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 AI 热潮持续升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 AI 企业奔赴资本市场的 " 竞技场 "。
近日,多光谱 AI 领头羊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清智元)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民银资本、浦银国际。
随着多光谱 AI 业务的发展与商业化,海清智元顺利扭转净亏损局面,然而,面对客户供应商集中度双高、经营现金流净流出、存货积压等多重挑战,其上市之路仍面临诸多考验。
01
净利润扭亏转盈
海清智元作为一家多光谱 AI 技术企业,提供能够探测人眼可见及不可见的物理信息的产品及服务。技术广泛用于除传统安全解决方案之外的多种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管理、互联网数据中心安全优化、工业及商业安全及物联网设施管理等领域。
近年来,多光谱 AI 行业市场持续增长,市场规模由 2020 年的人民币 63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人民币 135 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 21.1%。
2024 年,中国多光谱 AI 行业前五名市占率仅 10.9%,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分散且激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 2024 年收入计的市场份额而言,海清智元在国内多光谱 AI 企业中排名第一(市占率 3.5%),多光谱 AI 大模型服务在全国排名第一(市占率 11.8%),多光谱 AI 模组在全国排名第三(市占率 6.6%)。
2022 年至 2024 年及 2025 年前三月(" 报告期 "),海清智元营业收入分别为 2.25 亿元、1.17 亿元、5.23 亿元及 0.82 亿元,其中 2022 年至 2024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52.5%;年内利润分别为 -493.0 万元、-1841.3 万元、4041.2 万元及 1414.4 万元。
海清智元于 2024 年实现营收跨越式增长及净利润扭亏转盈,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公司价格策略的调整及核心产品的商业化。
02
客户供应商集中度双高
海清智元三大多光谱核心产品及服务包括多光谱 AI 模组、多光谱 AI 感知终端及多光谱 AI 大模型服务,报告期内,合计收入占比维持在 90% 以上。此外,公司产品还包括其他 AI 视觉模组。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多光谱 AI 模组收入占比由 84.2% 下降至 57.3%,而多光谱 AI 大模型服务于 2024 年开始产生收入,2025 年一季度收入占比即达到 35.2%,成为海清智元新的增长引擎。相比之下,多光谱 AI 感知终端业务保持稳定发展,2025 年一季度收入占比为 4.6%。
2022 年至 2024 年,海清智元为提升市场竞争力采取主动降价策略。其中,多光谱 AI 模组平均售价由 695.8 元下降至 509.6 元,销量由 27.2 万件增加至 58.7 万件;多光谱 AI 感知终端平均售价由 1530.1 元下降至 972.4 元,销量由 0.91 万件增加至 6.30 万件。
然而,海清智元以价换量降低毛利率,难以带来产品毛利的增长。
2022 年至 2024 年,多光谱 AI 模组毛利率由 21.4% 下降至 7.6%,毛利由 4058.7 万元下降至 2275.3 万元;多光谱 AI 感知终端毛利率由 35.6% 下降至 25.1%,毛利由 495.7 万元提升至 1534.7 万元,但未能覆盖多光谱 AI 模组毛利损失。
直至 2024 年毛利率高达 49.5% 的多光谱 AI 大模型服务投入商业化,并于当年取得 5628.2 万元的高毛利水平,公司业绩才实现明显改善。
2025 年前三月,受若干高科技客户需求增加的影响,海清智元顺势将多光谱 AI 模组的均价提升至 675.2 元,将多光谱 AI 感知终端的均价提升至 1276.3 元。
至此,报告期内,海清智元毛利分别为 5088.2 万元、1430.7 万元、9816.9 万元及 2715.5 万元,毛利率分别为 22.6%、12.2%、18.8% 及 32.9%。
值得注意的是,海清智元客户及供应商集中度呈现大幅增长态势。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海清智元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合计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 42.1%、38.3%、59.0% 及 64.8%。若海清智元无法维持现有客户或吸引新的客户,公司的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海清智元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同期采购总额的 36.1%、54.2%、66.4% 及 89.3%,其中,2025 年前三月,海清智元向第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高达 34.0%。
值得注意的是,海清智元向供应商采购的产品覆盖公司各类硬件产品线,包括图像传感器、微处理器等关键元器件。
当采购集中于少数主要供应商时,公司通常会面临供应商的产品存在缺陷、产品供应短缺及供应商流失等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在关键元器件依赖有限供应商的同时,海清智元自主研发能力也面临考验。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海清智元研发开支分别为 1976.5 万元、1108.4 万元、2515.1 万元及 465.8 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8.8%、9.5%、4.8% 及 5.7%,其中,在 2024 年业绩好转时,海清智元研发费用率大幅下降 4.7 个百分点。
03
递表前夕融资,估值飙升
尽管海清智元业绩已实现扭亏转盈,但其盈利质量却并不乐观。
报告期内,海清智元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1306.1 万元、6957.1 万元、-649.1 万元及 -6358.9 万元,与同期净利润并不匹配。
究其原因,一方面,报告期各期海清智元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分别为 2187.3 万元、1981.7 万元、1.46 亿元及 1.33 亿元,对于 2022 年至 2024 年数值起伏波动,海清智元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由销售表现下滑及恢复所致。
此外,报告期内,海清智元存货分别为 4587.7 万元、5596.7 万元、3157.7 万元及 2.07 亿元,同期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 120 天、201 天、44 天及 206 天,2025 年前三月存货激增主要是由于存货中在产品增加至 1.82 亿元,若市场需求预测不准确,后续需求未达预期,易导致库存积压。
在存货存在积压风险的同时,海清智元产能利用率也值得关注。
报告期内,海清智元深圳生产基地的利用率分别为 31.0%、24.0%、87.0% 及 36.0%,产能利用率大起大落如坐 " 过山车 ",与此同时,公司另一浙江生产基地刚刚于 2025 年 4 月正式投产。
在此情况下,此次赴港 IPO,海清智元仍计划拿出部分募资用于扩产,其合理性还需打个问号。
有息负债方面,截至 2025 年 3 月末,海清智元短期借款 6891.1 万元,长期借款 3035.5 万元,而同期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 3520.4 万元,存有一定资金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递表港交所前夕,海清智元刚刚完成多轮融资,并在递表前夕突击融资大幅提升估值。
招股书显示,2024 年 10 月及 12 月,海清智元先后完成 C 轮及 C+ 轮融资,累计获得 7000 万元资金注入,估值达约 10.1 亿元,但显然仍无法满足公司的资金消耗速度。
2025 年 7 月 18 日,盈科资本旗下上海值得九号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值得九号)以 412.16 元 / 股的价格向海清智元增资 5000 万元,此轮融资过后,海清智元估值攀升至 35.5 亿元。彼时距离海清智元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间隔不到一个月。
值得九号是一家于 2025 年 4 月 27 日成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从事私募股权投资。截至招股书披露前,值得九号持有海清智元股本约 1.41%。
在此背景下,海清智元仍计划拿出部分 IPO 募资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多光谱 AI 技术领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海清智元或许唯有深耕核心技术研发,敏锐洞察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赛道竞争中站稳脚跟,抢占行业发展先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