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两档脱口秀网综的再度 " 顶峰 " 对决并未将开局时的热度延续。
《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以下简称《喜单 2》)9 月 13 日上线收官之战,演员翟佳宁爆冷夺冠。节目播出次日," 翟佳宁回应夺冠质疑 " 登上小红书热搜第 9,未继续攀升。
消息官宣前,翟佳宁是否夺冠已成小红书热议话题,不少女性网友表示,节目组此前靠房主任、嘻哈、王越等女性演员获取了大量关注和流量,最后冠军却被直男风格演员摘得,仿佛被节目组 " 背刺 "。也有网友说,翟佳宁决赛成功炸场,夺冠没毛病,几位热门女演员的表演反显后劲不足。
再看《脱口秀和 Ta 的朋友们》第二季(以下简称《脱友 2》)这边。演员何广智的夺冠被不少网友认为实至名归,是对 " 传统脱口秀 " 的一种捍卫。但也有网友称,何广智因一篇 " 年终述职 " 夺冠,更像是笑果内部对资深员工的一种迟到的肯定。该节目在正确的氛围中结束,一同变得平静的还有网络热度。
需要提及的是,即便网友对两档节目冠军归属分别存在些许争议,也都只能算小范围议论——《喜单 2》决赛上线第二天,翟佳宁夺冠的消息在抖音娱乐榜中仅列 TOP43,在微博热搜榜最高排第 13 位、在榜时长不到 3 小时。
两档节目播到后期也再未出现可以和它们开播伊始涌现的房主任 " 平静又幸福的一天 "、小帕 " 被六婚的爸催熟 " 以及嘻哈关于职场性骚扰的段子流传度相媲美的内容,后两个短视频切片目前在抖音上的点赞量已分别达 227.5 万和 104.6 万。
相比 2024 年两家首度对打,《喜单》开播至付航夺冠 "passion" 梗、" 猴式表演 " 持续火热、漫才兄弟初上节目即以黑马之姿夺冠成热议话题并火上春晚,走到第二季,两档节目在社交媒体上都显得沉寂了不少。
《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在 2016-2022 年的时间段里曾轮番独家上线,一度为腾讯视频引来可观的流量、品牌和用户,如今大众对脱口秀已不再陌生,网络视听环境已然发生迅猛变化,脱口秀网综渐露疲态,它已很难再像从前一样对平台起到巨大的用户拉动效应。
脱口秀网综不灵了?
从《吐槽大会》第一季上线开始算起,脱口秀网综现已走过 9 年。
脱口秀无疑是舶来品。2015 年,文娱公司笑果文化在国内力推美式脱口秀 "stand-up comedy"、一个人一只麦的表演形式,后于 2017 年联合腾讯视频推出网综《吐槽大会》,节目策划出让脱口秀演员吐槽演艺明星的机制,脱口秀或称单口喜剧这一演出类目由此迅速为国内年轻一代熟知。
《脱口秀大会》的上线则预示着脱口秀网综玩法更进一步,该节目通过竞技 PK、领笑员拍灯、现场观众投票、层层淘汰的形式选出 " 大王 ",谁能得 " 大王 " 往往成节目最大看点。经过两季市场培育,《脱口秀大会 3》因杨笠 " 普信男 " 段子、王勉音乐脱口秀、李雪琴 " 宇宙的尽头是铁岭 " 等内容在全网引发关注,脱口秀成功被带入大众舆论场。据大数据平台艺恩数据,《脱口秀大会 3》总决赛上了全网 44 个热搜。而该节目第 4、5 季热度继续提升,赞助商亦在加磅。据海克财经依照该节目官方信息所做加总统计,《脱口秀大会 3》赞助商共有 6 个,第 4、5 季则分别有 11 个和 10 个。
因 2023 年 5 月演员 House 言论事件,脱口秀网综曾近乎整体修整一年。到 2024 年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同题材对打、各自推出一档新节目时,市场情况已发生变化。
首先是观众出现分流,平台品牌效应被稀释。
社交媒体上不乏脱口秀爱好者吐槽自己这两年夏天都很忙,鹅厂还没看完桃厂又更新 2 集。激烈竞争对观众来说是好事,但对平台来说,市场供应增加,观众注意力难免被冲散。在赛制可称雷同的情况下,对于节目中出现的爆梗、短视频切片等,观众往往只记得表达者,记不住播放平台。
" 争大王 " 赛制不再新鲜,节目里各种无关内容对有些观众来说显得冗长、多余。
