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周刊 09-19
中信银行:战略定力擘画十万亿蓝图 “五大领先”淬炼价值银行韧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资产规模逼近十万亿到 18 年业绩长红,其穿越周期的能力本质上是 " 体系化竞争 " 的胜利——通过财富管理的客户黏性、综合融资的服务深度、数字化的运营效率、外汇业务的跨境链接、风控体系的风险定价,形成了难以复制的价值银行范式。在银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当下,这种以战略定力打造的差异化护城河,或将重新定义股份行的估值逻辑。

8 月 28 日,中信银行半年报正式发布。一连串稳健增长的数据,展现出中信银行在面对复杂经济环境中的战略韧性与发展底气。

在 " 五个领先 " 银行战略框架的引领下,中信银行上半年资产规模实现了合理而有质量的增长,资产总额达到 9.86 万亿元,距离突破十万亿大关仅一步之遥。同期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364.8 亿元,同比增长 2.8%,延续了年报业绩 18 连涨的 " 战绩 ",创下银行业罕有的 " 长红 " 纪录,并在股份行中树立起 " 穿越周期 " 的价值银行标杆形象。

这份厚重的成绩单,不仅彰显了中信银行在面对复杂多变外部环境时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更生动诠释了其 " 商行 + 投行 + 协同 + 撮合 " 生态体系所蕴含的澎湃动力与价值创造力。

" 五个领先 " 战略图谱

构建五大业务线的护城河

中信银行的 2025 年半年报再次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财报显示,中信银行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364.8 亿元,同比增长 2.8%,且从季度走势看,二季度中信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11%,增幅较一季度提升 2.45 个百分点。拉长周期来看,自 2007 年上市以来,18 年间,中信银行每一年的归母净利润都保持了同比正增长,如此 " 长红 " 的业绩,在股份行中实属罕见。

这一成果离不开中信银行一直坚守的战略定力。2024 年以来,在以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为中心的管理层的推动下,中信银行发布了 2024 — 2026 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 " 五个领先 " 银行战略:即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领先的综合融资银行、领先的交易结算银行、领先的外汇服务银行、领先的数字化银行。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当下这一战略已硕果累累。

如领先的财富管理方面,截至 6 月末,中信银行零售管理资产余额(含市值)达 4.99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6.52%,连续 4 年保持同业第二;对公财富管理规模 2541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8%。财富管理中收的增速也创出 4 年新高,同比增幅达到 10.3%。

领先的综合融资银行方面,截至 6 月末,中信银行综合融资规模 14.78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43%。上半年累计为 3.56 万家企业提供超 9000 亿元供应链融资,同比分别增长 14.24% 和 29.11%。

领先的交易结算银行方面,中信银行上半年在对数字化司库管理系统天元司库服务对象进一步拓面提效的基础上,焕新升级小天元新品牌,交易结算金额笔数稳居同业前列。

领先的外汇服务银行方面,代客结售汇、外汇做市等主要规模继续保持同业领先,人民币跨境资产投放的增速位居股份制银行第一。

领先的数字化银行方面,建成自主可控的新一代大数据的底座,打造开放的创新平台,推进 AI 规模化的应用,落地智能化服务场景超 1600 个。

对 " 五个领先 " 银行战略的坚定执行,也始终贯穿在中信银行每一份财报的细节中。

如 2025 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逆势增长,达到 169.06 亿元,同比增长 3.38%。" 这主要是因为该行近年来持续打造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和综合融资银行,持续释放价值。" 中信银行在财报中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银行手续费收入增速连续 5 年跑赢大市,显示出中信银行持续打造轻资本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在 " 低息差 " 时代尤为重要。

从 " 量增 " 向 " 质变 " 跨越

厚积薄发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在以 " 五个领先 " 战略重构业务格局的同时,中信银行坚持稳健、均衡、可持续发展,并逐步实现从 " 量增 " 向 " 质变 " 的华丽转身,而这绝非昙花一现,而是经过时间沉淀的厚积薄发。

方合英多次强调," 不体系,吾宁慢 "" 比一时成绩更重要的是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 "。

最新半年报数据显示,中信银行已实现了规模和质量的统筹发展。中信银行行长芦苇在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也再次强调,中信银行已经摒弃了规模情结,更专注于效益和质量并重的增长。

截至 6 月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为 9.86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3.4%。同时,中信银行大类资产结构持续优化。在资产端,中信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的力度,收益较高的一般性贷款较上年末增长 5.8%,占总资产的比重提升 1.3 个百分点至 56.6%;加大收益较高的信用债资产的配置,信用债的占比较上年末提升 3.5 个百分点至 24.7%;持续压降低收益的票据资产,票据占总资产的比重比去年末下降了 2.4 个百分点。在负债端,客户存款余额突破 6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7%;个人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提升 0.4 个百分点至 29.2%。实现了量价平衡的不断增强。此外,2025 年上半年中信银行的净息差为 1.63%,绝对水平超过行业均值 21 个基点。

