡献利润保持在 1.1 亿元以上,并期待外拓项目复制温州成功模式。
据悉,公司切入特医食品、精准膳食、智慧农业等新兴赛道,参股培安美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0% 股权,布局医疗健康产业。今年以来,公司股价涨势喜人,已创历史新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