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地区的打假潮从未停止过。
近期,曼谷邮报报道,消费者保护警察突袭了曼谷 Bang Khun Thian 区的两座仓库,查获了价值超 1000 万泰铢(约合 220 万元人民币)从中国走私的货物。
这些产品包括潜在危险的家居用品、化妆品和食品——驱蚊剂、消毒剂、染发剂、卫生巾、口红、布丁和果汁。
它们不仅没有泰语标签,也没有泰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注册号或许可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给不知情的泰国消费者。
图源:bangkokpost
这不是泰国执法部门第一次查处此类仓库。2025 年 7 月,有人员因吸入疑似使用管道疏通产品产生的有毒气体不幸死亡,这一处由中国投资者租赁的大型非法仓库才被发现并捣毁。
该仓库以隐秘模式经营长达 3 年,每日发货量达 7000-9000 件,查获 41 万余件涉案物品,总价值超 2000 万泰铢(约 445 万人民币)。
不只是泰国,整个东南亚都在加强市场合规监管:
马来西亚拥有复杂的认证体系,不同产品需要获得 SIRIM、NPRA、Halal 或 ST 等认证。2025 年,马来西亚对电子类产品实施了新要求,必须过 RoHS2.0 检测,通信设备得做 IPv6 协议测试;
印尼从 2025 年 7 月开始对电商平台卖家征收 0.5% 的所得税,适用于年营业额超 5 亿印尼盾(约 3.2 万美元)的卖家;
泰国要求所有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危险物质都必须有泰语标签和 FDA 注册号,同时也正在修订密封包装食品要求,对微生物标准、生产过程、包装和标签提出更高要求。根据泰国《危险物质法》,违法者可能面临最高 3 年监禁、30 万泰铢罚款或两者并罚。
面对东南亚日益收紧的合规要求,卖家应该主动拥抱合规,而不是冒险打擦边球。卖家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最新法规动态、寻找可靠的本地合作伙伴,在合规路上企业才能长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