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沁予 编辑 | 范志辉
金曲歌后也卖不动票了?
9 月 13 日,魏如萱在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5000 人场馆)举办 " 奇怪的珍珠 " 巡回演唱会,现场内场区域空座明显。
随着 " 魏如萱演唱会上座率 " 词条冲上微博热搜,舆论场也滋生出诸多归因揣测。
有网友表示,广州站前期票务平台都是原价票价不打折,开场前一周各大二级票务平台还不肯降价,余票仍然充足,结果在开场前三天各大平台的票价基本上都是半价出售。根据售票平台显示,后续场次如杭州站目前依然有大量余票。
那么,手握两座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奖杯,业务能力、作品在核心乐迷圈口碑扎实的魏如萱,为何也没能抵过演唱会市场的寒意?
票房遇冷,与作品质量无关
在上座率不高的消息曝出后,有网友甚至给魏如萱贴上了 " 录音室歌手 " 的标签,质疑其作品缺乏硬核音乐实力,以及演唱会门槛过低,未能满足听众对顶级演出体验的期待。这些标签化的评判,仿佛已为这场 5000 人场馆的售票困境盖棺定论。
面对争议,魏如萱也没惯着,直接在社交媒体下场回怼:" 没有来听过就不要留这种言。"
确实,回顾整个演唱会的过程,尽管票房并未如预期那般火爆,但演唱会现场却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观。这场以新专辑《珍珠刑》第一首歌《珍珠的眼泪》作为主题的演唱会,相对完整地呈现了专辑的叙事脉络。
据现场乐迷 repo 来看,魏如萱的现场表现也彻底打破了 " 录音室歌手 " 的质疑。整场演唱稳定而高级,气声与强音的切换干净利落,情绪铺陈克制又充沛,几乎首首都能听见细节。
开场时,她躺在巨大的 " 贝壳 " 里登场,也紧扣着专辑名与巡演主题,营造出非常有艺术感的开场。唱到《恶口》时,人声还没有进入,现场就响起热烈的掌声,她提着一盏绿灯,与台下的呼喊热烈对话,舞台与观众的能量在也一次一次被点亮。
而被观众反复提及的 talking 环节,魏如萱的风趣幽默,随地大小品,更成为其舞台魅力的点睛之笔。面对不少空座,她调侃道:" 我刚刚还在跟我的经纪人说,我是人气下滑了是不是? 那个票卖不掉是怎样?没有关系,今天是第一场,之后要注意哦!票要用抢的哦。"
她在舞台上展现出的自嘲与幽默,不仅让现场气氛轻松愉悦,更让人感受到她与粉丝之间那种如朋友般的亲密关系。散场后,社交平台上的反馈也高度统一,甚至有听众表示,这场演唱会是他近期看过最艺术、最尽兴、最畅快淋漓的演唱会。
可以确定的是,用票房评断音乐实力本身是一种认知谬误。抛开魏如萱手握两座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奖杯,其作品从早期的《末路狂花》到《珍珠刑》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艺术水准。
那些关于 " 作品不够硬 "、" 录音室歌手 " 的争议,在扎实的演出质感面前,肯定是片面、站不住脚的。
但这场冷票房包裹着的热现场也说明,在流量主导的市场语境下,真诚的艺术表达需要更精准的土壤去生长。
金曲歌后,为何票房遇冷?
