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人创下的营销和市场体系,还用不用?
这里说的茶凉,凉的不是旧人,也不是人情冷暖。
而是旧人创下的品牌战略和市场营销体系,还用不用?
近日,埃安传出换人的消息。原广汽三菱董事长杨龙将接替肖勇,出任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兼埃安营销本部负责人。
从履历上来说,杨龙和肖勇就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不同风格领导之下的品牌和营销体系,终究会产生变化。
但是,大变,还是微变,还是暂时不变,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节奏,还未可知。
据公开信息,杨龙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广汽本田销售部,在燃油车时代,广本销售部曾被誉为 " 黄埔军校 " 的培养基地。在广汽本田期间深耕销售领域,杨龙积累了丰富的合资车企市场运营经验。
2013 年前后,杨龙调任广汽三菱,先后担任总经理办公室副部长、副主任,专注于公司战略协调与内部管理体系优化。
杨龙的履历,划重点的话,市场运营和体系优化,是他的强项。在当时汽车行业还普遍沉浸在传统营销模式时,杨龙就前瞻性地推行体验式营销,通过精心设计的品牌体验活动,将三菱品牌的越野基因和驾驶乐趣,精准地传递给消费者。
换而言之,他的上任,极有可能改变肖勇在埃安历经多年打造的营销体系。从市场角度来说,营销体系的变更,也意味着埃安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提起埃安,要分三个阶段。
2021 年,作为广汽埃安的销量主力,AION S 占广汽埃安全年销量近六成,但在 B 端市场的比例达到近七成。
埃安也曾毫不避讳地表示," 网约车并非低端的代名词,产品质量过硬才可以成为网约车的中坚力量。" 当时的在对外宣传,埃安经销商还打出," 中年人失业的退路 " 的标语,也在市场掀起了一番热度。
那两年,埃安销量风头很盛。单车型月销过万辆是常态,月销突破 2 万辆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整体销量长期稳居新势力品牌领跑之列。这是埃安的辉煌阶段。
2022 年,埃安完成了 183 亿元 A 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千亿元,积极推进 IPO 准备工作。2023 年埃安年销量达到巅峰的 49 万辆之后,广汽对埃安上市的计划有了新的考量。
后来的故事,也属于老生常谈。B 端市场曾是埃安的 " 护城河 ",却也成为高端化的 " 绊脚石 "。网约车标签撑起来的销量,对埃安来说并不足够,如何在 C 端市场重建品牌认知,成为关键挑战。
一路折腾,尽管埃安通过推出高端品牌昊铂和调整产品线试图转型,但是效果甚微。甚至于,还让埃安一度从从领跑者到追赶者。转型的阵痛,最明显的是 2024 年,产品线调整期的 " 青黄不接 ",一度让埃安面临产品空窗期的尴尬。
问题出在哪?
一句话,要守住中低端基本盘,又要冲击高端市场,在 " 向下渗透 " 与 " 向上突破 " 之间,难以实现平衡。
埃安的阵痛,并非个例,是新势力品牌的一个发展缩影。从 B 端转向 C 端、从纯电单一到技术多元,每一个变化,都需在规模与质量、速度与稳健间寻找平衡。
很难。考验着品牌力和体系力。这两点,都是埃安的弱势。
痛定思痛之下,肖勇作为埃安营销体系的核心构建者,带领着埃安进行产品的聚焦和营销体系的更新。
在品牌塑造上,肖勇也看得分明。他表示,之前的埃安,缺乏品牌印记。" 之前我们的品牌调性不明确的时候,开玩笑说,市场上流行什么或者哪个车型卖得好、什么风格卖得好我们就去做什么 "。
这个要改,不能别人干啥,埃安就干啥。" 埃安的目标,是能留下属于自己的品牌印记。"
但是,他也知道," 品牌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通过满足用户需求积累的。" 能够烙下印记的承载者,还是产品。
在产品上,肖勇认为,必须物美在前,价廉在后," 先要保证产品质量,守住安全底线,再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迭代降本。" 从高端向上的角度来说,埃安 " 开倒车 "。从生存发展的角度来说,埃安的品牌战略 " 不飘了,落地了 "。
去年下半年开始,埃安开始 " 物美在前,价廉在后 " 的产品布局,接连推出埃安霸王龙、埃安 RT 和埃安 UT 三款全球战略车型,覆盖 7 万∼ 15 万元主流价位的产品矩阵。
对于这三款车型,埃安是寄予厚望的。在埃安 UT 上市采访时,肖勇说," 爆款肯定是好的,但清场更佳 "。
他解释了埃安 UT 的定价逻辑,用非常有诚意的价格,满足从 A00 到 A0 到 A 三个级别市场的用户。他还算了一笔账,埃安 UT 达到月销 15000 辆就可盈利," 埃安完全有信心做到‘不赔钱’。" 言外之意,埃安 UT 给出了富有诚意的价格,理应热销。
不得不说,很敢想。
他的信心和埃安 UT 三个市场通吃的底气,来自番禺行动的改革。广汽集团希望通过番禺行动的整合,能重整营销团队,为这三大自主品牌的营销工作设立一个 " 新起点 "。
以番禺行动为背景,埃安 UT 的到来也在加速埃安从 B 端向 C 端转型。之所以这款车成为 " 番禺行动 " 第一车,肖勇也曾表示,倒也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恰好 " 赶上了 "。
" 科技平权 " 是埃安 UT 的核心叙事。肖勇提到," 埃安 UT 第一个把 AI 大模型智能座舱带入七万级别 "。不过,这款代表着埃安盈利与否的车型,截至目前最高月销是 5000 多辆。
也就是说," 埃安是在赔钱卖车。"
此外,埃安 V 霸王龙、埃安 RT 月销量也维持在两三千辆。如今,单一车型月销破万,对埃安来说也成了 " 一件难事儿 "。
今年上半年,埃安累计销量为 108677 辆,较去年同期下滑 13.97%。虽然,新的产品矩阵以 " 埃安三龙 " 作桥头堡,但是距离埃安所设定的 " 站稳 C 端主流市场 " 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产品布局的改变之外,能够让品牌印记传播出去的重心,还在于营销。于是,肖勇对埃安的营销体系进行了革新。建立了 " 线上 + 线下 " 双轨并行的销售模式,推出了 " 主机厂 - 经销商 - 用户 " 三级合伙人模式,通过一系列品牌营销活动提升市场声量。
找郭麒麟代言也是埃安的一个尝试,此外埃安还在各线城市布局 " 体验中心 " 与 " 出行中心 ",精准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此前的埃安,在营销上走了一些弯路,虽然获得了流量,但有些并不是正向的声音。所以,肖勇对于新的营销策略,再三强调了一个关键词——从触达到触动。
不过,目前市场效果还不算明显,就传出埃安进行人事变动的消息。肖勇所建立的营销体系,为杨龙设定了较高的起点,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目前,被寄予厚望的埃安三龙,销量还没有达到预期,广汽集团番禺行动之下,埃安启动增程、插混的多能源路线,随着埃安向上,昊铂向下,曾经分工明确的昊铂与埃安,也将会出现一些技术和市场的 " 重叠 "。
这些都将是杨龙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今,行业进入 " 技术肉搏期 " 的当下,以技术革新带动体验创新,才是 C 端永恒的命题。
杨龙,能摸到命题的脉搏吗?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