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6 日,在港交所上市的创新药企业药捷安康(HK02617,股价 209.200 港元,市值 830.310 亿港元)股价出现大幅波动,引发市场和投资者广泛关注。9 月 17 日,药捷安康开盘股价继续大幅波动,盘中一度涨逾 30%,上午收盘涨 9.38%;下午波动幅度有所收窄,截至当日收盘涨 8.9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由于药捷安康近期被纳入包括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在内的多只指数成分股,导致部分跟踪指数的相关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被动买入药捷安康,这一情况也引起热议。
对此,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基金公司 9 月 16 日下午就开始在跟指数公司和交易所沟通,后面肯定会有优化方案出来。" 希望指数公司能优化整套方法论,尤其对港股要考虑流动性的问题,在纳入的时候要比较谨慎。"
股价大幅波动引关注
药捷安康被称为 " 妖王新股 ",其股价在 9 月 16 日出现大幅波动,引发业内关注。
药捷安康 6 月 23 日登陆港交所,其股价一直处于小幅上涨态势。9 月 8 日,这只股票被调入港股通标的,此后便开启 " 狂飙 " 模式,连续多日大幅上涨,9 月 12 日上涨 77.09%,9 月 15 日更是大涨 115.58%,令人咋舌。但到了 9 月 16 日," 疯狂一日游 " 行情出现了,盘中,药捷安康一度大涨 63%,最高每股报 679.5 港元,市值逼近 2700 亿港元,下午,该股上演 " 高台跳水 ",截至收盘下跌 53.73%,市值也缩水至 762 亿港元。这走势仿佛让人坐了 " 过山车 "。9 月 17 日,药捷安康股价继续波动。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药捷安康近期被纳入多只指数,导致跟踪指数的相关 ETF 被动买入药捷安康。根据指数编制方案,样本股要实施季度定期调整,于每年 3 月、6 月、9 月和 12 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个交易日实施。以此计算,应该是 9 月 15 日调整。
虽然目前国证指数官网上,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样本股情况只更新到 8 月 29 日,并没有药捷安康,但从相关 ETF 的申赎清单中,已经看到了药捷安康的身影,也从侧面印证了这只个股已在此次调整中被纳入指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业内了解到,虽然指数样本股调整会有具体实施生效的日期,但各家公司的具体调仓时间有所不同。为了控制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基金经理会在临近生效日进行调仓,如果生效日没有调整完成,还可以接着继续调整。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产品都会在规定的实施日期前完成调整,这些跟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产品也不会例外。
根据国证指数官网,目前跟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产品共有 7 只。根据 Wind(万得)数据,跟踪该指数的产品规模合计为 359.63 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最新规模为 217.39 亿元(截至 9 月 16 日,下同),其次是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 和工银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最新规模分别为 79.08 亿元和 54.23 亿元,另外规模超过 10 亿元的还有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 联接基金。
可以看到,在这些有业绩可查的基金中,虽然都是跟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但表现还是存在差异。这与基金规模、基金经理操作节奏的不同等紧密相关。另外,药捷安康只是权重股当中的一只,对 ETF 整体表现的影响有多大,也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更为重要的,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药捷安康被纳入指数的相关问题。
业内称后续会有优化方案
事实上,药捷安康在 8 月发布公告称,公司已获选并将纳入部分恒生指数系列成分股,包括恒生综合指数、恒生综合行业指数 - 医疗保健业、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恒生创新药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等 9 只指数,自 9 月 8 日起生效。
就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选样来说,在选样方法上,首先剔除选样空间内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额低于 1000 万港元的股票;然后,对选样空间剩余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从高到低排序,选取前 50 只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样本数量不足时按实际数量纳入。
在这些标准之下,上市尚不足 3 个月的药捷安康就进入该指数的样本股。有行业人士计算,药捷安康在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权重在 2.6% 左右,如果本周股价继续上涨或许还会升高。
知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基金公司从 9 月 16 日开始就在跟交易所、指数公司沟通,有公司 9 月 16 日下午已经到指数公司去了。沟通的要点之一,就是为何这样一只流动性比较弱的个股,能在指数当中占这么大的权重。
" 个股有这么大的价格波动,它的权重波动也会非常大。从理论上讲,指数权重股通常需具备稳定流动性,不应该价格波动这么大,尤其对港股这一块,不够严谨。"
由于 ETF 是被动产品,要跟踪指数,因此基金经理只能在这个约束条件下去做应对。" 大家看到的在基金净值层面上的差异,那可能就是不同基金经理在操作层面的一些分化。特别是在股价波动这么大的背景下,各家的操作肯定会有不同。另外,这个操作跟规模也有关系,有些规模大一点的需要买的量比较大,那可能会比较谨慎;如果规模不大,那需要买的量就比较少。"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经过反复沟通,应该会紧急调整,后续肯定会有优化方案出来。" 希望指数公司能优化整套方法论,尤其对港股要考虑流动性的问题,在纳入的时候要比较谨慎,另外在权重的计算方面也更透明一些。"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