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在 " 九一八 " 事变爆发 94 周年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交汇的重要历史时刻,平津战役纪念馆受邀前往中国矿业大学,共建 " 大思政课 " 实践教学基地暨纪念 " 九一八 " 事变爆发 94 周年思政课活动,为八百余名矿大新生带来了一堂沉浸式、互动性极强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平津战役纪念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祁雅楠带队参加此次活动。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蔡世华在欢迎致辞中强调,这次共建是矿大推进 " 大思政课 " 建设的重要举措。平津战役纪念馆带来的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资源,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让红色基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历史的回望中坚定前进的方向。
平津战役纪念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祁雅楠表示:" 这是平津战役纪念馆首次与天津以外的高校建立共建关系,标志着馆校共建战略实现从深耕京津冀到辐射全国的重大跨越,我们正在搭建一个更广阔的红色教育平台。矿大在战火中坚持办学、在困境中奋发图强的精神,与我们展示的平津战役中解放军战士们攻坚克难的精神殊途同归。这种精神血脉上的共鸣,为我们今后的馆校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共建仪式后,一场别开生面的 " 大思政课 " 在中国矿业大学明德礼堂拉开帷幕,八百多名 2025 级新生整齐就座。" 九一八 " 的警报声仿佛在耳边响起,国土沦丧的痛楚、同胞不屈的抗争……一幕幕历史画面通过平津战役纪念馆讲解员董家鹏的讲述重现。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役,而其中的许多将帅曾参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这一点,正是本次思政课着力挖掘的深层脉络。" 他们从卢沟桥的烽火中走来,又在平津战场上写下新的传奇。" 平津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李琳以《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们在战火中成长》为题,为同学们娓娓道来。他指出,许多老兵中有的曾是八路军、新四军的战斗骨干,有的曾在各地游击队英勇抗敌,抗战胜利后,他们征尘未洗,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转战华北,参加平津战役,是真正的 " 跨代英雄 ",是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双重见证者。他们身上不仅承载着抵御外侮的不屈精神,也延续着建设新中国的坚定信念。这些真实的故事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历史延续性,展现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以贯之的忠诚与担当,令同学们深受触动。
在宣讲活动中,讲解员董家鹏以第一人称视角深情讲述在平津战役中英勇牺牲的 16 岁旗手钟银根烈士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子。董家鹏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重现这位年轻战士的理想与牺牲。"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 ——在他带领下,八百名新生举起右拳,齐声宣誓。铿锵有力的呐喊声汇聚成磅礴的声浪,是新时代青年对历史的回答,也是对未来的承诺。随后,全场 800 名师生共同高唱《歌唱祖国》。手中鲜艳的红旗随之挥舞,明德礼堂瞬间化作一片红色的海洋。激昂的旋律、嘹亮的歌声、舞动的旗帜,交织成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将现场气氛推向最高潮。
当天下午,平津战役纪念馆一行与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及青年教师代表开展了 " 大思政课 " 建设专题座谈。座谈会上,双方就如何深化馆校合作、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挖掘红色资源育人价值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丁恒星表示:" 平津战役纪念馆带来的不仅是生动的教学资源,更是宝贵的实践经验。我们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 座谈会后,平津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李琳以 " 打赢新时代的平津战役 " 为题,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青年教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的专题思政课。一位青年教师表示:" 这堂课让我们看到了理论讲授与情感共鸣的完美结合,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多启发。这种馆校深度交流的方式,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
九月的校园洋溢着青春气息,而历史的回响让这个开学季格外不同。94 年前山河破碎的悲怆,80 年前抗战胜利的荣光,与今日青年学子 " 强国有我 " 的誓言,在中国矿业大学的校园里交相辉映。这次跨越 650 公里的携手,是平津战役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的新起点。未来,平津战役纪念馆将继续扩大馆校共建 " 朋友圈 ",让更多高校学子在红色文化滋养中成长;将持续创新宣讲形式,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革命故事;将深度挖掘抗战与解放战争的历史联结,让红色记忆焕发时代光彩。(津云新闻记者 吴宏 通讯员 王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