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世纪初,英国还是一个在航运和财富方面不如荷兰、工业方面不如法国的欧洲二流国家,但最终却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经济史学家莉莲 · 诺尔斯从人口、资源、市场、资本、地理位置、政治环境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梳理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全过程,论述了工业革命对英国乃至世界交通、商业、农业、社会等方面的革命性影响。《英国工业革命:经济的质变、世界工厂的建成与海洋霸主地位的确立》一书中多维度的历史比较视角、丰富的统计数据和图表、对政策和实践的批判性分析,都为后来的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和分析框架。
英国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从未过时。在后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如何通过调整政策走出萧条期,并长期维持世界工厂和海洋霸主的地位,这一历史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英国工业革命:经济的质变、世界工厂的建成与海洋霸主地位的确立》, [ 英 ] 莉莲 · 诺尔斯 著,赵海珍 曾瑞云 译,重庆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乍一看,工业革命是于 1780 年至 1790 年在一个仅有约 900 万人口的国家开始的。而法国在 1789 年有 2600 万人口,理应为大规模生产的制成品提供更好的市场。法国人也拥有资本,法国的进出口总额比英国的多。他们也有大量的殖民地贸易,并且是殖民地货物在欧洲的重要转口国。他们还有大量且不断增长的制成品出口,这证明他们可以增加产量,并控制国内外市场。法国农民也在稳步购买土地,这表明法国肯定有资金。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从法国开始呢?原因可能是英国人口太少。英国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进行手工作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出口贸易,机器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拥有 2600 万人口的法国拥有大量可用于国内工业生产的劳动力。换句话说,为了满足 4000 万英镑的进出口贸易,法国有 2600 万人;而面对 3200 万英镑的对外贸易,英国只有 900 万人。1762 年,法国取消对农村工业的限制后,国内的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但英国不得不用机器来弥补人口的不足。
当时英国的人口很少,工人还是半农业人口,并且非常独立,所以工人一直紧缺。纺纱业一直人手不足,纺纱工在任何时候都很稀缺,但在春天和夏天,当妇女和儿童忙于收割干草、谷物或其他紧迫的农活时,织布业和布料的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下面这段同时代人的话清晰地揭示了市场的增长、人手的紧缺和机器的出现之间的联系:
大约在 1760 年,曼彻斯特的商人也开始向意大利、德意志和英属美利坚殖民地大量出口纬起绒布。棉花产业持续增长,直到纺纱工无法为织工提供足够的纬纱。一个织工早上要走三四英里路,拜访五六个纺纱工,才能收集到当天需要的纬纱,这是很平常的事。当织工想在更短的时间内织出一块布时,纺纱工就需要一条新的丝带或罩衣来加快工作速度。显然,兰开夏郡 的棉花产业正面临严峻危机……纺纱工无法为织工提供足够的纬纱,第一个后果是纺纱的价格提高了……这会使制成品的价格过高,无法满足国内外的消费,因为低廉的价格本来是这些产品吸引人购买的主要原因。
这一系列效应的结果是用于纺纱的机械装置被发明出来。
早在 1728 年,笛福就记录了纺纱工人工资的大幅上涨及随之而来的用人短缺。劳动力短缺的状况贯穿了整个 18 世纪。劳动力短缺不仅是因为人口少,还因为纺织业以外的产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煤矿开采在扩张,炼铁业也在扩张。收费公路信托正在重建英格兰的道路系统。运河在 1760 年后迅速发展。人们不仅需要开凿运河,还需要操作驳船,装卸越来越多的货物。码头和港口都建起来了,城镇也建起来了,到处都在圈地筑篱。一些时事小册子的作者将劳动力匮乏归因于制造业从业者的懒惰。据说,他们每周的工作时间不会超过三天或四天,因为他们非常富裕。跟他们相比,法国工人更勤奋,并且据说工资 " 比英格兰人少三分之一 "。
显然,工人的稀缺和外国对纺织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机器的使用。
