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甜过初恋的潮汕糖水,到流淌百年血脉的铜艺世家;从绵软筋道的豆沙糕干,到琴声悠扬的沉浸式艺术空间……近期,我市多家政务新媒体纷纷推出特色栏目,如 " 天津和平 " 微信公众号创设的《和平首店》、" 赴约马场 " 微信公众号打造的《小马讲马场》等。这些栏目不仅化身辖区商户的 " 推介官 ",以精准探访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更深挖商户背后的经营理念与人文情怀,为市民的吃穿用度赋予文化色彩。政府服务由此跳出 " 托底保障 " 的传统框架,迈向 " 主动赋能 " 的全新阶段,既有温度,更添新意。
" 每一家‘首店’的落户,都是在为街区注入新活力,我们希望通过镜头和笔触,记录下这些新鲜血液的独特魅力,讲述店主与品牌背后的故事,为市民提供一份权威、有趣、深度的‘探店指南’,同时赋能区域经济发展。"《和平首店》专栏由和平区融媒体中心、和平区商务局共同策划推出,制作团队与商务部门多次深度对接,用脚步丈量商业聚集区,再经伏案研讨,筛选出具有代表性、故事性和发展潜力的 " 首店 " 名单,并成立了由策划、编导、摄像、后期、新媒体编辑等 10 人组成的工作组。
《和平首店》专栏从今年 1 月起正式启动,涵盖风味美食、潮趣茶咖、沉浸娱乐、品质生活等领域,目前已发布近 30 条作品。每次拍摄前,团队都会与店家沟通细节,提前勘景,确定最佳拍摄机位和内容——包括产品展示、制作过程、店主访谈、顾客互动等,拍摄完成后再进行精心编辑。和平区融媒体中心主任李静介绍,栏目确定了 " 短视频深度探访 + 图文精华提炼 " 的融合传播模式,明确了轻松、温暖、不失深度的节目调性,让大家通过店铺了解背后的文化,比如《这碗 " 岭南古早味 " 甜过初恋!》就讲述了潮汕人喝甜汤的习惯。和平区商务局局长周晓琳表示:" 这一专栏集中展示品牌首店、创新业态和潮流精品,不仅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高品质消费体验,也为更多品牌落地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企业轻装前行,在百年商脉传承地续写发展新辉煌。"
" 刚好我姓马,栏目就起名叫《小马讲马场》…… " 河西区马场街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悦笑着说。该街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小马讲马场》充满了 " 邻家感 " 和 " 烟火气 ",栏目主角马悦无论在镜头前还是生活中,都像一位亲切的 " 邻家小哥 "。从选题策划、联系店家,到出镜讲解、后期剪辑,均由马悦和同事们利用工作之余完成。" 我们镜头里的店铺,有的是自己挖掘的宝藏商户,有的由社区推荐,还有的是街道走访企业时发现的惊喜…… "《小马讲马场》的拍摄风格轻松诙谐、活力满满。有时,随机采访的食客入镜,对菜品渊源娓娓道来;有时,小马一口地道的天津话让节目更添烟火气……
马场街道党工委书记邵泽卿表示:"《小马讲马场》通过‘一店一故事’挖掘商户亮点,不仅是宣传手段的创新,更是服务理念从‘托底保障’向‘主动赋能’的深度转变,我们通过镜头激发辖区商业活力,实现文化引流到消费转化的良性循环。马场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记录街区的闪光印记与守艺匠心,将栏目打造成一部城市烟火的微纪录片。"
记者手记:
政务新媒体放下 " 身段 ",拿起镜头,化身 " 探店博主 ",凭借自身的公信力与传播力,为商户精准引流,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这场 " 接地气 " 的尝试,让服务跳出了 " 办手续、解难题 " 的传统框架,而成为连接政府、商户与市民的 " 情感纽带 "。同时,在 " 探店 " 过程中,政府部门主动挖掘资源、搭建桥梁,让好店铺被看见、让创业者有底气,实现了政府服务与城市烟火的同频共振,也为实体经济注入了 " 看得见、摸得着 " 的暖意与动能。它不仅破解了中小微企业 " 酒香也怕巷子深 " 的困境,更以街头里巷暖心故事的方式,让商业空间承载起人文情怀,为经济发展夯实民生根基。
(记者 李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