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场揭牌仪式让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园区)再次站在聚光灯下。作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重要载体,园区承担着推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发展合作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园区内,各家企业大屏上的数据不断滚动更新,车间里高速运转的拆解设备与智能化生产线协同作业,共同诠释着这里 "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 的实践成果。从园区内联动发展,到布局京津冀上下游产业,再到探索国际市场,天津企业正立足循环经济,迈向更广大的产业宏图。
扩大 " 朋友圈 "
资源协同促业务量上涨
在天津新能集团(以下简称新能集团)的生产车间,一辆报废汽车正被叉车运到自动化拆解线上。拆卸、破碎、分选……按照这些流程一步步完成后,这辆报废汽车将变成各种可回收利用的材料。那些可直接回用的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等,经过检测和修复后进入再销售渠道;而其他部分,则通过精细筛分,分离出钢铁、有色金属、塑料等不同材质。
新能集团办公室主任都玉春介绍,该集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报废王应用程序线上 + 线下回收体系、建设新能云数据平台,完成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践行低碳、环保生产溯源的全过程,再生铜产品年节碳 120 万吨以上,废钢产品年节碳 400 万吨以上,实现废旧资源再利用率达到 99%。
在新能集团每年拆解的数万辆汽车中,部分为新能源汽车。从其车身上拆解下来的废旧动力电池,有些会直接运至与其相距 2.3 公里的天津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动力电池)。该公司为 A 股上市公司格林美集团旗下企业。
天津动力电池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该公司回收废旧动力电池的整体趋势良好,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以旧换新政策促进了电池回收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正值新能源客车以旧换新热潮。预计今年,其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回收同比增长 100% 以上。
据介绍,包括新能集团在内,天津动力电池的合作企业在全国共有 900 多家,主要是车企和电池厂商。其中,在京津冀地区,奔驰、小米、力神等企业都是其重要合作伙伴。
同样在京津冀地区发力的还有天津巴特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特瑞)。该公司打造的京津冀动力电池回收示范项目,已成为国内首个万吨级全自动免放电拆解线商业化运行基地。
" 传统的锂电池拆解处理效率低、产能极小,且存在安全风险。对此,我们研发了拆解和分选技术,去除放电环节,提升安全性和效率,用智能分选技术取代人工环节,实现了效率和精度的同步提升。" 巴特瑞科技战略合作部总经理程广雨说。
与此同时,巴特瑞还与园区内恒信达、格力再生等车辆拆解企业形成资源协同循环。" 在园区内,我们与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上下游合作,拆解出来的铜、铝等材料基本实现就地输送;同时,产出的黑粉、碳酸锂等也直接配套销售给相关企业。园区内聚集了大量从事电器、汽车及电动三轮车拆解的企业,其产生的退役电池包多数交由我们处理。此外,梯次利用企业产生的报废电池也基本由我们承接。" 程广雨表示。
驱动产能升级
新业务补全产业链
记者获悉,废旧电池回收后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梯次利用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检测,剩余容量在 80% 左右的废旧电池具有很高的再利用价值,可通过梯次再制造形成新的储能产品,主要用于家庭储能或工商业储能。如今,一些产业园区也通过这些梯次储能产品实现 " 削峰填谷 ",从而节省电费开支。
而那些无法梯次利用的废旧电池会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手段,拆解回收电池外壳、金属线束等可利用资源。" 目前拆解后的电池,综合利用率可达 99.5% 以上。" 天津动力电池上述负责人表示,企业许多合作伙伴既是其上游企业,也是客户,一些拆解的材料经过加工处理后还会返还上游企业。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巴特瑞正在探索新项目——废旧动力电池的湿法资源化综合利用。据介绍,该项目运用的湿法冶炼技术,是利用酸、碱等化学试剂将电池中的金属元素溶解出来,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分离和提纯步骤,得到高纯度的金属化合物。这一环节是电池回收的关键一步。
" 今年 4 月,我们将试验生产线搬到了天津基地,并计划在外面的空地处再建一个厂房,预计 2027 年正式进入量产阶段。" 程广雨表示,该项目已成为公司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的重要一步," 它将拓宽和延长公司的产业链,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我们希望未来能将这一套从精拆到破碎打粉、再到湿法冶炼这一整套工艺,向有需求的企业进行输出。目前,天津尚未有废旧动力电池湿法冶炼工厂。该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补全天津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形成完整闭环。"
在 TCL 奥博(天津)环保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TCL 奥博)的智慧监控中心,回收量、拆解量、库存量都在大屏幕上实时滚动更新。该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王小丹告诉记者,公司主要通过智能化流水线,将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脑等废旧家电,拆解加工为可再生利用的各类金属、塑料、玻璃等。其中,塑料进入深加工车间,经过精细处理、造粒,得到塑料粒子,供给下游家电、汽车等制造企业循环利用。目前,该公司已被收录进数十家企业的供应商目录。
在一排展示产品中,一种黑色粉末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这是一级硅粉,是光伏产出物。"TCL 奥博光伏项目负责人刘健告诉记者,废旧光伏回收是该公司今年孵化的业务,也是为迎接光伏组件生命周期结束作出的准备。
" 我们今年运行了一条生产线,其年产能达数千吨。目前,我们除了在京津冀地区回收退役光伏组件之外,也针对大型企业客户探索以旧换新服务。比如,对于发电量下滑的光伏电站,我们可以提供新的光伏组件,并将废旧组件进行资源再生。" 刘健说," 后续,我们将根据市场情况扩大产能,也会考虑引进新工艺。"
畅通出海渠道
" 城市矿产 " 产业集群开发
眼下,循环经济发展已成为众多领域的重要趋势,一些海外国家和地区也逐渐重视汽车等各个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今年 8 月,欧盟正式实施的《新电池法》设定了动力电池最低回收率,规定企业要对生产或使用的电池进行回收利用,以及企业要对材料回收技术及生产技术进行改进等。这也为国内相关企业出海提供了契机。
" 平台搭建以后,我们有望通过该平台获得更多海外客户的资讯及资源,让我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天津动力电池上述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
近日,记者注意到,巴特瑞与上市公司亿纬锂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巴特瑞将作为亿纬锂能在天津的区域预处理中心,处理天津地区的报废电池,以满足未来电池回收市场需求。" 我们从两三年前就计划布局出海,不过一直没能和头部的电芯企业形成捆绑。这次协议签署后,我们有望在平台的助力下,携手合作伙伴进一步推动海外布局。" 程广雨说。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王小丹。在她看来,这种平台化、集群化的模式将为企业海外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园区招商吸引力越强,入驻的大型企业越多,上下游合作机会将显著增加,无论是稳定的大客户还是灵活的小订单,都能实现资源高效协同。与此同时,企业产品销往海外市场的渠道更加畅通,引进海外资源时,也有望享受平台带来的贸易便利。" 她说。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赵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现有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报废汽车拆解、废旧家电拆解、废旧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再生资源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我们将深度聚焦‘城市矿产’产业集群开发、再制造产业发展、再生资源跨境流通等领域,搭建新型工业化产业承接平台和综合物流枢纽平台,拓展再生资源跨境流通,畅通循环经济产业国际合作交流渠道。"
这幅循环经济的 " 绿色宏图 " 正在津沽大地上变得愈发清晰生动。
(记者 郝一萍 文并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