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1 月 16 日,在那一年的骁龙峰会上,最后一代硬件层面明确兼容 32 位应用的旗舰移动平台第二代骁龙 8 正式发布。直到今日,它依然被不少用户奉为经典。
2023 年 10 月 25 日召开的骁龙峰会上,除了第三代骁龙 8,最大的亮点莫过于高通自研 Oryon CPU 架构的首次亮相。随着骁龙 X Elite PC 平台的正式发布," 骁龙本 " 首次有了与 x86 轻薄本正面竞争的底气。
2024 年 10 月 24 日举行的骁龙峰会上,Oryon 架构不仅推出了第二代,更是 " 扩军 " 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汽车座舱、智驾平台,高通的自研异构 AI 生态于此时形成闭环。
以上,就是我们三易生活对于高通之前三年骁龙峰会最显著的印象。不难看出,早在 2022 年时,高通的技术重点还集中在对 Arm 架构的 " 排列组合 " 以及能效优化上,但自从 2023 年开始,由于有了 Oryon 架构作为整体的新方向,打通异构计算、建立自有的跨端生态,便成为了高通在整个消费电子领域的 " 核心任务 "。
真 · 自研生态不一样,骁龙的性能优势愈发明显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现在做芯片的厂商哪个不讲生态的故事,高通又有什么区别呢?别说,与大多数竞争对手相比,高通的做法还真就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高通是目前极少数有能力同时自研 CPU、GPU、NPU、基带等,几乎全部关键及周边架构的厂商。与那些仅能在 " 公版方案 " 上做修改,或者只能自研其中某些部分的竞争对手," 全自研 " 的优势就给高通带来了在芯片性能设计上更大的空间。
就拿去年秋季亮相的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来说,当竞争对手还普遍苦于 Arm 公版方案无法做到高主频,因此使得 CPU 单核性能受限、进而影响到日常使用的响应速度时,唯有高通凭借 Oryon 自研架构轻松做到了 4.3GHz 以上的 " 双超大核 " 配置。
除此之外,在 GPU 领域,高通长期以来的自研 Adreno GPU,也使得他们在新游戏、新开发工具的适配速度,甚至是老产品的长期、持续性能优化上,都有着更高的 " 自主权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其实也就变相提高了骁龙移动平台的长期性价比。
Oryon 架构领衔,跨端融合道路已铺平
这还没完,考虑到未来无处不在的 AI 生态,高通所独有的硬件优势更是为其长期的跨设备 AI 联动,甚至是算力融合铺平了道路。
比如在高通的 AI Hub 网站,就可以看到小至骁龙可穿戴系列平台、骁龙畅听耳机芯片,大到骁龙 X 系列 PC 平台和骁龙座舱至尊版,均可以享受来自高通的跨设备 AI 模型适配服务。开发者可以很简单地为他们想要适配的硬件开发 AI 功能,而且只需一次开发,便可同时兼顾不同尺寸、不同定位的高通产品线和产品形态。
在这里格外值得一提的,便是骁龙 8 至尊版,如今基于这款移动平台,大量终端厂商都开发出了差异性极大的端侧 AI 功能。从小米的影像大模型到荣耀的端侧 AI 智能体,再到 ROG 游戏手机的游戏中 AI 自动辅助操作,它们全都运行在相同的骁龙平台上,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技术原理、功能侧重,充分体现了高通自研架构赋予其软件生态的 " 自由度 "。
与此同时,正式因为有着全自研的架构,就使得高通可以更轻松地做好更多第三方软件的适配,甚至是实现 " 一次开发、全平台受益 " 的效果。
比如,Oryon 架构与谷歌 Chrome 浏览器之间就进行了专门针对网页性能的优化。而这不只是会让搭载骁龙移动平台的旗舰手机在日常使用 Web APP 时的速度更快、功耗更低,同样也会造福前一年已经发布的骁龙 X 系列 PC 设备,以及采用 Oryon 架构的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毕竟许多车载 APP 同样是基于 Web 架构实现。站在开发者的角度来说,高通这种 " 跨端统一 " 的技术路线就会大幅减少他们的工作量,让他们更乐意为高通、为骁龙平台做专属优化。
骁龙峰会再度提前,助力中国厂商走向世界
关注移动设备市场的朋友可能已经知道,2025 年对于高通来说,本身也是一个有着格外重要意义的年份。因为今年恰逢高通成立 40 周年,以及进入中国市场 30 周年的 " 大日子 "。
或许正是为了呼应这一点,有消息显示,高通今年不仅将骁龙峰会的举行时间提前,更是会支持国内手机厂商以比过去早得多的时间窗口,推出搭载全新骁龙旗舰移动平台的新机。在 " 双 11" 之前,就能让消费者可以买到更多搭载骁龙新旗舰 SoC 的机型。
很显然,这样的策略既反映出高通对于新旗舰性能的高度自信,同时更是体现了他们如今对于中国品牌产品研发能力的充分肯定。当然,对于如今的国内手机厂商来说,这些早早上市的新旗舰,本身也会帮助他们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 " 拔得头筹 "。
换而言之,高通与中国厂商、中国市场早已形成了 " 相互成就 " 的关系。而作为 " 献礼之作 " 的全新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则注定要为高通的 40 周年、为他们在中国市场的 30 周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