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金融研究院 前天
靴子落地,这条主线,该启动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9 月 15 日,市场披露马斯克增持 10 亿美元特斯拉股票的消息;此外,马斯克同步宣布将于下周召开聚焦人工智能、Optimus 机器人等领域的重要会议。叠加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近期密集落地订单的利好,人形机器人板块彻底爆发,相关指数涨幅显著,成为市场焦点。

其实,自 9 月 5 日以来,A 股始终维持窄幅震荡格局,板块轮动节奏明显加快,市场主线在 AI 算力、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等板块间反复切换,行情把握难度持续加大。

具体来看,这一阶段的市场表现主要受中美贸易谈判进展不明朗、美联储降息决议待定等外部因素压制;二者的不确定性叠加,共同抑制 A 股市场的风险偏好,部分资金选择持币观望,A 股由此进入缩量震荡阶段。

不过,随着中美贸易谈判落幕与美联储降息落地,市场情绪有望逐步回暖。

根据商务部公告,中美双方围绕共同关注的经贸议题展开坦诚、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沟通,就减少投资障碍、推动相关经贸合作等事项达成基本框架共识,谈判取得积极成果。

与此同时,美联储如期启动 25bp 的降息操作,符合市场预期;此外,最新公布的利率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计年内或将再进行两次降息,每次降息幅度为 25bp,年内累计降息幅度有望达到 75bp。这一举措或将释放双重利好,一方面," 弱美元 " 趋势有望持续,人民币或延续升值态势,推动外资流入 A 股市场;另一方面,当前国内经济正稳步复苏,美联储启动降息后,我国政策的操作空间与灵活性显著提升,为巩固经济复苏势头,后续有望推出更多增量政策,为 A 股流动性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我们认为 A 股后续仍有望延续震荡上行趋势,当前阶段选择具备确定性的优质赛道、等待轮动机会,或许是更稳妥的投资策略。

具体到人形机器人板块,在多重事件催化下,板块已连续多日获得资金净流入,市场关注度持续攀升。后续叠加更多产业政策落地、技术突破,以及四季度宇树科技提交 IPO 等事件的推动,人形机器人作为具备强产业趋势的赛道,有望成为 A 股市场核心主线之一。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人形机器人基本概念

首先,从定义来看,人形机器人是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具备类人类外观及行为特征的智能装备。它整合了 AI 大模型、多模态感知、光学技术、仿生运动控制等多领域高精尖技术,具备拟人化智能,既能实现人机交互,又能完成感知、推理、决策等关键环节,使其不仅可大幅提升产业效率、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还能更顺畅地融入现实场景,具备广阔的应用潜力。

其次,从技术分类来看,根据中国联通研究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应用与发展前瞻》报告,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架构可分为 " 大脑 "" 小脑 "" 肢体 " 三大关键环节,三者协同支撑其稳定运行

" 大脑 " 是以大模型为核心技术支撑,主要负责提供任务交互、环境感知、任务规划及决策控制能力,是机器人实现 " 智能决策 " 的核心。

" 小脑 " 则聚焦运动控制功能,通过精准调控关节、电机等部件,确保机器人动作自然流畅,是实现 " 灵活运动 " 的关键。

" 肢体 " 是构筑机器人 " 钢铁之躯 " 的基础,是实现拟人化功能的关键载体,涵盖芯片、传感器、电机、灵巧手等先进技术组件,直接决定机器人的物理执行能力。

另外,从产业链结构来看,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已形成上游核心供给、中游本体制造、下游场景应用的完整体系

上游以核心材料与关键软硬件为主。核心材料侧重高性能、轻量化特性,可提升机器人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并实现减重,助力其性能升级;关键软硬件则能增强感知精度与操作灵活性,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的泛用性,具体涵盖芯片、传感器、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关节组件、动力电池等硬件,以及机器视觉、人机交互、机器学习、系统控制等软件技术模块。

中游则聚焦人形机器人本体的设计、制造与集成环节,是连接上游技术输出与下游应用需求的核心枢纽,对企业的软硬件整合及整机调试能力要求较高。

下游为应用端,覆盖工业生产、医疗服务、家庭服务、商业服务、公共事业等多个细分场景,且随着技术成熟,应用边界正从工业领域向消费端持续拓宽。

此外,从技术发展阶段来看,人形机器人正逐步从 " 单纯机械运动 " 向 " 通用智能体 " 演进,未来有望具备完成感知、推理、决策等全链路任务的完全自主能力;当前正处于 " 条件自主向高度自主 " 的过渡期。

同时,从应用场景来看,人形机器人的实用潜力正逐步显现,其可广泛覆盖工业生产、医疗服务、商业服务、家庭服务、公共事业等众多领域。

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生产、检测及高危险性作业等环节,可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工作,同时依托 AI 大模型完成自主决策,快速执行生产、检测与故障修复等任务,有望大幅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在家庭服务领域,其可提供护理陪伴、家务协助等多元化服务,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持续加深,老年群体对居家护理、情感陪伴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一趋势或将为家庭服务类人形机器人开辟广阔需求空间。

