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企业廉洁治理领域,正掀起一场力度空前的 " 反腐风暴 "。近期多家知名企业接连公布内部反腐成果,辞退、移送司法的案例数量与层级均打破以往纪录。这些密集动作不仅是企业自身的 " 刮骨疗毒 ",更折射出行业廉洁治理从 " 零散打击 " 向 " 体系化防控 " 转变的鲜明信号。
9 月 16 日," 廉洁安踏 " 微信公众号发布的 2025 年反腐专项治理成果,再次刷新外界对企业反腐力度的认知。作为聚焦高风险领域推进的专项行动,安踏通过内部审计、监察、稽核 " 三重防线 ",对贪腐行为展开全方位打击。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安踏集团因严重舞弊触犯红线被辞退的员工达 74 人;涉嫌违法犯罪移交司法机关的内外部人员共计 46 人,其中内部人员 21 人、外部人员 25 人,层级覆盖总裁级 1 人、总监级 14 人、经理级 4 人,就连已离职的 3 人也因在职期间职务犯罪被追溯责任;此外,45 家违反诚信廉洁条款的供应商及合作伙伴被纳入 " 黑名单 ",整体涉案金额约 3 千万元。
" 任何员工在任职期间的职务犯罪行为,不受在职状态和时间限制,一经发现必将依法追究责任。" 安踏集团执行董事、联席 CEO 赖世贤在公开表态中强调的 " 职业追溯机制 ",彻底打破了贪腐人员 " 离职免责 " 的侥幸心理。为从制度层面筑牢防线,安踏还专门成立 " 诚信道德委员会 ",修订《反贪腐制度》《奖惩管理制度》《供应商廉洁合规管理办法》等 6 项核心制度,将第三方合规、供应链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全部纳入规范框架,形成 " 查处 - 追责 - 完善 " 的闭环管理。
安踏的反腐行动并非个例,9 月 9 日,美容仪器品牌 Ulike 同样公布了 2025 年内部监察成果,其 " 零容忍 " 态度丝毫不逊于前者。据披露,Ulike 监察部门共查处违反企业 " 高压线 " 案件 9 起,12 名涉嫌刑事犯罪的人员已全部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涉及岗位覆盖研发、供应链、营销、设计等多个核心领域。
具体来看,原深圳公司研发总监利用职务便利,为合作商谋取不正当利益并收受好处费;供应链采购人员在订单分配中故意向特定供应商倾斜,收取高额回扣;海外营销人员通过虚构境外营销账号、伪造推广数据等方式套取公司费用;品牌设计总监则在合作方遴选过程中,接受宴请与财物贿赂,影响招标公平性。这些案例覆盖了企业从产品研发到市场推广的全流程,也暴露了以往容易被忽视的 " 非传统风险领域 " 的贪腐隐患。
对此,Ulike 明确表示," 无论岗位层级、工作年限,只要触犯‘企业高压线’,一经发现并证实,立即予以解聘且永不录用 "。这种 " 不留情面 " 的处理方式,不仅是对内部员工的警示,也向合作伙伴传递了 " 廉洁合作 " 的明确底线。
2025 品牌廉洁治理三大新趋势,背后有法律 " 撑腰 "
安踏与 Ulike 的密集动作,并非孤立事件,而是 2025 年企业廉洁治理趋势的集中体现。从两家企业的案例及行业动态来看,当前品牌反腐正呈现三大鲜明特征:
一是力度升级:从 " 抓典型 " 到 " 全排查 ",高层与离职人员均被纳入追责范围。以往企业反腐多集中于基层员工或 " 个案处理 ",而 2025 年的案例中,安踏总裁级、Ulike 总监级人员的 " 落马 ",以及安踏对离职人员的追溯追责,表明企业反腐已突破 " 层级限制 " 与 " 时间限制 ",真正实现 " 全覆盖、无死角 "。
二是领域扩展:从 " 传统高风险 " 到 " 全链条防控 ",非核心环节成新重点。采购、销售曾是企业反腐的 " 传统主战场 ",但从 Ulike 研发总监、品牌设计总监涉案,到安踏将供应链、第三方合作纳入制度规范,可见企业已意识到,随着业务复杂度提升,研发、设计、海外营销、达人运营等以往 " 低关注度 " 领域,也可能成为贪腐高发区,因此纷纷构建 " 全链条防控体系 "。
三是体系化推进:从 " 事后查处 " 到 " 制度先行 ",长效机制成核心目标。无论是安踏成立 " 诚信道德委员会 "、修订 6 项制度,还是 Ulike 设立独立监审部门、推行 " 双合同 "(《反商业贿赂协议》《阳光合作协议》)前置机制,都说明企业已跳出 "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的被动模式,转向 " 制度建设 + 日常监督 + 行业联动 " 的主动防控,力求从根源上遏制贪腐滋生。
而这些趋势的背后,离不开国家法律层面的强力支撑。2024 年 3 月 1 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 十二 ) 》,为企业反腐提供了关键 " 法律武器 "。该修正案将原本仅适用于国有公司、企业人员的 "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 等罪名,扩展至所有公司、企业相关人员;同时新增 "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 中关于 " 服务 " 的条款,并提高单位行贿、受贿相关罪名的量刑幅度,彻底解决了以往民营企业 " 反腐难、追责难 " 的法律障碍,让企业打击内部贪腐时 "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反腐不是 " 一阵风 ",而是商业生态的 " 长期净化 "
对于企业而言,高强度反腐绝非 " 面子工程 ",而是应对市场竞争、保障长远发展的 " 必然选择 "。在消费升级与市场规范化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愈发依赖 " 透明化、合规化 " 运营;而投资者在评估企业价值时,也会将 " 廉洁风险防控能力 " 纳入考量。安踏与 Ulike 的反腐行动,本质上是通过 " 清除内部蛀虫 " 降低运营成本、维护品牌信誉,最终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行业层面来看,随着安踏加入 " 阳光诚信联盟 "" 企业反舞弊联盟 ",推动跨行业涉腐 " 黑名单 " 共享,以及越来越多企业跟进反腐举措,一个 " 企业自主防控、行业联动监督、法律强力支撑 " 的廉洁生态正在形成。未来," 廉洁经营 " 将不再是企业的 " 加分项 ",而是生存发展的 " 必备项 "。
这场 2025 年的品牌反腐风暴,不是 " 一阵风 ",而是中国商业环境向 " 更公平、更透明、更诚信 " 转型的缩影。当越来越多企业主动拿起 " 反腐利剑 ",不仅能守护自身的健康发展,更能为整个商业社会注入 " 清流 ",最终实现企业、消费者、行业的多方共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