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眸 09-19
自动驾驶的“香港时刻”,百度为何备受关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全球无人驾驶竞争进入深水区,政策破冰与技术落地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新眸原创 · 作者 | 桑明强

对于无人驾驶行业来讲,今年 9 月,注定特殊。两则新消息,让本就火热的无人驾驶,再度成为全球焦点。

一边是硅谷巨头英伟达在日前内部全员大会上宣布,将孵化 Robotaxi 项目,由公司资深高级总监 Ruchi Bhargava 牵头,计划投入 30 亿美元(约 213 亿元人民币),未来拟在美国实现规模化运营。这一举动被外界视为英伟达从 " 卖铲人 " 向 " 挖金人 " 转型的关键信号。

另一边,在东方金融枢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 2025 年施政报告中明确表示,将加速推动自动驾驶在香港实现无人化、规模化发展,尽快达致商业营运。他指出,特区政府去年已为自动车建立规管框架,今年将批出三个测试区域,以跨区行驶和接驳交通为目标,推动业界以香港平台开拓海外尤其右舵车市场。

这两则消息看似地域不同、主体各异,却共同指向一个明确信号: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进,政策、技术、资本三股力量,正在合力推动这一万亿级赛道走向成熟。

英伟达的入局,代表的是 "AI 算力巨头 " 对无人驾驶终局的前瞻布局;而香港的政策松绑,则意味着一个历来以法规严谨、市场开放著称的国际都市,正在成为无人驾驶技术的 " 试验田 " 和 " 出海跳板 "。

表面上看,两大事件背后,是全球无人驾驶立法与商业化进程的明显提速,但大家容易忽略的是,这些重大动作背后,还透露了那些关键信号,以及谁又会成为这场浪潮的最大受益者?

香港政策破冰

百度或成 " 最大赢家 "?

香港一向以法治严明、监管审慎著称,尤其在道路交通这类涉及公共安全的领域,开放速度远慢于内地。也正因如此,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对自动驾驶的明确表态,具有标志性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早在去年,香港就已为自动车建立初步规管框架,而今年的政策加码,更是将自动驾驶提升至战略层面。特区政府的目标非常明确:借助自动驾驶技术,推动本地智慧交通建设,同时以香港为平台,拓展海外右舵车市场。

在这一背景下,百度萝卜快跑几乎是以 " 加速度 " 姿态完成了在香港的多次扩区:

· 2024 年 11 月,获全港首张自动驾驶先导牌照;

· 2025 年 4 月,扩区并开启机场岛载人测试;

· 2025 年 6 月,在东涌复杂路况下开展测试;

· 2025 年 8 月,获批在南区指定路段测试,并计划扩展至九龙启德。

半年内三度扩区,进展之快远超市场预期。这不仅体现了香港对百度技术能力的认可,更反映出萝卜快跑在本地化适配、安全验证、政策沟通等方面的成熟运作。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强烈。9 月 17 日,百度港股(09888.HK)股价单日暴涨 16%,总市值逼近 4000 亿港元。年初至今,百度港股累计涨幅已超 59%。美股同样表现强劲,创下 2023 年 10 月以来新高。

百度港股股价 K 线图

股价的背后,是市场对百度无人驾驶业务成长性的重新定价。

据了解,日前多家国际投行同步上调百度目标价。花旗给予最高目标价达 145.84 美元,纳斯达克分析师也将目标价上调至 133 美元。机构一致认为,无人驾驶业务正在进入爆发期,萝卜快跑已成为百度最具想象空间的业务板块。

而从业务进展来看,百度也确实配得上这份期待。

更重要的是,香港作为高密度山海地形城市,路况复杂、基建薄弱,且实行右舵左行,其测试价值远高于一般城市。一旦在此成功落地,意味着百度已具备进入全球右舵车市场的技术能力和运营经验。

换句话说,香港不仅是市场,更是跳板。而百度,正成为这块跳板上最关键的玩家。

落地香港,萝卜快跑凭什么?