同时,中信银行实现了三大业务的协同发展。随着 " 零售第一 " 战略的执行,截至上半年,中信银行的三大业务——对公业务、零售业务和金市业务在营收中贡献比例达到 4:4:2。这一结构有效地避免单一业务的波动冲击,在不同的周期节点,面对不同环境下发挥出不同的业务优势,增加了业绩的稳定性。

2025 年上半年,中信银行的三大业务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中对公客户达到 132.86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了 6.2 万户,机构客户战略客户的优势持续巩固,并与 19 家优质集团客户实现合作上的破冰;零售客户达 1.49 亿户,较上年末增加 333 万户,其中贵宾客户增加 7.5 万户,私行客户增加 0.8 万户,增量创历史同期的新高;金市业务方面,签约客户 3102 户,交易量达 1.2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6.87%,同业目标客户的覆盖率达到了 83%。

在上半年,中信银行还全力推动各项成本的压降,上半年营业费用比减少 13.4 亿元,下降 4.5%,成本收入比 26.91%,同比下降 0.4 个百分点," 降本增效 " 效果显著。

此外,在信贷方面,中信银行坚持政策引导优先配置,聚焦政策导向和重点领域,积极践行金融 " 五篇大文章 ",服务实体经济。

截至 6 月末,中信银行的绿色信贷、制造业中长期、民营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普惠小微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分别为 7014.15 亿元、3485.37 亿元、14292.20 亿元、6798.36 亿元和 6306.10 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 16.79%、15.94%、6.08%、5.57% 和 5.13%。

同时,中信银行还深入践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加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东三省等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力度,截至 6 月末,五大区域人民币一般对公贷款余额占比达 72.14%。

风控为盾 回报为矛

共筑穿越周期的价值银行新标杆

" 中信银行始终坚持质量为本,不以风险下沉或削弱风险抵御能力来换取短期的利润增长,业绩增长的成色更足。" 芦苇在业绩发布会中再次向外传递出中信银行 " 宁让利润、不让风险 " 的发展策略,以及以 " 反内卷 " 坚守经营底线的态度。

从半年报来看,中信银行在化解风险方面坚持 " 控新清旧 ",一方面强化贷款源头控新,另一方面提升核销资产处置的效率,不断优化资产质量。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信银行已核销资产的清收 61.9 亿元。近几年中信银行加大了核销的力度,2021 年以来中信银行每年都从已核销资产里面清收回部分资产,金额从 130 亿元到 160 亿元不等,甚至对核销资产的清收,已开始反哺利润,贡献价值。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通过压降核销资产贡献了 20 亿元利润。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未来,已核销资产仍有较大空间反哺利润。"

从 " 控新 " 来看,上半年中信银行的不良生成率为 0.55%,同比下降 7 个基点。

截至上半年,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是 1.16%,与上年末以及一季度持平,拨备覆盖率 207.53%,保持在合理区间。拉长周期来看,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过去 6 年连续下降,拨备覆盖率过去 4 年持续提升,这意味着中信银行的资产质量更稳更实,向好的趋势日益明朗。

同时,上半年,中信银行圆满完成了 400 亿元可转债转股,有效地补充了资本充足率,也有力地支撑了信贷增长,同时中信银行也在积极配合监管,顺利完成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现场评估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风险管理的体系和能力的升级。目前国内仅系统性重要银行具备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全面或部分实施条件。

与半年报同步,中信银行还发布了 2025 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进一步加大对投资者的回报。根据方案,2025 年中期,中信银行计划每 10 股派发现金股息 1.88 元人民币(含税),拟派息金额是 104.6 亿元,分红比例大概就是在 30.7%,比去年的中期分红提升了 1.5 个百分点,创三年新高。

在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表示,下半年将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下,继续深入推进金融 " 五篇大文章 " 和 " 五个领先 " 银行的建设,并有信心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增强 ROE 的稳定性,提升投资者的回报。

中信银行以 " 五个领先 " 战略构建的不是单一业务优势,而是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从资产规模逼近十万亿到 18 年业绩长红,其穿越周期的能力本质上是 " 体系化竞争 " 的胜利——通过财富管理的客户黏性、综合融资的服务深度、数字化的运营效率、外汇业务的跨境链接、风控体系的风险定价,形成了难以复制的价值银行范式。在银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当下,这种以战略定力打造的差异化护城河,或将重新定义股份行的估值逻辑。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信银行 融资 成绩单 答卷 一步之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