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林昀肖
9 月 17 日,迈威生物(688062.SH)发布公告称,与 Kalexo Bio, Inc. 公司就 2MW7141 项目相关签署《独家许可协议》及《优先股股权购买协议》。根据上述协议,迈威生物许可 Kalexo 就 2MW7141 项目相关在全球范围的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以及其他方式开发许可产品的权利。
迈威生物将从 Kalexo 获得最高可达 10 亿美元的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以及低个位数的特许权使用费,其中包括一次性、不可返还的首付款及近端付款 1200 万美元现金,作为对价的一部分,迈威生物将在符合约定条件下另外获得 Kalexo 总计双位数的 A 轮优先股。
迈威生物介绍,2MW7141 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双靶点小核酸药物,主要针对血脂异常人群的血脂调控以及高危心血管事件的预防。2MW7141 协同调控效应明确,其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对靶基因强效且持久的抑制效果,并且脱靶风险较低。
作为有望成为首款采用非 LNP 递送系统的双靶点 siRNA 药物,2MW7141 未来可为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提供更为高效和便捷的治疗选择。
今年以来,迈威生物已与齐鲁制药、CALICO 分别达成两笔 BD 合作。而在此次交易中,迈威生物首次采用 NewCo 模式达成 BD 合作。迈威生物表示,许可协议的签订预计将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时代周报记者电话联系迈威生物证券部,希望了解迈威生物此次 BD 交易选择 NewCo 模式的原因,以及选择临床前产品而非其核心产品的原因,对方表示不方便回答上述问题。
9 月 18 日,迈威生物股价开盘涨停,随后又有所波动,报收 54.75 元 / 股,上涨 13.21%。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对外授权收入走低
根据公告,Kalexo 是一家由 Aditum Bio 设立的创新药公司。Aditum Bio 专注于生物医药创新的风险投资和公司孵化平台,由前诺华高管 Joe Jimenez 和 Mark Fishman 于 2019 年联合创立。Aditum Bio 在全球范围内甄选有潜力、未被充分满足医疗需求的创新药物、疗法或技术。
迈威生物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公司基于 2MW7141 优秀的成药性数据,选择在项目早期即与 Kalexo 建立合作关系,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加速产品全球开发进程,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全部协议签署不会导致公司主营业务、经营范围发生变化,对公司独立性没有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情形。
此次合作是迈威生物今年第三次达成 BD 合作。此前,迈威生物在 6 月 26 日晚间公告宣布与齐鲁制药、CALICO 分别达成合作。
迈威生物及其全资子公司泰康生物与齐鲁制药就上市产品注射用阿格司亭 α(包括迈粒生 ®,8MW0511)签署《新药项目技术许可协议》。迈威生物独占许可齐鲁制药在大中华区内开发、生产、改进、利用和商业化许可产品的权利。
此次交易首付款和销售里程碑合计最高达 5 亿元,其中包括一次性不可退还的首付款 3.8 亿元,以及许可产品净销售额最高两位数百分比的特许权使用费。
同时,迈威生物也与谷歌旗下抗衰老公司 CALICO 拟就 IL-11 靶向治疗(包括 9MW3811)签署《独家许可协议》,迈威生物独家许可 CALICO 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所有区域内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许可产品的权利。
CALICO 将向迈威生物支付一次性不可退还的首付款 2500 万美元,此外,迈威生物还可额外获得合计最高达 5.71 亿美元的近端、开发、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按许可产品净销售额计算的阶梯式特许权使用费。
今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迎来 BD 交易大爆发,医药魔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 License out 总金额接近 660 亿美元,已超 2024 全年 BD 交易总额。
