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医典她知 09-17
羊水栓塞,一场与死神的较量!35岁以上产妇要小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分娩床上,一声咳嗽吓坏了所有人。

" 咳咳。"

产妇这声突发的咳嗽与逐渐困难的呼吸 [ 1 ] ,瞬间敲响了医生脑中的急救警钟。

" 血压和血氧饱和掉了!"

麻醉医生的提醒,更加重了医生心中的紧迫感。

为产妇接生的医生在心中疯狂祈祷:

" 别是羊水栓塞啊!"

羊水栓塞,孕妇分娩时很害怕遇到。

如果产妇的羊水进入母体循环,会引起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循环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这个过程被称为 " 羊水栓塞 "。

羊水栓塞不仅起病急骤、难以预测而且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 2 ] 。

据统计,全球范围羊水栓塞的发病率为 1.9-7.7/10 万,死亡率为 19%-86% [ 1,3 ] (不同国家之间有差异)。

可以说,这是医生、产妇跟死神之间的一场较量。

不过在最近几年中,因为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支持疗法的快速启动,病死率已经明显下降。

羊水栓塞真的那么可怕吗?羊水栓塞的时候我们体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公开接受的羊水栓塞发生机制,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通常,在生孩子的第二产程(第二产程是从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的阶段),由于子宫剧烈收缩,当羊膜腔内压力超过静脉内压力时,羊水便有可能被 " 挤 " 出。

除此之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宫体损伤、血窦破裂、胎膜破裂,羊水也会趁机通过破损血管进入到母体循环系统。

进入循环系统的羊水携带着病原体(之前母体羊水受过感染)或者本身来自胎儿的一些产物(比如核酸、透明质酸等),自此开始了攻池之征。

免疫细胞敌我不分,就容易化身 " 武士 ",攻击产妇的血管、气道等,造成毛细血管的渗漏、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 4,5 ] 。

一些胎儿产物也可以被母体天然抗体 IgM 识别,从而激活补体(C3a 等),继而激活肥大细胞开始脱颗粒。

如果免疫细胞这个武士兴奋过头,喷洒巨量炎性介质,就可能产生破坏性的炎症反应损伤自体组织器官。

简单来说:

当发生羊水栓塞时,母亲体内正发生着我们难以想象的残酷而激烈的战争 [ 6 ] 。

母亲体内的免疫系统与外敌的斗争,正如原子弹轰炸搬迅速摧毁着自身机体,产妇会十分迅速出现众多危急生命的症状。

研究表明,年龄在 35 岁及以上的产妇出现羊水栓塞的几率显著增加 [ 7 ] 。 

另外,多胎妊娠、前置胎盘、急产、子宫破裂以及引产等的妇女,羊水栓塞的几率也显著增加 [ 2,3,7,8 ] 。

这类人群的母胎屏障被破坏,羊水成分极易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羊水栓塞相应症状。

如果,你或者朋友,刚好是其中一类宝妈,也不用太担心。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减少风险的。

在生产前,宝妈们要记得严格体检并尽量控制好血压、血糖等问题,如果孕检过程中发现有任何异常,都记得及时找医生咨询并处理。

在生产中,如果宝妈有任何不舒服,比如:

突然上不来气;

突发咳嗽(ps:并不是所有的咳嗽都是羊水栓塞,也并不是所有的羊水栓塞都会出现咳嗽);

胸痛,头晕头胀,恶心想吐,心悸,烦躁,麻木等等 [ 2 ] 。

咱可别客气,及时反馈给医生由医生来评估风险。

因为羊水栓塞实在是发生得太快,医生尽早及时发现这些症状,才能够尽早抢救治疗。

羊水栓塞的发生,或许我们谁都无法准确预测,但发生后就无疑是一场与死神的赌博,医务人员自会拼尽全力,可也需要宝妈们的配合。

其实,每一次的生产,每位妈妈都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看完这篇文章,请给妈妈一个巨大的拥抱!各位妈妈们,辛苦了。

想第一时间了解更多健康内容,记得把腾讯医典她知设为星标哦,我们每天都等待着与你的相遇!

特约作者

何安东 |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博士生

审稿专家

刘海防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 1 ] Ye Feng, Hui-Xia Yang.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 J ] . Chinese Medical Journal,133 ( 14 ) :1719-1721.

[ 2 ] 谢幸 , 孔北华,段涛 . 妇产科学 ( 第 9 版 )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8:209-212.

[ 3 ] 周 玮 , 漆洪波 . 美国母胎医学会羊水栓塞指南(2016)要点解读 [ J ]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6, 32 ( 9 ) :864-867.

[ 4 ] 隋峰 , 姚文鹏 , 耿墨钊 , 刘晓巍 , 姜艳 . 妊娠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诊疗进展 [ J/OL ] . 医学综述 ,2022 ( 02 ) :313-320 [ 2022-01-23 ] .

[ 5 ] Suvannasarn R. and Tongsong T. and Jatavan P.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the pathophysiology, diagnostic clue, and blood biomarkers indicator for disease prediction [ J ] .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20, 47 ( 2 ) : 159-165.

[ 6 ] Tomoaki Oda, Naoaki Tamura, Yi Shen, Yukiko Kohmura-Kobayashi, Naomi Furuta-Isomura, Chizuko Yaguchi, Toshiyuki Uchida, Kazunao Suzuki, Hiroaki Itoh, Naohiro Kanayama.Amniotic fluid as a potent activator of blood coagulation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Study with rotational thromboelastometry [ J ] . Thrombosis Research,2018,172:142-149.

[ 7 ] Fitzpatrick K E et al. Incidence, risk factors,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of amniotic-fluid embolism: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an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 J ] . BJOG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2016, 123 ( 1 ) : 100-109.

[ 8 ] Y. Metodiev, P. Ramasamy , D. Tuffnell.Amniotic fluid embolism [ J ] . BJA Education,2018, 18 ( 8 ) : 234-238.

内容制作

*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往期推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