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仍面临诸多痛点。本期 " 海河之声 ",记者关注的葡萄烂果随意弃置田间发酵变质、尾菜秸秆堆积路边影响交通等事件,就充分暴露出农业废弃物处理体系存在明显短板,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腐烂果蔬与秸秆堆积不仅直接造成视觉污染,更会滋生蚊虫、产生异味、破坏土壤结构,甚至因甲烷排放加剧温室效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农产品产业链末端处理的问题:一方面农户缺乏科学处理意识与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区域化回收处理机制尚未健全,导致 " 烂在地里、堆在路边 " 的情况出现。
此类问题须以系统思维破解,农业废弃物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事关农村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唯有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方能真正实现乡村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的良性循环。
葡萄烂果堆积田边 散发臭味
葡萄的大规模收获使得滨海新区茶淀街异常忙碌,然而葡萄产区大量烂果堆积在田边、沟渠四周,影响环境的同时,也在损坏葡萄之乡的形象。
记者近日在茶淀街孟家瞿阝村看到,葡萄园旁的农用道路、田边,以及沟渠附近,腐烂的葡萄果实随处可见,不同时间陆续堆放到一起的葡萄不断发酵,现场散发着一股酸臭的味道。
葡萄产区里有很多人在忙碌,他们三三两两坐在成堆的葡萄旁,进行二次修剪,先是把生长过程中套在葡萄上的纸袋取下来,再把其中的烂果剪掉,剩下的好果整串放在一边阴凉处等待装箱。记者注意到,工人们把剪下来的烂果扔进桶里,装满后就提到果园附近的渠边倒掉。
茶淀街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葡萄快要成熟的时候,天津连续 20 多天阴雨,套了纸袋的葡萄进水后容易腐烂,根部吸收水分太多容易裂果,两种情况都易导致果实腐烂。本来 11 个葡萄专业村都修建有卧地式垃圾桶,街里也要求葡萄种植户将烂果倒进垃圾收集点,但因为烂果较多,加上剪烂果增加了不少劳动量,导致随意倾倒的发生。街里已经安排了人清理,争取在 9 月底前茶淀玫瑰香葡萄收获季结束时,同步完成清运工作,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工作人员表示,街里计划明年在各葡萄种植园建立烂葡萄储存点,采取修建安装卧地式垃圾桶的办法,就近存放淘汰下来的烂果,再由专业清运队伍及时清运,争取做到日产日清。
尾菜秸秆占据道路 阻碍交通
蔬菜陆续收尾,大量尾菜秸秆清运不及时,被堆在了路边。目前我市农村对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秸秆处理技术相对成熟,但对蔬菜种植业尾菜秸秆的关注度不高,而津郊农业蔬菜产业占比大,尾菜秸秆的处置一直未能系统化、科学化。
有市民向天津日报热线 23602777 反映,武清区河西务镇码沙路上,尾菜秸秆大量堆放,严重阻碍交通,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
记者实地调查看到,码沙路东侧,尾菜秸秆绵延起伏近 500 米,不仅把约两米宽的路肩占满,还占了部分道路,往来车辆只能轧着秸秆经过。从颜色及腐坏程度看,这些尾菜秸秆已经堆放很长时间了,有的上面还挂着西红柿、茄子、豆角等尾菜。
马头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马头村 1200 多亩地大部分种蔬菜,8 月底蔬菜集中拉秧,尾菜秸秆多,而村里只有一个尾菜秸秆临时堆放点,堆放量骤然增多,第三方公司拉不过来,就都堆在了路边。
记者进一步在津郊走访发现,类似的堆放比较普遍,不管是产菜区,还是非产菜区,也不管是大棚设施农业,还是露地种菜,拉秧时都面临着尾菜秸秆出清处置问题。尾菜秸秆堆放地点大都选在非主干道路或者农用道路旁,有的甚至堆在了农渠护坡上,构成交通安全及环保隐患。
宝坻区新开口镇后六口路西侧,西红柿等蔬菜的秸秆以及瓜秧与各种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两名开着环卫车来清理垃圾的环卫工说:" 我们只管生活垃圾,尾菜秸秆不归环卫清理。"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尾菜秸秆处置方式基本上分为循环利用(粉碎还田、堆肥还田)和焚烧发电两大类。循环利用受到病虫害、资金等因素制约,推广并不顺利,而焚烧发电就要求第三方公司做到及时清运、迅速消毒,避免因堆放造成的腐烂给周围环境带来污染,给交通带来隐患。(记者 高立红 文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