密集的创新药 BD 交易从 5 月末起大爆发,一直延续至今。5 月 -6 月,有近 20 家药企相继官宣与跨国药企的 BD 交易合作,涉及 GLP-1、双抗、ADC 等热门研发领域。其中巨额首付款屡屡出现,三生制药与辉瑞的交易获得 12.5 亿美元首付款,打破国产创新药出海首付款纪录。而相比之下,在今年 BD 交易浪潮下,迈威生物的 BD 交易金额相对不高。
根据迈威生物最新招股书,从营收结构来看,2023 年迈威生物对外授权收入为 8559.50 万元,占总营收 67%,而到 2024 年,对外授权收入为 5503.00 万元,占营收比重降至 27.6%。而到 2025 年上半年,对外授权收入为 9.40 万元,占营收比重降至 0.1%。随着迈威生物产品商业化推进,销售药品收入逐渐支撑起营收。
在 5 月 30 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记录表中,迈威生物表示,2025 年是公司创新药 BD 业务非常关键的一年,公司希望能够取得一定突破,具体推进中的管线有 Nectin-4 ADC、B7-H3 ADC、CDH17 ADC、ST2 单抗、IL-11 单抗等。目前来看,IL-11 已经完成 BD 落地,后续公司将持续推进另外几条管线的合作。
迈威生物也介绍,2026 年开始,公司 BD 的重点管线中将增加具有全球差异化优势的基于新一代 TCE 平台开发的管线,此前在 AACR 会上亦发布了有关平台和产品的介绍。同时,公司始终认为 BD 业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
两度赴港上市
迈威生物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创新型药物和生物类似药,主要产品为抗体、ADC 药物和重组蛋白、小分子化学药等。
据迈威生物 2025 年半年报,公司拥有 14 个处于临床前、临床或上市阶段的重点品种,包括 10 个创新药,4 个生物类似药,目前已经有君迈康 ®、迈利舒 ®、迈卫健 ® 及迈粒生 ® 四款产品实现商业化。
在此次 BD 交易中,迈威生物未选择已商业化的核心产品或临床后期产品,而是选择了一款临床前产品,对于选择临床前产品的原因,时代周报记者电话询问迈威生物证券部,对方表示不便回答。
从迈威生物近期业绩情况来看,根据其 2025 年半年报,2025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 1.01 亿元,同比下降 12.43%;归母净利润亏损 5.51 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进一步扩大,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亦有所扩大。与此同时,迈威生物营业成本同比大幅增长 249.11%。
对于营业收入减少的原因,半年报中分析称,上年同期迈威(美国)就 9MW3011 项目与美国 DISC MEDICINE, INC. 达成的独家许可协议确认收入金额较高,本期未实现授权许可收入,技术服务收入减少较多。
对于营业成本大幅变动的原因,半年报中解释称,主要系本期药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较多,药品销售成本相应增加;同时,上年核查批产品在核查完成后进行商业销售,相关费用已计入研发费用,对应营业成本较少,而本期药品销售基本不涉及核查批产品。
2025 年上半年,迈威生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392.45 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缩窄。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 2024 年底的 63.61% 升至 2025 年中的 77.54%。
Wind 数据显示,自 2017 年成立以来迈威生物尚未实现盈利,在 2022 年科创板上市后,迈威生物 2022 年至 2024 年已累计亏损超过 30 亿元。
在此背景下,迈威生物今年两度申请赴港上市。8 月 29 日,迈威生物发布公告表示,其已于 2025 年 8 月 29 日向香港联交所重新递交了发行 H 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的申请资料。此前在 1 月 6 日,迈威生物也曾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迈威生物相关股东当下或也在遭受信任危机。8 月 4 日晚间,迈威生物公告,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收到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刘大涛在 2022 年 1 月 18 日至 2022 年 7 月 18 日期间,使用周某证券账户累计买入 " 迈威生物 "97.66 万股,合计成交 1929.77 万元,累计卖出 " 迈威生物 "63.43 万股,合计成交 1388.36 万元。
依据《证券法》第四十四条和第一百八十九条的规定,刘大涛被给予警告,并处以六十万元罚款。迈威生物表示,上述决定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