但是,无论英国多么迫切地需要机器,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持,英国就不可能进行机器实验并在工厂里安装机器。幸运的是,英国拥有资本。18 世纪,英国的资本积累就已经迅速发展起来。在资本积累方面,英国在殖民地和印度的贸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殖民地和印度带回的烟草、糖、香料和其他产品给英国带来了大量利润。英国是这些商品在欧洲的主要经销商,销售额与法国不相上下。通过销售和转售这些商品,英国积累了资本,有能力将资金投入煤矿和钢铁厂,以期更大的回报。英国的银行体系组织良好,人们很容易获得资本,有钱人也愿意与发明家合作。法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更大,拥有更多资本,但缺乏一个可以随时提供信贷的银行体系。法国的银行体系直到 19 世纪才真正形成,因为 1720 年依靠法律发起的投机计划失败,给法国的银行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法国的有钱人不敢冒险进行新的投资,宁愿投资到土地上。此外,英国的政治环境足够稳定,所以人们毫不犹豫地将资金投入大型企业所需的固定投资中。英国人了解资本,了解大规模生产,知道自己的努力终会有回报。法国大革命后的十年中,法国的工业和商业生活遭到彻底破坏,直到 1830 年才恢复到大革命前的商业繁荣水平。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政治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破坏性有多大。事实上,人们很容易认为,如果没有法国大革命,法国可能会取代英国成为纺织业工业革命的先驱。
英国有煤,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而法国缺煤确实严重阻碍了法国的发展,但法国可以从阿尔斯特这样的地区进口煤炭。而且无论如何,早期的机器是通过水来运转的,在这方面,法国的设备和英国的一样好。法国有优良的工业传统、勤劳又众多的人口、庞大的国内外市场和良好的产品口碑。法国还有大量的发明天才,如雅卡尔发明了提花织机,勒布朗等人在工业化学方面也有许多重大的发现。1771 年至 1772 年,英国仍然拥有所有英属美利坚殖民地,而法国则失去了加拿大。诚然,法国重要的殖民地落入英国手中,但在 1787 年,法国的殖民地贸易额比 1771 年至 1772 年的英国还多。1715 年至 1787 年,虽然英国的对外贸易增长了三倍,但法国的对外贸易增长了四倍。如果不是因为法国大革命,法国与美国的贸易会有很大发展,因为美国人对法国友好而敌视英国。然而,由于法国大革命,1793 年英法之间爆发了战争。英国人切断了法国的海外贸易,法国再也无法重新调整其商业联系。
1750 年后,法国的道路得到了改善。1789 年前,在重农主义的影响下,各种贸易障碍被扫除,法国国王和大臣大力引进机器。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已经有了用机器加工的棉纺织业的雏形,并在克鲁索出现了使用焦炭的小型现代炼铁厂。但是,法国大革命造成的经济动荡使法国倒退了四十年,到 1830 年,当法国恢复过来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德国的工业发展因缺乏资本,道路不畅,国民性格狭隘、缺乏创业精神,国内关税障碍重重,国内外市场缺乏等诸多原因而受阻。相较之下,英格兰因其广泛的贸易、有组织的信贷系统、良好的道路和运河,以及广泛分布在两个半球的殖民地而具有显著优势。
当时英国的航运十分高效,因此,英国的产品能很快运到海外的目的地。在这方面,英国的分销能力远超除荷兰之外的其他国家。
那么,为什么荷兰没有成为新工厂制度的先驱?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荷兰拥有资本,航运设施良好,人口规模小,这些条件能推动机器的使用。荷兰是一个亚麻布生产国,其产品在印度有很大的市场。然而,荷兰的贸易量正在下降,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增加产量是很不明智的。荷兰的政治制度极其繁琐,并且地方高度自治。荷兰的行会具有垄断性质,由于行会的反对,很难找到人手来操作机器。荷兰人不熟悉大规模工业,也没有英国和法国那样优良的工业传统,并且缺乏工业自由。但最重要的是,世界上可获得的原材料非常有限,法国和英国成功地获得了原材料,荷兰在这方面不如英国和法国。因此,即使荷兰投入了机器,也会缺乏保持机器运转的原材料。当然,荷兰也有一些其他有助于工厂制度发展的有利因素。
在地理位置上,英国处于欧洲的边缘,位于大西洋沿岸,是通往北欧的必经之地,这让它在任何市场的销售都无可匹敌。1760 年后,随着英国内陆水道和公路的发展,从海外向煤田运送原材料变得容易,而将制成品运往沿海地区也很便利。由于公路和运河提供了更多的运输便利,英国的内部市场也扩大了。英国还有一个优势,是它不受任何内陆关税壁垒的影响。直到 1834 年,成千上万的国内关税阻碍了德意志的交通。1789 年之前,无数通行费和关税阻碍了法国的贸易,更不用说除了地方通行费之外,法国还被划分为三大关税区。相较之下不难看出,英国的政治和经济自由是其工业扩张的原因之一。工厂无法雇用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也不能用实物支付工资,仅这两点就阻碍了 18 世纪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工厂发展。对大陆国家来说,在城镇中获得 " 人手 " 并不困难,但行会根深蒂固,阻止城镇工匠从事工厂工作。此外,由于早期的机器是通过水来推动的,所以机器必须安装在农村地区,而欧洲大陆的农村盛行农奴制,使人们无法进入工厂。
16 世纪末,农奴制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已经消失。因此,到 18 世纪中叶,英国的居民可以自由迁徙,这或许是当时其他民族都无法做到的。16 世纪时,行会受到王室的控制,不能在新机器的使用上设置任何障碍,也不能阻止人们自主选择职业。18 世纪的外贸公司已不再是垄断企业,对买卖金额没有限制。
一个世纪以来,英国人一直在为各种各样的大型外国市场提供服务,非常熟悉大规模生产。不管是气候炎热的国家,还是气候寒冷的国家,英国人与世界各地都有贸易往来,可以把东西从北极卖到墨西哥,并且确实做到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