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1号 09-15
《湘3》搭台,湘菜出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这个夏天,什么最「燃」?

对于湖南而言,答案藏在一组滚烫的数据里:长沙贺龙体育场内超过 4 万名观众为「湘超揭幕战」呐喊助威,由此催生出 4.4 亿元消费热潮,其中餐饮直接贡献 2.1 亿元营收;

而湖南卫视《去「湘」当有味的地方》第三季(下称《湘 3》)就是乘着这股热浪开播,从绿茵场的呐喊到餐桌的烟火,湖南 14 市州的美食江湖被《湘 3》变成了「新赛场」,上演着一场关乎味觉与文化输出的激烈竞技。

「厨房变赛场,锅铲当武器」,就像湘超 14 支战队的硬核比拼,14 市州的湘厨们也拎着锅铲入局。从山区的山林珍馐到洞庭湖畔的鲜活河鲜,从街坊巷尾的家常滋味到宴席上的镇桌硬菜,湘菜「辣得够劲、鲜得地道、香得勾魂、酸得开胃」的精髓在这场竞技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场湘菜界的「湘超赛」,半分都没在客气。每个市州都掏出压箱底的美食绝活,步步都是「抢擂」的决心,为的就是争夺那唯一一个代表「湘菜」出征泰国、走向海外的机会。当足球的热血遇上湘菜的火辣,这场裹着香气的「内卷」,注定要让「湘味」从湘江岸边出发,飘向更远、更广阔的地方。

上篇: 湘菜「攻防战」

《湘 3》围绕湖鲜争霸、下饭菜争霸、牛王争霸、禽王争霸、烧烤争霸五大主题赛展开,湖南美食的「战斗力」在节目中被彻底拉满。其实这场味觉竞技没有复杂的规则,核心就是三个词:寻味、对擂、出海,却道尽了湘菜传承与创新的法则。

寻味环节如同赛前侦察,汪涵带领 3 位嘉宾,扎进 14 市州的街头巷尾寻找特色湘味。节目镜头在「寻味细节」上仔细打磨,听老板讲解食材选取的门道,跟老街坊聊聊传承几代人的做法,连大厨颠勺时辣椒爆香的瞬间都给足特写,甚至追踪食材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

这种用镜头记录寻味过程的追求,在首期岳阳湖鲜特辑中尤为明显。汪涵与沈梦辰、庄宇光、吴雨翔从城陵矶港出发,一路从临近港口的鱼市开始探索,而后坐着绿皮小火车深入城区的餐馆,最后又来到了平江的餐厅,有一种溯源式的记录感,让最终选出的「擂主菜」不仅是味道的代表,更代表着地域饮食的特色。

接着就到了最热闹的对擂环节,这是湘菜技艺的集中展演。湖鲜争霸中,主场岳阳与湘潭、常德、益阳同台比拼,姜辣回头鱼、红烧三角鳊、秘制爆头虾、剁椒鱼头等各市州招牌菜轮番登场。

岳阳的姜辣回头鱼堪称「老味道新表达」的典范:选用洞庭湖野生回头鱼,搭配岳阳招牌的姜辣味型,老姜在油中煸炒出的清香与鲜红辣椒的热烈碰撞,入口完全没有呛感,反而凸显鱼肉本身的鲜甜。更妙的是为了增加胶质感,大厨特意加入了猪皮,让传统湖鲜有了层次更丰富的味觉体验,而这道菜也成了首期得票数最高的湘菜。

湘潭剁椒鱼头的创新,藏着大厨的私家秘笈。不同于传统做法里单一辣椒的直爽辣感,当地师傅用了三种辣椒——现剁的鲜辣椒带劲,陈年坛子辣椒蕴着发酵后的醇厚香,清甜的彩椒又能中和烈味,再加上猪油和鸡汤提鲜,独特的立体口感,一上桌就让见惯世面的老饕们眼前一亮,纷纷点赞。

可见,这场比拼比的不只是口味,更看谁能在坚守「湘味」本质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 —— 有的靠老卤提味,有的用香料平衡,但最终都落脚在「鲜辣合一」的湘菜精髓上。而竞技的终局是出海资格的争夺,由来自世界各地的 20 位评审团和嘉宾团共同投票决定。评审团成员既有海外湘菜馆老板,也有国际美食评论家,他们的评分标准不仅包括味道、技艺,更看重菜品的文化代表性和海外适配性。

