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网 前天
2025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硬件设备现状 目前感知设备呈现多技术融合和国产化加速特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海康威视 ( 002415 ) ;通达电气 ( 603390 ) ;大华股份 ( 002236 ) ;千方科技 ( 002373 ) ; 五洋自控 ( 300420 ) ;众合科技 ( 000925 ) ;四维图新 ( 002405 ) ;皖通科技 ( 002331 ) ; 深城交 ( 301091 ) 等

感知设备能提升智能交通的执行能力

中国智慧交通硬件类型主要有是各种感知层设备,其中包括物联感知层设备、身份感知设备、位置感知设备、环境感知设备等。智慧交通硬件设施主要以各类型传感器为主,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智慧交通中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信息化依赖于海量的物联感知设备。智慧交通物联感知层是数据采集终端,全面接入互联网的浮动车大数据、商用车大数据、公里级气象预报数据以及公路所产生的流量、收费、基础设施的检测数据等。

智慧交通系统的物联感知主要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通过身份感知、位置感知、环境感知、图像感知、设施感知和安全感知等手段及执行器提供对参与交通运输中的基础设施、环境、设备、人员等方面的识别、信息采集、监测和控制,使智慧城市交通具有信息感知和指令执行的能力。参与到智慧交通的感知设备主要包括:

身份感知主要是人脸识别和 RFID 技术

从产业链条来看,人脸识别产业的上游是硬件基础的支撑,包括高清摄像头、处理芯片 ( CPU、GPU、TPU ) 、服务器和数据与视频传输设备,在摄像头方面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企业水平较为先进 ; 处理芯片方面英伟达、英特尔和 AMD 等国际巨头占据领先地位 ; 而在服务器和数据传输方面,我国华为、阿里等厂商发展迅速。

产业链中游主要是人脸识别算法和软件服务,在算法软件方面我国腾讯、百度、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商汤科技等企业已处在全球领先地位 ; 软硬件集成中安防巨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以及汉王科技、川大智能等企业竞争较为激烈。

目前我国人脸识别已经广泛应用到智能手机使用、机场和火车站身份认证、金融远程开户、企业门禁考勤等场景,随着未来技术条件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智能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人脸识别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RFID 产业链主要由四个板块构成:标签及封装、读写器具、系统集成以及软件。其中标签及封装板块包括了标签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以及标签封装技术与设备三个小板块 ; 读写器具板块则是由读写模块设计与制造、读写器天线设计与制造以及读写器设计与制造构成。RFID 产业链具体构成如下图所示:

位置感知主要是 GPS 技术的应用

位置感知是指可以被动或主动确定其位置的设备。位置感知设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导航仪器和测量设备。导航仪器提供船只和车辆的位置坐标 ; 测量设备识别相对于众所周知的位置无线通信设备的位置。而目前主要的位置感知应用系统即 GPS 系统,在智慧交通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 GPS 实现的车辆导航系统由 GPS 接收机、微处理机、导航软件、显示器、地理信息系统组成。GPS 接收机可同时接收四颗以上卫星信号,确定三维坐标,用以确定车辆位置。导航软件用于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和管理。显示器可用于实体运行情况的实时显示。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存放地图和有关导航信息。

环境感知构建了多维度交互服务

以 " 智慧交通气象 2.0" 为代表的交通气象成为中国智慧交通领域环境感知的新技术代表。" 智慧交通气象 2.0" 是交通气象新一代技术总称,它不仅解决了多年以来困扰交通气象的道路暗冰、团雾监测、少站点道路天气观测等难点问题,还融合了社会化大数据,构建了车、路、人之间交互式服务网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发展前景展望与投资战略规划深度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 咨询 / 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 APP】,还可以与 500+ 经济学家 / 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 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人脸识别 智慧交通 基础设施 芯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