二、政策推动下技术持续进步

正是基于人形机器人广阔的应用前景,政策层面正持续发力,推动其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目前已形成 " 中央定方向、地方强执行 " 的协同政策格局。

在中央层面,政策引导尤为明确。2023 年 10 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阶段性目标,2025 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实现关键技术突破,2027 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动行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产业发展划定清晰路径;2024 年 1 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加快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突破人形机器人等高端装备,重点攻克机器人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仿生感知与认知、智能灵巧手、电子皮肤等核心技术,并推进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产品的研制及应用。此外,国务院颁布的《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

与此同时,在地方层面,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地区,相继出台配套支持政策,通过补贴扶持、资金注入、园区建设等方式,聚焦技术突破、产业化推进、场景落地应用等关键环节,推动本地企业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未来,政策支持力度有望持续加大,进一步为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与产业化落地保驾护航。

在政策驱动下,人形机器人领域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推动技术快速突破,商业化进程逐步加快。

具体来看,在软件端,随着多模态大模型、核心算法持续突破,机器人的环境感知精度、决策响应速度显著提升,智能化水平不断升级;在硬件端,指关节、灵巧手等关键部件灵活度持续优化,机器人运动稳定性与操作精细度持续改善。

从企业动态来看,当前海内外头部企业均在加速布局

从国内企业来看,头部厂商接连发布新款产品,逐步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其中,优必选推出的工业人形机器人 WalkerS2,搭载智能体技术、配备灵巧手与仿生手臂,可灵活完成高难度作业动作,目前已获得 2.5 亿元订单,即将进入量产阶段,2025 年计划产能达 1000 台;宇树科技 2024 年交付量已达 1500 台,同时推出家庭 / 商业服务型机器人 Unitree R1,持续获取市场订单;众擎机器人则推出 25 公斤级轻型家庭陪伴机器人,售价 3.85 万元起,主打 " 年轻人的第一台人形机器人 ",或有效降低消费端准入门槛。

从海外企业来看,特斯拉在 2025 年推出最终定型 Optimus   V3 机器人,其外观高度拟人、动作流畅,灵巧手更向高度仿生、精细化方向升级,可执行复杂任务。马斯克透露,今年将启动 Optimus 的逐步量产,计划 2030 年实现百万台级产能,单台成本降至 2-2.5 万美元,并预计未来特斯拉 80% 以上市值将由机器人业务贡献。

此外,英伟达、谷歌等国际科技大厂也纷纷推出相关模型与技术平台;国内方面,蚂蚁集团等巨头也切入该赛道,发布具备烹饪、医疗护理功能的人形机器人 R1。头部企业的集中资源投入,或将大幅缩短行业研发周期,加速技术落地进程。

同时,今年以来多项标志性事件,正逐步验证人形机器人从 " 技术验证 " 到 " 商业落地 " 的可行性。

今年 4 月,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成功举办,参赛机器人突破运动控制、散热性能、续航能力、环境感知、自主平衡等技术难关,成为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的关键里程碑。

此外,8 月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顺利举办,赛事不仅涵盖足球、田径、体操等运动项目,还设置物料搬运、药品分拣等实用化场景竞赛。从产业视角看,赛事中海量运动数据的积累与算法优化需求的提升,或有望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特种作业等场景的快速落地。

三、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

从市场规模维度来看,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空间正随着技术成熟与场景拓宽持续释放。

首先,在国内市场来看,根据亿欧智库预测,随着技术持续成熟、机器人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升、产品价格逐步下降,需求端应用场景将从工业领域向商业服务、家庭服务延伸,预计到 2040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 3 万亿元。

同时,在全球市场来看,中国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有望达 1.24 万台,2035 年或将增至 500 万台;摩根士丹利则提出更长期展望,在乐观情景下,到 2050 年全球投入使用的人形机器人数量或将达 10 亿台,市场规模突破 5 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第一大使用国。

综合来看,人形机器人正逐步迎来关键技术拐点,2025 年或成为其量产元年,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逐步落地与成熟,行业有望迈入产品密集推出期;叠加四季度宇树科技提交 IPO 申请等关键事件的推动,行业有望迎来多重利好催化

因此,在当前流动性宽松的市场环境下,人形机器人作为具备强产业趋势、政策支持明确、市场空间广阔的赛道,有望在本轮牛市中获得超额收益。我们认为,可提前布局产业链核心环节,重点关注 PEEK 材料、芯片、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系统集成、整机设计及制造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 iFinD 提供支持】

本文由公众号 " 星图金融研究院 " 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高政扬。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ai a股 降息 美联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