作为全球道路最复杂、法规最严格的城市之一,香港无人驾驶落地难度远超一般城市。右舵左行、高密度山海地形、多畸形交叉口、基建薄弱……这些都是摆在无人驾驶企业面前的现实挑战。

然而,萝卜快跑不仅进来了,还在半年内实现三次扩区,不免让人好奇,其背后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首先是技术底座。百度早在 2013 年便开始布局无人驾驶,是全球极少数同时具备 " 大模型 + 无人驾驶 " 双轨能力的公司。其推出的 Apollo 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基于大模型技术重构无人驾驶系统,不仅在安全性上号称 " 高于人类驾驶员 10 倍 ",还显著提升了系统对复杂场景的泛化能力。

换句话说,传统无人驾驶系统依赖大量标注数据和规则编写,而大模型驱动的系统则能通过 " 感知 - 推理 - 决策 " 一体化架构,更快适应新环境、新规则。

这正是萝卜快跑能快速适应香港右舵左行环境的关键。

其次是安全可靠。2024 年 5 月,萝卜快跑发布第六代无人车,搭载 "Apollo ADFM 大模型 + 硬件产品 + 安全架构 " 三位一体方案。车辆采用 10 重安全冗余设计,涵盖感知、决策、执行等全链路,并引入 6 重 MRC(Minimum Risk Condition)策略,确保在任何突发情况下车辆都能自主降级或停车。

截至目前,萝卜快跑全球安全行驶里程已突破 2 亿公里,远超 Waymo 的 1.55 亿公里。这一数据不仅代表技术成熟度,更是公众信心的基石。

最后是落地经验。萝卜快跑已进入全球 16 座城市,包括香港、迪拜、阿布扎比等,累计提供超过 1400 万次出行服务。尤其是在内地多个千万级人口城市的规模化运营,为其积累了丰富的复杂场景处理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并非 " 单打独斗 ",而是与香港本地高校、研究机构及产业链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本地化应用和产业生态建设。这种 " 技术 + 生态 " 的双轮驱动模式,为其在香港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动力。

萝卜快跑在香港的落地,不仅是技术的验证,更是商业模式的输出。

截至目前,萝卜快跑已进入全球 16 个城市,包括迪拜、阿布扎比等中东市场,通过与 Lyft、Uber 等全球出行平台合作,萝卜快跑正快速推进在欧洲、中东等地的部署,构建全球化的运营网络。

无人驾驶大势所趋

我们必须迎头赶上

香港的自动驾驶政策突破,并非孤立。

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发达国家正在通过立法手段为自动驾驶商业化扫清障碍:

· 德国通过《自动驾驶法》允许 L4 级车辆在特定区域运营;

· 日本修订《道路运输车辆法》,推动自动驾驶车上路;

· 瑞士允许无安全员的完全无人驾驶测试;

· 英国计划 2025 年前实现自动驾驶商用化;

· 美国已有 41 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出台自动驾驶相关立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Waymo 在安全里程(1.55 亿公里)上略逊于萝卜快跑(超 2 亿公里),但其凭借美国宽松的政策环境,已在美国五座城市中心实现规模化运营,部署车辆超过 1500 台。

换句话说,政策环境,已成为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变量。

我们必须认识到,无人驾驶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规则竞赛、生态竞赛和标准竞赛。它不仅关乎交通效率的提升,更是一场围绕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数据主权的新一代产业竞争。若想在未来的全球智能出行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在政策创新、立法支持、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快步伐。

从这个角度来看,香港自动驾驶政策的突破,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政策试验,更是中国无人驾驶商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尤其是在右舵车市场方面,香港作为 " 跳板 ",可帮助中国企业更快切入东南亚、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市场,实现技术输出与标准输出。

未来,随着更多城市和国家的政策放开,无人驾驶将不再是小范围测试的 " 科技秀 ",而是真正融入日常出行的 " 新基建 "。在这场刚刚开始的全球竞争中,百度已经凭借萝卜快跑,走出了关键一步。

而这一步,或许正是中国无人驾驶走向全球的起点。

— END —

更多内容,点击下方关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自动驾驶 百度 英伟达 香港 无人驾驶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