有网友就在小红书吐槽《喜单 2》的前采和后采冗长。演员张踩玲也曾在段子里调侃 " 最没用的就是气氛组嘉宾,他们不点评,(就是)纯享版 "。《脱友 2》《喜单 2》照例启用大量新人演员,有网友评论不少演员比到后半段其实已经憋不出新段子,这导致他们最好的表演反而就是前面那些," 争大王 " 赛制变成尬演。比如两档节目前期经常炸场的房主任、王小利、真勇等演员都被网友吐槽过出品不稳、后劲不足。
观众已对大量生活琐事、演员反复吐槽的内容出现了审美疲劳。小时候的趣事、抖机灵、为造梗而叙事,中式脱口秀已由 " 冒犯的艺术 " 演变成了家长里短的故事会大全,何广智此前讲坐地铁、买沙发的段子还可有效炸场,到 2025 年," 穷门 " 叙事赛道开始变得拥挤。
值得关注的是,女性主义议题、性别议题成两档节目共同破局亮点,但也有观众表示题材有雷同部分,并称接下来期待女性演员在这方面有更广阔视野的表达。
以 " 争大王 "" 夺冠 " 赛制为核心的脱口秀网综已进入发展成熟期,如何在赛制、题材等层面给观众新意,留住观众对长内容的注意力,成为新课题。
就平台侧来说,随着短内容在各个层面流行,观众对长内容的注意力在持续下降,长视频平台基本盘面临持续冲击。
长视频集体 " 变短 "
长视频平台用户见顶压力近年愈发清晰可见。
爱奇艺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爱奇艺总营收人民币 66.3 亿元,同比下降 11%,归属于爱奇艺的净亏损为 1.337 亿元,会员服务收入 40.9 亿元,同比降 9%;财报同时提到,会员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内容阵容较为单薄。爱奇艺最后一次公布付费会员数是在 2023 年第四季度财报中,彼时爱奇艺日均订阅会员数 1.003 亿。
腾讯控股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为 1.14 亿。据腾讯财报,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高点在 1.29 亿(据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近两年其付费会员数一直在 1.13 亿到 1.17 亿之间摇摆。
短剧平台的高速发展让这种压力具像化。
调研机构 QuestMobile 此前在《2025 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中列出的一组数据被广泛引用,成为短剧侵蚀长视频市场的明证。数据显示,字节跳动旗下短剧平台红果短剧 2025 年 6 月 MAU 即月活达 2.12 亿,同比增长 179%,首次超过长视频平台优酷 2 亿的月活规模。
国内头部长视频平台无不曾奋力拉新、求爆款,超级网综《奇葩说》《脱口秀大会》及各类选秀综艺 IP 价值被无限放大。而今长短视频融合竞争抢夺用户,碎片化娱乐消费方式盛行,即使是纯享版也动辄 1 小时 1 集的脱口秀网综,已多少显得内容过载、进度条太长。
长视频平台主流应对策略之一是下场做短剧。
在 5 个月前的 4 月 23 日 -24 日举办的 2025 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 CEO 龚宇表示 " 行业的问题大家都非常清楚,我就不多说了 "。龚宇 " 不多说 " 的正是长视频平台持续面临的来自短视频、短剧兴盛引致的用户注意力流失的挑战。龚宇称,10 年前观众注意力是 2 分钟,现在是 40 多秒,网剧集数要减,时长也要减。
腾讯在线视频 BU 董事长孙忠怀在 2025 年 6 月 23 日举办的腾讯视频影视年度发布会上也提到了行业当前面临的两大变量。他总结为 " 竖屏剧如何与长视频平台共舞 " 及 "AI 会怎样改变内容生产和消费 "。