魏如萱票房遇冷的背后,既藏着市场环境的变迁,也暗合了艺人特质与商业运作的微妙错位,每一环的偏差都在理性消费的放大镜下被无限放大。
经过这两年的所谓报复性复苏后,当下的演唱会市场供给旺盛,加之对未来消费预期的不足,导致观众的购票热情消退,除超级头部和头部歌手外,不只是魏如萱,不少歌手门票都难售罄。
据音乐先声了解,哪怕是所谓的头部歌手,在开过一轮巡演后,再开也很难卖票,同样后继乏力。
比如同样拿过金曲奖,甚至知名度更高的台湾艺人热狗,今年 3 月的 " 装艺术家 " 巡演广州站依然在最后一周打折售卖。而 10 月即将开演的热狗 " 装艺术家 " 杭州站,目前也只有看台 380 元档位的看台票售罄,余票仍然充足。
票价设定方面,魏如萱这轮巡演的演唱会官方票价有些偏离预期。
去年,魏如萱在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开过,当时的看台票 380 元起,最高内场票 980 元,但临近开演两周,780 元和 980 元的两档内场票尚未售罄。而在今年,同一个场地的票价同步上涨 100 元,定价在 480 元至 1080 元区间。当下经济环境下,对普通粉丝而言偏高,叠加周边消费后开支较大,可能会让部分潜在购票人群望而却步。
同时,魏如萱演出当天的同期竞争也可谓十分激烈。
9 月 13 日,广州同期举办的有告五人、五条人,以及秦嗨巅峰音乐节等多个线下演出。其中,部分演出的受众与魏如萱听众可能重合,也必然分流了大量潜在观众的关注和消费力。这使得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和预算下,不得不做出选择,从而加剧了票房的压力。
更何况,对职业歌手而言,大型场馆的巡演往往依赖于强记忆点的舞台奇观或全民传唱的大金曲;同时,也意味着必须覆盖足够大的路人盘,并非仅靠铁粉。
之于魏如萱,她固然拥有稳健的业务口碑,《你啊你啊》《我在纽约打电话给你》《我的笔》等作品也实现了一定破圈,但整体受众尚未广谱化,传播半径与临界人群的转化仍有提升空间,在市场中处于腰部位置。
宣传方面,前期主办方的宣传推广力度也不足,未能在社交及音乐平台形成广泛热度,也难以吸引潜在观众。此外,2023 年香港演唱会期间,魏如萱在台风天气下坚持开唱,后续又因退票处理环节的疏漏引发舆论热议," 不顾粉丝安全 "、" 态度蛮横 " 的批评声一度冲上热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口碑,进而影响了门票销售。
当所有变量交织,对于魏如萱这类腰部歌手而言,他们既脱离了地下音乐的低成本运作语境,又未达到主流歌手的国民认知度,恰好处在 " 小众调性 " 与 " 大众商业 " 的夹缝中。
在市场饱和、消费模式变化且回归理性的背景下,任何一环的失误都可能被放大,最终导致售票困难乃至亏损的局面。
结语
当流量能在几天内堆出国民度,金曲奖曾经 " 以作品论英雄 " 的造星叙事,已经不再是市场的标准答案。
而且,纯粹为艺人能力、音乐本身买单的乐迷在消费群体中占比相对有限,而流量偶像和职业歌手的演唱会,本质上又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生意。前者卖的是见到真人的满足感,为情感投射而付费,后者则拼的是热门作品和代表作的共鸣与感动。
说到底,都绕不开一个情绪价值。别说是金曲歌后,就算是天王巨星,观众掏钱买的更多也是歌里的回忆、现场的共鸣、听歌之外的情绪,还有能跟朋友聊两句的社交价值。
所以啊,什么天王歌后的名头,在演出市场都不好使了。
* 本文图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改
先声话题
话题内容:你一年大概看几场演唱会?
长期招聘音娱产业记者(实习 / 兼职 / 全职),不问出处,能力说话,待遇从优,详情请后台回复 " 招聘 "。
排版 | vision
音乐先声工作室介绍
音乐先声,即专注音乐产业,先发未来之声。怀抱对文字和产业的敬畏之心,我们致力于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通过对国内外音乐产业案例、现象的研究分析,拆解背后的逻辑、规律和趋势,持续输出深度干货,争取领先行业半步。
目前,音乐先声在虎嗅、36 氪、钛媒体、界面等核心平台累计发文超 1300 篇,获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20 年度最具影响力作者,内容穿透力、行业影响力居音乐垂直领域第一位。
往期热文
- 关注我们,收获最新产业洞察 -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点击下方 " 在看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