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港 A 市场半导体板块继续强势。
多只股票涨幅超过 10cm,盘中创出历史新高。
其中,中微公司涨超 11%,北方华创、中芯国际涨超 4%,带动半导体设备 ETF ( 561980.SH ) 涨 3.28%,年内涨幅 45.77%。
尽管午后两地市场有回调,但中证半导指数(931865.CSI)依然收涨超过 3%。
01、集体上涨
半导体板块表现活跃,源于多重积极因素共同推动。
从全球视角看,货币政策环境出现积极变化。
美联储降息为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面对科技行业的约束有所缓解。
产业层面传来诸多好消息。
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项目获得央视重点报道。该项目与七家国产 AI 芯片企业达成合作,已完成 1700 余台设备采购,总算力规模接近 3500P,标志着国产算力集群实现规模化商用。
央视还报道,阿里 PPU 芯片在部分重要参数上比肩英伟达的 H20 芯片。
同时,龙头企业也释放出积极信号。
其中,百度透露第二季度数字人相关业务收入约 5 亿元,环比增长 55%;腾讯则宣布 AI 能力全面开放并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据报道百度也在尝试用昆仑芯 P800 训练新版文心大模型。
在 HW 全联接大会 2025 上,轮值董事长分享了昇腾芯片的后续规划,预计 2026 年第一季度推出昇腾 950PR 芯片,四季度推出昇腾 950DT,2027 年四季度推出昇腾 960 芯片,2028 年四季度推出昇腾 970 芯片。
机构对中国半导体企业关注度也在明显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数十家外资机构调研国内半导体上市公司,其中多家公司获得超过 20 家外资机构的重点关注。
国际投行(高盛等)近期还上调了国内领先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的目标股价,反映出国际资本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信心。
02、快速追赶
在过去几年,由于 AI 的崛起,加上周期触底反弹,半导体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
在时间节奏上,海外无疑先行一步,不论是企业业绩还是估值提升,以及股价反应,都已经印证半导体的投资逻辑。国内虽有一定延迟,但目前追赶速度并不慢。
实际上,自 2018 年起,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占全球总需求的比例超过 50%,细分方向,像半导体设备,同样是全球第一。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大陆继续稳居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市场份额占比超过三成。
在最热的 AI 算力需求上,中国也是全球最大之一。
国内知名科技企业 HW 近日发布报告称:
2035 年全社会的算力总量将增长 10 万倍,AI 存储容量需求将比 2025 年增长 500 倍;通信网络的连接对象将从 90 亿人扩展到 9000 亿智能体,实现移动互联网至智能体互联网的跃迁。
然而,在供给端,像 AI GPU、关键的半导体设备,整体的国产化率仍然偏低,设备比例大概在 20% 左右。
不过,好消息是,这个领域的国产化速度很快。
例如,国内 AI 大厂在 AI GPU 的选择上,逐渐偏向国产公司,在刻蚀设备、清洗设备、热处理设备、去胶设备等领域,国产化率已经增加到 30%,甚至更高。
在 EUV 方面,虽然和世界最先进的尚存在差距,但进展也是比较快的。
例如,上海微电子(SMEE)已实现 90nm 制程。此外,在薄膜沉积、量测检测、离子注入等设备上,国产厂商正在 28nm 及以上成熟制程领域加速渗透。
03、业绩兑现
更直观的数据,是一些重点公司的 2025 年中期业绩。
如:
寒武纪,营收暴增 43 倍,净利润首破 10 亿,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海光信息,营收同比增长 45.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0.8%。
又如:
中芯国际,营收增长 23.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9.8%,毛利率 21.9%,同比提升 8 个百分点;
中微公司,营收上涨 43.9%,其中,刻蚀设备收入增长 40%,其 LPCVD 设备收入暴增 608.2%;
北方华创,营收增加 29.5%,其刻蚀设备收入超 50 亿,薄膜沉积设备收入超 65 亿;
拓荆科技,营收增加 54.3%,薄膜沉积设备龙头,受益于国内晶圆厂扩产;
......
从产业链角度看,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持续受到市场重视和产业政策支持。
这或是中证半导指数持续受到市场关注的重要原因。
细看该指数,会发现两大突出特色:
首先,指数更侧重上中游的设备、材料、设计等,合计占比约 90%。
具体来看,49.9% 权重集中配置设备龙头,21.7% 覆盖数字芯片设计,10.1% 投资集成电路制造,9.8% 跟踪半导体材料。
其次,成份股集中度较高,前五大权重占比超 59%,前十大成份股占比超 78%,集合了寒武纪、海光信息、中芯国际以及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公司,弹性大。
从上一轮半导体上行周期看,半导体设备 ETF ( 561980.SH ) 跟踪的中证半导指数区间涨幅 494.71%,居同类指数第一,显示该指数在半导体上行周期具备较强的弹性优势。
半导体设备 ETF ( 561980.SH ) ,也是跟踪中证半导指数中规模最大 ETF。
场外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招商中证半导体产业 ETF 场外联接 ( 020464.OF,020465.OF),一键布局半导体设备投资。
04、两大助攻
近期,A 股市场整体走强,同时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这两大因素共同为半导体行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行业不仅迎来资金面的改善,也获得战略性的发展窗口。
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资金环境改善,助力行业长期投入。
半导体属于技术和资金双密集型行业,从研发到量产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美联储降息预期带动全球流动性转向宽松,这为国内市场创造了更有利的货币环境。
一方面,利率环境趋于宽松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环境使得一级市场资金更充裕,推动 VC、PE 类资金增配像半导体这样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
第二,市场预期提升,投资意愿增强。
A 股市场的整体活跃,显著提升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牛市氛围中,投资者更关注产业的长期成长空间,而非短期的价格波动。
同时,在此背景下,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企业短期业绩的容忍度也会提高,他们或更看重技术突破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宽松的流动性,活跃的交投,也有助于提高半导体行业的估值水平。随着资金风险偏好上升,他们也愿意给予相关企业更高的估值溢价。
可以说,A 股市场的活跃表现和全球流动性预期的改善,为国产半导体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资金环境的改善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市场预期的提升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而产业内在的成长动能则确保了行业的长期发展潜力。
05、结语
全球半导体市场,正迎来一个景气的上升期,当中不仅有半导体周期的向上,而且有 AI 这个最大的催化因素。
目前看,半导体下游需求仍然旺盛,消费电子,尤其是 AI 手机、AI 电脑、AI 算力基建,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智能制造、机器人等产业,每一个都需要大量的芯片。
国内还叠加了诸如政策强力支持、自主可控等逻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大基金 ")、税收优惠、以及各类国家级别的战略规划等,都将半导体产业列为战略性优先发展领域。
而在海外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供应链安全成为重中之重,会直接推动国内晶圆厂加速验证和采购国产设备与材料。
以上,构成了半导体板块庞大且确定的投资逻辑。
在此逻辑下,龙头公司凭借技术突破、平台化布局和强大的研发投入,展现出更强的业绩韧性和成长潜力。
具体而言,个股可以重点关注两个方向:
一是直接受益于 AI 和智能驾驶等趋势的优质芯片公司;
二是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等关键环节实现技术突破的龙头企业。
指数方面,如中证半导指数,集合了诸多设备、材料、设计等方面的龙头公司。
而对应的指数基金,如半导体设备 ETF ( 561980.SH ) 及场外联接 ( 020464.OF,020465.OF),则提供了一键布局半导体板块的投资工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