短剧,又称微短剧,国家广电总局给出的定义是 " 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 15 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内容 "。调研机构艾媒咨询《2024-2025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及出海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微短剧市场正值爆发式增长时期,预计 2027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超 1000 亿元。
爱优腾芒自 2024 年起加大了对短剧的投入力度。具体来说,爱奇艺 2024 年 9 月入局微短剧,腾讯视频 2024 年底入局竖屏短剧,优酷 2025 年 3 月成立 " 微短剧中心 ",芒果 TV 2024 年底确立微短剧布局计划。
焦虑与速度都摆上了台面。
长视频平台这种 " 长短融合 " 战略也同时渗透到了网综层面," 微综艺 " 概念再度兴起。
国内早期知名微综艺有 2016 年优酷推出的《你好,是鹿晗吗》、姜思达 2017 年主持的采访节目《透明人》,后者一期节目只有 13 分钟。2020 年腾讯视频推出 " 小鲜综 " 品牌,被认为正式在微综艺领域发力,《毛雪汪》是其代表。时任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邱越在 2023 年接受采访时曾说过,把综艺 " 做小 ",原因之一就是 " 面对短视频的冲击 "。
抖音、快手也频频在微综艺上试水,如抖音 2025 年 6 月上线旅行综艺《姐妹不打烊》,节目常驻嘉宾有知名歌手郁可唯、张含韵等,周更 4 期,每期时长只有 20 分钟;快手 2024 年推出亲子综艺《小铁环游记》,一期时长 5 到 20 分钟不等,在已更新的 5 季内容中,节目尝试以横屏、竖屏不同方式呈现内容。
2024 年开始,可以看到长、短视频平台都加大了对微综艺的探索。2024 年 3 月抖音发布《新抖综方法指南》,2024 年 4 月腾讯视频启动 " 微综艺计划 ",2024 年 12 月爱奇艺发布 "2025 微综艺计划 ",红果短剧 2025 年开始做短剧演员出演的微综艺。
据海克财经观察,微综艺往往因商业模式丰富新颖受到平台青睐,但目前还未跑出和《毛雪汪》同等知名度的原创 IP。
加大力度做短内容之外,AI 已成为长视频平台破局第二落点。具体到内容层面,AI 的重要作用也是如何让内容变得更短。
爱奇艺 2025 年 4 月发布产品端 " 速看 " 功能,主打利用 AI 快速剪辑一部剧,缩短用户观看时长,目前该功能已在爱奇艺 APP 铺开,如平台热度超 8 千的拼播剧《赴山海》目前已更新 12 集长剧集,配套的 " 高光速看版 " 更新了 74 集,此外,这部剧还有另外 4 种短版本。腾讯视频 2024 年发布了类似功能 " 连播全部看点 ",以剧集《长安的荔枝》为例,该剧第一集 46 分钟,如果只看 " 看点 " 的话,看完只需 10 分钟。
在此背景下,《喜单 2》《脱友 2》两档脱口秀网综,单集时长以小时计的体量显得太重。
从紧密绑定到 " 不适合打比赛 "
相比脱口秀以前和网综紧密绑定的关系,现在两者的关联度下降不少。
在《脱友 2》上夺冠后,何广智引用演员张骏的观点称 " 脱口秀不适合打比赛 ",《喜单 2》冠军翟佳宁发表夺冠感言时同样说 " 喜剧不是用来比的 "。
这是两档节目选手难得不互相吐槽、观点一致的时刻。
实际上,不少脱口秀演员都曾在采访中提到,线下讲脱口秀和上节目是两回事。比如杨笠在早年曾说过线下演出和录节目是两个工种,线下的光是全打到演员身上的,录节目是空旷的超高棚,声音说出来容易飘掉。周奇墨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过线下演出更强调跟观众的互动,这些内容都是表演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的是,脱口秀这种喜剧表演形式在国内迅速普及,网综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脱口秀演员史炎在 2017 年曾说当时脱口秀演员的上升通道还不完整,只有做线下和上综艺,上综艺台阶太高。今天看来,脱口秀演员已经有了多样化的跃迁可能。
传统脱口秀演员更多选择了一条进入演艺圈的路子。