这种「守擂又踢馆」的玩法,加上镜头对湘味细节的极致呈现,把湖南人餐桌上的「隐藏款」全扒了出来:原来同样是辣,湘西的辣带着山区的山野劲,用新鲜小米辣直接炝炒;长沙的辣裹着酱香甜,靠豆豉和豆瓣酱调和 ...... 湖南人的餐桌上,就藏着这么多「千人千味」的大招 —— 这种味觉的丰富性与包容性,正是湘菜能走出湖南、征服更多食客的底气所在。

下篇:湘菜出海,不止于「味道」

在海外,湘菜馆的数量已经接近 2000 家,从东南亚唐人街的窄巷小馆,到欧美城市的商圈门店,湘菜早就圈了一批「海外粉丝」。这些分散在全球的湘菜馆,就像前哨站,为「湘菜出海」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长期以来,这些分散的小店,少了把湘味背后的湖南故事讲透的机会——而这季《湘 3》,正好补上了这堂「文化课」,还把它打造成了生动的文旅传播。

节目没有局限于厨房灶台,而是将湖南的山水人文与美食融合在一起「打包输出」:拍岳阳时,镜头扫过城陵矶港的大江大河景色,解说词道出「湘资沅澧,四水奔涌」的地理特色;拍张家界时,不仅讲了少数民族迎客待客的礼仪,还跟着少数民族同胞跳起舞,展现饮食与民俗的深层关联。这种镜头语言的好处在于,让观众一眼看懂「湘菜」的香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和这片土地的气候、物产、民俗风情牢牢绑在一起的。

节目中那些浸润着「人情味儿」的讲解,更像一场温柔的文化对话,让湘菜背后的生活智慧变得更有温度。比如汪涵介绍美食时,会顺口聊起湖南方言、湖南人文的特点;大厨在大火猛炒时,嘉宾会耐心讲解炒菜的「锅气」是如何产生的。

《湘 3》中美食交流从来都是这样,不刻意的交流,没有距离感,反而藏着文化传播最珍贵的「尊重」——尊重食材背后的地理特色,也尊重食客想读懂味道的好奇心。也正是这种接地气的解读,让湘菜的交流不止于味觉,更成了心与心的靠近。

本赛季的「重头戏」将落在泰国曼谷华人街,这是「湘菜」从分散输出到系统传播的关键一跃。可以想象,当洞庭的湖鲜、湘西的辣菜摆在曼谷街头,当湖南厨师现场展示颠勺技艺,这场舌尖上的文化交流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要知道,东南亚人吃辣的历史也非常悠久,这种味觉的共鸣让湘菜在东南亚格外受欢迎,也让《湘 3》的海外展演有了天然优势。

汪涵、沈梦辰、吴泽林录制照

更重要的是,这场活动不是孤立的文化展示,而是与湖南文旅推广深度绑定 —— 湖南广电借这档节目巧妙地「推一把」,把「吃湘菜」和「游湖南」拧成了一股绳。通过《湘 3》的镜头,观众既能在线上领略湘菜魅力,又能通过节目推荐的旅游线路实地体验。

从岳阳的湖鲜菜馆到长沙的网红餐馆,从张家界的土家特色铁板烧到湘西的苗家酸食,美食成了串联湖南山水的最佳线索。这不仅是「美食出海」,更是把湖南的烟火气、人文精神打包送到了全世界眼前。

德国艺人吴宇翔、泰国艺人高卿尘录制照

往深了说,《湘 3》成功地把湘菜的分量做重了 —— 它不仅是饭馆里的一道菜,更是湖南人的生活劲儿、地方的烟火气、文化的活载体。当外国食客选择来一趟湖南,既要解馋又要游山玩水;当海外华人看到节目里的腊肉想起家乡味,在评论区热烈讨论「哪道才是湘味天花板」;当外国游客因为对「湘菜」的好奇决定探访湖南,湘菜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为勾连情感、传递文化的纽带。

这就是《湘 3》的软实力,用一碗热辣鲜香的湘菜,让世界读懂湖南的鲜活与底气,让带着辣椒香气的美食,酿成更醇厚的文化交流佳酿。

《主编浅度》视频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汪涵 岳阳 湖南 泰国 常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