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拾音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听到好声音的途径不再仅依靠现场演出,而是更多来自录制内容的传播,通过音频平台、视频平台收听录制的声音。音频行业蓬勃发展,声音录制市场稳步增长,2024 年全球录制音乐产业收入达 296 亿美元,同比增长 4.8%,连续十年保持增长。
播客赛道持续火热,有声书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市场对优质录音棚的需求不断攀升。但优质录音棚不仅需要高精度的录音设备,还需要专业的拾音技术做核心支撑,才可以把好声音完美的录制下来。以往顶级的录音棚大多使用国外品牌的设备,而深圳的一家初创公司正试图打破这一长期由海外品牌主导的录音行业垄断格局,建立以中国音频厂家设备为主的优质录音棚。
全向声打造独特盲盒录音棚
1976 年,年仅 20 多岁的赵平老师踏上做专业录音的道路,一干就干到现在。如今,赵平老师在专业录音领域已经是第 50 个年头,他见过的录音棚不计其数,从学校的小型录音棚,到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的顶级录音棚。但这些大大小小的录音棚里几乎都用的进口音频设备,赵平老师对这件事始终耿耿于怀,这为他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赵平老师此前历任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录音师、录音技术部主任,并担任 SONY 公司驻中国的专业音频技术顾问,他退休后,即便已经 72 岁了,仍毅然决定创业。2023 年,赵平老师与黄文宣联合创立全向拾音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全向声),致力于全向拾音技术、节目制作、耳机智造以及相关技术应用。
9 月 19 日,全向拾音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将出席 2025 亚洲 AI 音频大会,对盲盒录音棚、全向声技术、3D 全向拾音装置设备进行重点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它的展位上交流探讨。
全向拾音技术公司创立后,开始组建跨学科多领域的人才团队,将 100 平仓库打造成盲盒录音棚,用于录音、直播、音乐节目制作、试听、演示以及文化内容创作等。与行业内的录音棚相比,盲盒录音棚的独特之处主要有两点:空间融合、设备国产化。
在行业内,我们看到的录音棚绝大部分都是一个演播室,一个控制室,这两个空间通常是独立的,衔接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录音棚。盲盒录音棚打破了传统录音棚惯有的设计思维,它将演播室和控制室合到同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可以做录音也可以做制作,实现了 " 录编一体 " 的高效体验。
盲盒录音棚是行业内首个以国产厂家音频设备为主搭建的录音棚。赵平老师和黄文宣老师秉持着将更多国产音频设备带进录音棚的初心,建立了盲盒录音棚。黄文宣老师向我爱音频网透露," 这个录音棚,小到话筒、支架、电缆,大到调音台,甚至功放、音响等等,都是由中国的音频厂家生产制造的。" 他呼吁更多国产音频厂商的设备一起来共建更好的盲盒录音棚。
开创全向拾音技术
在声音录制的过程中,拾音是决定录音最终音质的 " 第一道关卡 "。这非常考验企业的拾音技术的能力,你需要在不同场景、复杂现场环境中完整捕捉人声、环境音的层次感和细节,同时又要通过足够强的算法去抑制背景噪音,这样才能获得优质的录音音质。
全向拾音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从 2011 年开始全向声的研发工作,通过自主研发、反复验证和精心雕琢,开创了全向拾音技术,具有独特优势。全向拾音技术可以突破复杂现场环境限制,拾取全部声场信息,完整捕捉人声和环境音的层次,再通过专属算法高效抑制背景噪音,录制的声音效果更有真实感和清晰度。
在音乐节目制作领域,搭配自研的全向声节目制作技术,可实现普通耳机 3D 收听、7.1.4 沉浸声等效果,为音乐录制赋予更丰富的空间感。
该公司还将全向拾音技术与信号处理方法结合,优化拾音指向性,聚焦人声并过滤环境杂音,为听障人士推出优质的助听耳机。针对 VR 内容制作,依托全向拾音技术及空间听觉理论,实现 360 ° 声场还原,让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声音体验。
全向拾音技术是该公司在拾音环节站稳脚跟、保障录音音质的核心,也是其在音频市场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的关键。
3D 全向拾音装置,拟人耳高效拾音
官网显示,这家成立仅三年的音频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推出了不少惊艳产品,包括 3D 全向拾音装置、沉浸声全向拾音装置、超大振膜电子管话筒、小振膜电容话筒、驻极体电容话筒、定向交谈耳机、监听耳机等。
3D 全向拾音装置专为耳机收听研发,且能兼容音箱收听的效果。这个设备最大的亮点为拟人耳高效拾音、简化话筒数量。在拾音方面,3D 全向拾音装置表现尤为出色。3D 全向拾音装置两侧配置的心形电容传声器类似人的两个耳朵,中间设置有一个遮挡物,以模拟人耳的方式去拾音,不仅可以完美呈现直达声,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完整的声场信息。
传统的拾音方式,乐池里面需要三四十只话筒,舞台上还要至少二三十只话筒,才能拾取完整声场信息。而全向声极大简化了话筒数量,3D 全向拾音装置仅用 2 只话筒就能实现传统多话筒的拾音效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