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王璐
如果问一个消费者,二手手机回收企业利润高不高?想必多数人都会认为 " 倒卖 " 收益颇丰。
然而,作为二手手机领域的知名企业,持续递表港交所的闪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闪回科技)交出的财报数据显示经营远不乐观。
算上近期的递交招股书,这已经是闪回科技继 2024 年 2 月和 9 月后第三度冲刺港股上市。闪回科技的国内运营主体为深圳闪回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闪回科技有限公司。
1
市场竞争激烈又分散,老三差距不小
招股书及天眼查显示,闪回科技成立于 2016 年,从事提供消费电子产品回收服务,专注于二手手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 2024 年回收的二手手机交易总额及售出的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公司是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分别约为 1.3% 及 1.3%。
据悉,公司的主要供应渠道包括上游采购合作伙伴(主要包括主流消费电子品牌,如小米、三星、华为、荣耀、Vivo 及其指定分销商、消费电子产品大型商户及中国主要移动网络运营商)经营的零售店。个人消费者为公司的最终供应商。多年来,公司与该等上游采购合作伙伴建立业务联盟及合作,并透过我闪回收回收系统以旧换新解决方案,采购在其零售店或网上商城交易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于往绩记录期间,累计与上游采购合作伙伴的 75000 多家零售店合作,遍布中国 31 个省份。
至于行业竞争情况,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 2024 年中国手机交易总额计,五大及两大市场参与者分别占手机回收服务行业的市场份额合共约 18.6% 及 15.3%。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 2024 年按交易总额计,五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各自所占的市场份额均低于 10%。于 2024 年,第五大服务提供商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 0.9%,而其余的服务提供商则争夺余下约 81% 的市场。这反映出中国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服务行业市场高度分散且竞争激烈。
作为行业第三的闪回科技,按 2024 年手机装置的总交易额计,交易额为人民币 10 亿元。然而,1.3% 的市场份额,却距离前两大劲敌差距甚远,按 2024 年二手手机回收交易额计,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7.9%、7.4%;按售出的二手手机交易额计,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8.2%、8.1%。
2
持续亏损毛利率欠佳,采购成本超九成
财务数据方面,2021 年 -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报告期内),闪回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 7.5 亿元、9.19 亿元、11.58 亿元、12.97 亿元以及 8.09 亿元,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48.8%、22.6%、26.0%、12.0% 以及 40.3%;净亏损分别为 4870.8 万元、9908.4 万元、9826.8 万元、6644.3 万元以及 2463.3 万元,净亏损率分别为 6.5%、10.8%、8.5%、5.1% 以及 3.0%;毛利率分别为 8.2%、6.1%、6.8%、4.8% 以及 6.3%。
时间线不难看出,在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公司亏损曾有所加剧,但 2024 年至今,幅度又有所收窄。从收入构成来看,报告期内,公司销售二手手机的收入约为 6.93 亿元、8.56 亿元、10.5 亿元、12.31 亿元及 7.73 亿元,分别占该等期间总收入约 92.5%、93.2%、90.6%、94.9% 及 95.5%。
闪回科技表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录得经调整亏损,主要归因于同期的毛利及毛利率下降。2024 年,公司的毛利下降主要归因于销售自消费电子品牌 B(及其指定分销商)的供应渠道采购的二手手机的毛利率因上述相同原因而持续下降,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公司须提高以旧换新回收价格以从消费电子品牌 B、C、D 及 Vivo 的供应渠道采购若干二手手机,以与该等主流消费电子品牌推出的集中回收平台内的其他服务提供商竞争。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曾指出,闪回科技这类公司之所以出现大额亏损,主要是由于其经营模式的特点以及行业竞争的压力所致。首先,手机回收行业的本质决定了公司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回收旧手机,并进行后续的检修、维修、清洁等处理,以便再次销售或回收利用。这些环节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较高。其次,行业内竞争激烈,市场份额虽然不小,但也意味着需要不断投入资金用于市场推广、品牌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这些投入可能在短期内并不会立刻带来收益,反而会导致亏损的加大。
