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6 日,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的龙头禾赛科技在港交所双重上市,市值高达 340 亿港元,成为港股第二家激光雷达公司。该公司 2025 年第二季度业绩亮眼: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 35.2 万台,同比增长 306.9%,净利润突破 4000 万元人民币。
然而,在这份光鲜亮丽的财报背后,禾赛科技的芯片技术能力正面临行业内日益增长的质疑声。多位技术专家和机构投资者对其宣传的 " 全栈芯片自研 " 能力和第四代芯片架构的实际性能提出了疑问,同时国际权威半导体研究机构 Techinsight 拆机报告中显示,其技术与宣传不符。
图注:TechInsights 拆解禾赛 ATX 激光雷达,主要模块展示
自研芯片老旧,技术宣传与实际性能差一倍
禾赛科技一直宣称其拥有全栈芯片自研能力。该公司表示自 2017 年启动芯片自研战略以来,已完成从光电芯片到信号处理芯片的全栈布局,将激光雷达 BOM 成本降低 80%,同时实现体积缩小 50%、可靠性提升 10 倍。
然而,国际知名半导体研究机构 TechInsights 对禾赛科技 ATX 拆机显示,禾赛所谓的 " 第四代芯片架构 " 并非真正的芯片级创新,而是在 PCBA 板上集成 SiPM 硅光电倍增管芯片模组,搭载禾赛自研的激光驱动器、TIA、ADC、控制器,ATX 仅有 64 线,而非宣传的 128 线,远低于业内主流的 192 线。
SiPM 模组和 SPAD 芯片存在本质区别。SiPM 模组是多个像素合并输出模拟信号,还需要信号处理和模数转化才能用于计算,提供集成线数 100 线左右,分辨率低;而 SPAD 芯片输出可计算的数字信号,可直接用于计算,提供线数高达 1000 线以上,分辨率高。
搭载禾赛第四代芯片架构的 ATX 搭载 17 块 SiPM,其中 15 块提供 4 线,2 块提供 2 线,共 64 线
技术路线落后,SPADs芯片布局落后于行业
禾赛在 SPAD 技术领域的布局相对较晚。
公开信息显示,禾赛从 2020 年才开始布局 SPAD 技术,并在 2023 年底完成了对瑞士芯片设计公司 Fastree3D 的战略并购,但从专利到工程化量产还需要时间研发探索,导致目前禾赛自研 SPADs 尚未量产,2024 年底的裁员潮进一步减缓了研发进度。这一技术落地时间点明显晚于行业内其他主要玩家。
这导致禾赛高线数激光雷达方面也不断摇摆,在发布 AT1440 后又推出 AT360 和 ETX,且无法确定量产时间,预计比行业晚至少一年。
SPADs 芯片是数字激光雷达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未来激光雷达行业发展的关键方向,华为 D3 等高线数激光雷达均采用该类型芯片。SPADs 芯片的优势在于集成度高,分辨率高,可以实现千线以上的激光雷达。
据 Yole 的统计和预测,SPADs 将逐渐取代 SiPM,份额在不断增长,佐思汽车更是表明 SPADs 取代 SiPM 的节奏比预期要快,将在 1~2 年内完成。
业内已量产的 SPADs 芯片
通过行业分析,我们发现禾赛科技的新型芯片研发效率低下。禾赛科技 2020~2024 年累计研发投入超 26 亿元,尚未实现核心的 SPADs 芯片自研与量产。同行比禾赛少 10 亿以上,却已实现核心的 SPADs 芯片量产,并正在迭代到第二代。
性能宣传争议,通道数量与输出线数不匹配
禾赛宣传其第四代芯片架构最高支持 512 个 SiPM 通道,但却声称相关产品能够实现 1440 线扫描。这一表述引起了技术专家的困惑。
按原理出发,512 个激光通道配合一维转镜技术,只能实现 512 线扫描,而不是 1440 线。技术专家指出:" 到底怎么用 512 通道做 1440 线的,或许只有等到 AT1440 量产之后才有答案了。"
这种宣传与实际性能之间的不匹配,引发了投资者对禾赛科技技术透明度的担忧。有分析师认为,这可能是利用技术术语进行市场营销的手法,而非真正的技术突破。
禾赛第四代芯片架构最高支持 512 通道,无法支持 AT1440 实现 1440 线
专利实力争议,技术护城河是否牢固
禾赛科技宣称其专利实力全球领先,截至 2025 年 6 月,全球授权专利及申请累计 1900+,智慧芽数据库列 " 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第一 "。中汽中心数据显示,禾赛科技激光雷达公开专利数量第二。
然而,仔细分析禾赛专利构成会发现,其中真正涉及核心芯片技术的专利比例并不高。2023 年底通过对瑞士芯片设计公司 Fastree3D 的战略并购,才强化了在 SPAD 技术的专利布局。与此同时,禾赛在美国持续面临技术专利官司。
这表明禾赛科技的核心技术储备并不如宣传的那么雄厚,部分关键技术仍依赖外部收购而非自主研发,更多技术尚未能量产。
同时,禾赛面临着强烈的行业竞争。华为通过尚界 H5 将 192 线激光雷达做到 20 万以下,速腾聚创已推出全球行业唯一可量产的超 500 线数字化激光雷达,支持 520 线至 2160 线定制。
激光雷达的竞争最终要回归到核心芯片技术能力。禾赛的回港上市或许提供了资金缓冲,但能否解答芯片技术质疑,禾赛需要尽快量产以证明自己没有落后于行业节奏。投资者需要更清晰的技术证据,而非营销话术。激光雷达的赛道很长,只有真正掌握核心芯片技术的企业才能最终胜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