一周前的 9 月 10 日,小红书上一条脱口秀演员庞博主持央视航天之夜演唱会的短视频火了,点赞量超 1.1 万,一条高赞评论称 " 庞博老师离主持春晚又近一步 "。
成为主持人是脱口秀演员进入演艺圈的新路子,此前已经通过影剧综踏足演艺圈的脱口秀演员还有李雪琴、徐志胜、杨蒙恩、杨笠。
目前来看,演艺路子最宽的是李雪琴,但其实李雪琴此前并非职业脱口秀演员,自称上节目是第一次讲脱口秀。除开李雪琴,脱口秀演员目前广泛接触影剧综的有徐志胜、王勉。因容貌有特点、易辨识,徐志胜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走红后进入演艺圈,从最早在综艺露脸几秒钟开始转型成影剧综三栖艺人,还在 2025 年网剧《侠客行不通》中担任男主角。在热播综艺《哈哈哈哈哈》中,王勉也逐渐由飞行嘉宾转为常驻嘉宾。
因会玩梗、有喜剧人设,脱口秀演员参演综艺较普遍,而在转换赛道比如拍网剧时则有可能口碑滑坡,比如网剧《侠客行不通》至少有 8 位脱口秀演员出演,豆瓣评分仅 4.2,一条高赞评论称 " 所有脱口秀演员都让人出戏 "。
随着脱口秀线下市场升温,也有许多演员把重心放到了线下。2024 年 " 轻舟已过万重山 "(庞博语)后,脱口秀行业蓬勃发展。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5 年上半年剧场热门项目和消费趋势洞察》显示,2025 年上半年脱口秀演出场次同比增长 54.1%,票房同比增长 134.9%,人次同比增长 124.0%,脱口秀已成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仅次于话剧。
梁海源、呼兰、童漠男、付航、小鹿是做专场的代表人物。小鹿于 2017 年开始在 Livehouse 办个人专场,到 2024 年小鹿第 5 个个人专场《我的中女时代》已开启全球巡演。
而据海克财经综合售票网站及巡演信息了解,这些头部脱口秀演员国内巡演票房已多达人民币千万级别。
以呼兰为例,大麦网官方信息显示,2024 年、2025 年,呼兰专场《草台班子》已在 22 个城市举办了 58 场演出,定价一般分为 320、380、480、580 元四档。2025 年五一期间《草台班子》在武汉两天演了 3 场,演出地点是湖北剧院,据媒体报道,演出开票后 " 秒售罄 "。按该剧院 1328 个座位估算,单场演出票房在 42 万到 77 万元之间。考虑到湖北剧院的座位规模在国内中部城市较为常见,如按场均 1200 人、票价 380 元计算,呼兰全国巡演票房超 2600 万元。
脱口秀也从 Livehouse、剧场剧院走向了更大场馆。
杨笠 9 月 5 日在上海静安体育中心体育馆举办了脱口秀专场,这是内地脱口秀演员首次体育馆级专场,场地超 4000 座,票档 220 元至 680 元,和国内二线歌手演唱会票价相当。
也有演员将目光转向创办本土俱乐部。步惊云、Norah、小块、伟大爷都曾是脱口秀网综知名选手,现在他们都在经营自己的俱乐部。
网综已更多变成演员打开名气的跳板,出名后可进入更广泛的文娱行业,而且事实证明,这并不耽误他们开专场。美国许多知名脱口秀演员都会在线下讲段子成名后进入影视行业, 比如国内观众熟悉的 " 观察式 " 脱口秀代表人物杰瑞 · 宋飞(Jerry Seinfeld),他最早也是以单口喜剧演员身份登台,后通过情景喜剧《宋飞正传》(《Seinfeld》)收获声名与财富。香港 " 栋笃笑 " 始祖黄子华 2024 年出演电影《破 · 地狱》男主角,该片以 1.22 亿港币票房打破了香港影史华语片票房纪录,豆瓣评分 8.3。
回看国内市场,脱口秀依靠网综已在年轻人中间实现了强劲渗透,网综在脱口秀方向最重要的使命其实已经完成。接下来它要面临的问题和所有 " 综 N 代 " 要面临的一样,那就是怎样通过创新,持续吸引观众,避免陷入各种套路之中。而叠加用户需求变化、长视频平台由短内容兴盛所带来的压力与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显得更为艰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