也有市场人士表示,二手手机回收领域一方面市场竞争充分,包括转转、闲鱼平台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超过闪回科技,在此情况下,闪回科技如果想抢滩市场份额,需要付出更大的财务成本,这也意味着公司面临着亏损加剧的压力;另一方面,从全国来说,二手手机回收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环节,总体尚有 80% 左右的市场空间待开发,或者说由竞争极为分散的小品牌企业获得,这一目前行业现状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如何扭转亏损局面,公司称制定了具体的业务计划及策略。预期与上游采购合作伙伴加强战略合作关系,加上在二手消费电子市场的声誉及形象提升,来自销售二手消费电子产品(尤其是二手手机)的收入以及线下销售收入均将增长。此外,随着公司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以及透过向主要上游采购合作伙伴提供协同效益及扩大销售渠道继续拓展回收服务业务,预期毛利及毛利率将有所改善。
从成本支出方面来看,闪回科技也随收入一样持续攀升。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成本分别为 6.88 亿元、8.63 亿元、10.8 亿元、12.35 亿元以及 7.59 亿元,这其中采购成本超过 8 成,今年上半年采购成本创新高至 91.3%。公司坦言,销售成本增加,主要是由于采购量随业务持续增长而普遍增加以及供应渠道因与主流消费电子品牌建立新战略合作关系而扩大;及新型号手机不断更新换代,导致其购买成本高于旧型号。有别于业内大部分竞争对手,公司始终专注于促进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以旧换新,并通过以旧换新方式向上游采购合作伙伴提供服务。
3
赎回负债近 8 亿,对赌上市倒计时
同一时期,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 1160 万元、1720 万元、1850 万元、2030 万元及 930 万元,分别占该等期间的总收入约 1.5%、1.9%、1.6%、1.6% 及 1.1%;行政开支为 4220 万元、4570 万元、5750 万元、6570 万元及 2520 万元,分别占该等期间总收入约 5.6%、5%、5%、5% 及 3%;研发开支为 1030 万元、1740 万元、1890 万元、1870 万元及 860 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约 1.4%、1.9%、1.6%、1.4% 及 1.1%。
现金流方面,报告期内,闪回科技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639.9 万元、-4373.6 万元、-4777.4 万元、-1844.9 万元以及 4371.8 万元,今年上半年终于转正;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约 5510 万元、4280 万元、7910 万元、9320 万元及 1.20 亿元;赎回负债分别为 3.07 亿元、3.76 亿元、6.85 亿元、7.59 亿元及 7.91 亿元。
显而易见,赎回负债金额持续飙升,而公司账面资金仅 1.2 亿元,或将面临较大资金压力。
闪回科技介绍,2021 年 -2024 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净额主要归因于同年亏损,部分归因于来自若干主要上游采购合作伙伴(为主流消费电子品牌及其指定分销商)的应收款项增加。公司应收款项增加,主要是由于加强与主流消费电子品牌的战略合作以扩大供应力度及以旧换新交易服务,导致该主流消费电子品牌向消费者提供但由公司预先支付的促销折扣增加;及消费电子品牌 A 因其内部贸易应付款项政策变动而延长结算期。
截至 2021 年、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以及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的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分别为 4000 万元、8930 万元、1.08 亿元、9880 万元及 8580 万元。
招股书还显示,闪回科技曾与 A 轮、A1 轮、C 轮及 D 轮投资者均分别签署了带有赎回权的特殊协议。其中 D 轮融资协议要求公司必须在 2024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合格上市,后经投资者同意延长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
资料显示,D 轮投资者有权于发生若干或然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未能于 2024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合资格首次公开发售)时要求公司赎回其股份。赎回价为以下较高者:D 轮投资者支付的投资金额加上每年 8% 的单利减任何已付股息;及 D 轮投资者持有的股份当时的公允价值。
前述市场人士认为,对赌式上市或将对企业产生实质性压力,正常而言,多数企业在 IPO 时已经取消对赌协议,一旦无法取消,意味着企业必须要在约定时间上市成功,倘若失败企业实控人要支付较大成本,严重的话可能将企业拖至泥潭。
目前来看,第三度递表持续冲刺之下,闪回科技的 " 对赌 " 成败距离今年年末仅 3 个多月。(港湾财经出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