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前天
经过近4年博弈,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全面生效 佳兆业将减债86亿美元,这次能“翻盘”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9 月 16 日,佳兆业集团(HK01638,股价 0.202 港元,市值 18.41 亿港元,以下简称佳兆业)盘中一度涨超 30%,领跑港股内房股板块。截至 16 日收盘,股价涨幅为 12.50%。

就在 9 月 15 日晚间,佳兆业发布重磅公告,宣布公司所有境外债务重组条件已全部达成,重组方案正式全面生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业内素有 " 不死鸟 " 之称的佳兆业,自 2021 年底陷入流动性危机以来,经过近 4 年的债务重组谈判,公司境外债务化解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佳兆业公告显示,公司已向合格债权人发行总额约 133.72 亿美元的金融工具,并计划于 9 月 16 日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佳兆业此次债务重组,还将实现一定规模的债务削减、债务展期,并降低新票据利率。

尽管境外债务重组取得实质进展对佳兆业是利好消息,但公司经营压力并未出现逆转。今年上半年,佳兆业营收下滑超过三成,股东应占溢利为亏损超百亿元。

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佳兆业此次能否真正摆脱危机、实现 " 上岸 ",仍待观察。

9 月 16 日下午,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债务重组方案对佳兆业最大的帮助在于到 2027 年,公司无需面临刚性还本的压力,只需维持一定规模的现金流以偿还利息,这为企业积极自救及新业务拓展提供了空间。

" 在此期间,企业可以通过现有项目资产变现、加速销售及再投资等举措,实现现金流良性循环。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公司仍将面临市场方面的压力。" 宋红卫进一步指出。

境外债务重组方案生效

自 2021 年底爆发流动性危机以来,佳兆业的境外债务重组一直是行业关注焦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佳兆业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谈判耗时较长,经过多轮与债权人协商及方案优化,最终形成了以 " 债务豁免 + 新工具替代 " 为核心的解决方案。

佳兆业公告显示,公司已按债务重组计划完成关键步骤,向符合条件的债权人发行了总额约 133.72 亿美元的金融产品,其中 6 档新票据和 8 档强制可换股债券计划于 9 月 16 日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

根据佳兆业境外债务重组方案,8 档强制可换股债券总额为 68.92 亿美元,若全部转换,将新增 130.16 亿股股份,占佳兆业现有股本的 185%。

佳兆业表示,此次境外债务重组将直接削减公司约 86 亿美元的债务规模,并将剩余债务期限平均展期 5 年。这意味着到 2027 年底,公司无需承担境外债务的刚性还本义务,有效规避了短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佳兆业进一步指出,公司此次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历经多轮协商与优化,通过对原有范围内债务的全面解除与豁免,以发行新票据和强制可换股债券的方式,实现了债务结构的根本性优化。

据记者了解,在利息负担方面,佳兆业新票据的票面利率设定在 5.00%~6.25%,较公司历史境外债务利率有所下调。长期来看,这将减少佳兆业利息支出,为盈利修复创造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佳兆业此次境外债务重组生效节奏快于预期。今年 9 月 2 日,佳兆业曾披露债务重组取得 " 关键性进展 ",并预计生效日期在 9 月底。但从佳兆业上述公告看,公司提前半个月完成了所有流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佳兆业与债权人的沟通较为顺利。

在当前房企债务重组普遍面临协商周期长、条款落地难的背景下,佳兆业的案例或许为其他出险房企提供了一定参考。但有业内人士也指出,不同企业的债务结构、资产质量存在差异,重组方案难以直接复制。

对此,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指出,佳兆业境外债务重组耗时近 4 年才完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司与债权人之间长期的博弈态势。" 对佳兆业而言,过往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一方面是因为公司股价长期低迷,即便债转股,债权人也会有所顾忌;另一方面则是企业资产处置不及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债务重组的进程。"

" 上岸 " 之路仍面临考验

尽管境外债务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佳兆业当前的经营压力并未因此消散。

8 月 28 日,佳兆业发布的 2025 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和利润均面临较大压力。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佳兆业实现营业收入约 37.01 亿元,同比减少 31.8%;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亏损约 100.3 亿元,同比下滑 10.0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这已是佳兆业连续多个季度出现营收下滑和亏损扩大的情况。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佳兆业在业绩报告中解释称,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物业交付规模减小,导致已确认销售收入下降;二是部分物业项目因市场行情变化计提减值拨备,进一步侵蚀利润。

佳兆业房屋销售与交付数据,同样反映出公司经营端乏力。今年上半年,佳兆业连同合营、联营公司录得房屋合约销售额约 20.03 亿元,已售总建筑面积 17.13 万平方米,销售规模仍处于行业低位。

交付方面,今年上半年,佳兆业虽在深圳、广州、重庆等多地完成 12 个项目、5076 套房源的交付,实现了 " 保交楼 " 的部分目标,但交付项目的利润贡献有限,未能有效覆盖亏损。

与此同时,佳兆业的资产处置也遇到阻碍。8 月 14 日,佳兆业广州 " 南天汇 " 项目部分资产(海珠区洛溪大桥附近土地使用权,总建筑面积 6.4 万余平方米)在阿里资产平台拍卖,评估价 38.9 亿元,起拍价 27.23 亿元(为评估价的七折),因无人出价于 8 月 15 日流拍。

上述资产曾作为 2021 年佳兆业旗下企业向大业信托 24.5 亿元贷款的抵押品,因佳兆业在 2021 年底出现流动性危机,资产被查封拍卖,此次流拍使公司盘活资产回笼资金的计划落空。

佳兆业 2025 年中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大湾区仍有 1260 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占公司土储总量的 61%;另有 3100 万平方米城市更新储备待转化。

财务数据显示,佳兆业流动性储备仍显紧张。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含受限制银行结余及现金)共计约 21.69 亿元,较去年底的 23.9 亿元略有下降;今年上半年,佳兆业的总借款为 1337 亿元,其中 1180.78 亿元需在一年内偿还。

值得注意的是,2014 年,佳兆业曾因深圳 4 个楼盘项目房源被锁定而陷入债务危机,但最终通过债务重组实现 " 翻盘 ",由此在行业获得 " 不死鸟 " 的称号。

如今,面对新一轮危机与行业深度调整,佳兆业虽迈出了债务重组的关键一步,但能否复制过往的 " 重生 " 奇迹,实现 " 上岸 ",仍待观察。

在宋红卫看来,境外债务重组方案通过,只能视为佳兆业换来一张 " 船票 ",却不能视为真正 " 上岸 "。" 最核心的因素是化债方案能否如期兑现,一旦不能兑现,就会触发二次违约。"

宋红卫进一步表示,出险房企真正 " 上岸 " 的标准有几条:一是化债方案能够如期兑现,利息及本金偿付不违约;二是企业财务状况能够逐渐止损并实现盈利;三是企业新业务方向能够持续,即具备新业务再投资能力,并能够持续增加盈利。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佳兆业 债券 新加坡交易所 利率 微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