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重塑预制菜赛道要跳出阵营思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连日来,针对餐饮连锁品牌 " 西贝 " 是否售卖预制菜,网络大 V 罗永浩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口水战持续升级。舆论场上也形成了立场鲜明的两方阵营:一方以罗永浩为代表,另一方以贾国龙为代表。

这场争论不仅关乎消费者和餐饮行业之间的观点交锋,更是将预制菜行业推向风口浪尖。

值得注意的是,预制菜产业是我国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它既顺应了需求侧的变化,满足 " 舌尖上的多元需求 ",也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2023 年," 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 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由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在 2024 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也明确了预制菜定义和监管方向。

这场纷争的核心是餐饮企业与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不同理解,反映了行业实践和消费认知之间的鸿沟。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表示,连锁餐饮企业常见的中央厨房菜肴不属于预制菜范畴。然而在许多消费者心目中,中央厨房制作、配送的半成品,与预制菜无异,价格也应参照预制菜标准。

矛盾的集中爆发,反映了行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和规范这一产业的宝贵契机。我们希望,口水战过后,不应留下一地鸡毛,而能留下一些思考。我们更希望,通过定义之争,能实现充分的意见交流,让社会各方聚起共识,推动相关领域的赛道划分、行业重塑。

预制菜的品质,应进一步 " 去污名化 "。放眼全球,预制菜是餐饮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预制菜不等于不健康、不卫生。在符合严格标准的前提下,预制菜可以提供必需的营养与丰富的口味。尽管少了些 " 锅气 ",但在出餐效率、品味基准等方面,预制菜仍然具备优势,符合某些消费群体的用餐需求。

预制工艺,应进一步透明化。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将菜品制作中的预制环节明确告知消费者,是另一种形式的 " 透明厨房 "。这既是出于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减少信息差的需要,也是维护消费者 " 用脚投票 " 的选择权,让市场机制在更透明的环境下运转,进而促使企业回归更合理的定价。

预制菜的定义,应进一步贴合普遍预期。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于呼之欲出的新国标,公众自然期待预制菜能得到更清晰的界定。更明确的标准,可以引导公众对预制菜的认知趋于理性,也能引导餐饮企业走向规范。

从网络舆论的反馈来看,消费者对于预制菜本身,也并不抵触。公众更为期盼的,是标准的明确和信息的公开。因此,我们理应珍惜民意的基础,跳出相互对立的阵营思维,对预制菜报以更理性、更开放的态度,通过共鸣来凝聚共识,对预制菜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罗永浩 市场监管 创始人 食品安全 转型升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