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西贝全国 370 多家门店要完成九项整改,包括改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儿童餐改为门店现场制作等,西贝还表示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调整到门店现场。
实际上,这不是西贝第一次道歉了,在 2020 年西贝就曾因为菜品涨价而公开道歉。
这次没有涨价,西贝却仍然被消费者吐槽 " 贵且难吃 "。为了平息争议,西贝提出了九大整改措施,但是没有调低菜品价格。应对危机,它的侧重点不是降价,而是让消费者看到价值。
价值和价格如何让消费者觉得匹配?这是很多餐饮企业都需要回答的问题。
2024 年,中国餐饮行业正集体步入一个残酷的 " 微利时代 "。《餐饮商家线上化经营:现状洞察与未来趋势思考》显示,去年餐饮行业平均净利率已压降至 15% 以下,超过 16% 的商家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闭店潮悄然蔓延,全年餐饮业闭店数攀升至的 409 万家,闭店率高达 61.2%,甚至超过了本就艰难的 2023 年。
利润越来越薄,消费者的钱包却捂得更紧。红餐大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餐饮人均消费仅为 39.8 元,同比下滑 6.6%。当 " 微利 " 遇上 " 降消费 ",传统依赖高客单价拉动盈利的增长模式,已然行不通。
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西贝创立于 1988 年,场景定位家庭欢聚餐厅,在全国 62 个城市拥有 370 余家直营门店,超过 75% 的门店聚焦在一线、新一线城市。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西贝人均消费超过了 85 元。
这个数字放在五到十年前,或许还不成问题。但如今,同行早已全面卷向 " 性价比 "。同样主打西北菜的九毛九,人均消费在 55 元左右;中式休闲正餐品牌外婆家和绿茶餐厅,人均消费分别为 67 元和 62 元,西式品牌萨莉亚则在 48 元左右。
人均价格更低的是那些迅猛崛起的性价比新势力,老乡鸡人均 24 元,小菜园 66 元,遇见小面低至 28 元。这些品牌以极致效率重构成本,也在重新定义消费者对一餐饭的预期。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当前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消费者意愿、能力和信心持续下探," 消费者既要性价比,也要质价比。任何一个兼具两者的品牌,仍存在增长与扩容的空间。"
换言之,以卖方为主导的增长时期已经结束。国信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提出,餐饮行业增速放缓后已全面进入 " 买方消费市场 ",消费者正在追求体验与性价比之间的动态平衡,品牌必须主动调整方法论,响应餐饮消费的质价比需求大趋势。
买方市场的逻辑下,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品牌必须回答是否提供了足够鲜明、可被感知的价值,才能支撑定价。而一旦选择降价,如何维持利润又成为新的考题。依赖从消费者身上获取利润,显然已不明智。
不仅是西贝,近期发布中期业绩的康师傅也遭遇了类似困境。2025 年上半年,康师傅营收同比下降 2.7% 至 400.92 亿元,其中饮品业务收入下滑 2.6% 至 263.59 亿元。这是康师傅近五年来中期营收首次下滑。
分析普遍认为,涨价是导致业绩下滑的关键因素之一。去年第一季度,康师傅对 1L 装冰红茶、绿茶进行提价,从 4 元涨至 4.5~5 元。结果半年下来,饮品业务收入直接减少 7 亿元。
仅仅五毛钱的涨幅,便足以 " 劝退 " 大量消费者,消费者的价格敏感程度可见一斑。
面对如此市场环境,企业该如何突围?国信证券指出,中国餐饮正进入 " 效率提升 " 新阶段,其做法与日本龙头餐饮企业有类似:一是优化单店运营效率,提升采购规模与议价能力,改善人效与坪效;二是重视供应链的价值并积极布局,从长周期经营维度降本增效。
在供应链布局中,中央厨房模式已成为行业主流选择。据了解,该模式通过集中采购、加工和配送,为连锁门店提供半成品或成品,是实现标准化管理和食安可控的重要方式。
中国餐饮协会数据显示,拥有中央厨房的连锁餐企门店存活率高出 37%,顾客满意度高出 25 个百分点。根据《和讯商业》统计,2024 年至 2025 年所有递表或已上市的餐企(不含新茶饮)共 5 家:小菜园、绿茶、遇见小面、老乡鸡、巴奴火锅。它们几乎全部自带中央厨房,且出餐时间均承诺在 30 分钟以内。只有绿茶暂与第三方合作,但也正在推进自建。
西贝之前也有上市计划。根据公开信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曾在 2023 年新年致辞中宣布,计划通过 2023~2025 年持续高质量发展,于 2026 年完成高质量 IPO,目标成为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但经此舆论风波,其上市之路恐怕不会顺利了。
预处理和预制菜虽已广泛应用,行业与消费者之间却存在明显的认知空白。朱丹蓬指出,中国预制菜的应用范围与频次正在快速提升," 当前行业实际规模可能远高于官方统计的 6000 亿元。中国餐饮总体规模约 5.5 万亿元,即使按 20% 的最低比例计算,预制菜市场规模也应超过 1.1 万亿元。" 他个人判断,预制菜在餐饮中的占比可能已超过 30%。
但这并不意味着 " 现炒现做 " 失去价值。大众点评《2025 中国美食消费观察》数据显示,2025 年 1~5 月," 鲜活 " 搜索量增速达 135.3%," 新鲜 " 为 99.4%," 现炒 " 为 71%," 烟火气 " 为 41.7%。报告还指出,消费者愿意为 " 看得见的新鲜 " 多支付 20% 的费用。
未来的餐饮市场会越来越分化,一面是 " 制造业思维 " 为主的快餐和连锁市场,主打极致性价比,另一面 " 手艺型 " 餐饮也不会消失,它会坚守在高端体验、特色菜、私房小馆这些领域。
对于企业来说,不管在哪一端,都应该找准定位。当消费者拿起菜单的第一眼看得仍然是价格,企业们或许更该思考定价能否让消费者感到值得。
(责任编辑:孟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